ZT-从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战争看我军挥剑之时 1. (留存史料)

作者:燕山红场  于 2012-1-22 17:4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4评论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2年的光辉历程。62年中,百折不绕的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又经历了局部战争和数次边境战争的考验。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今天,我们身边的硝烟正在散去。然而,人们却不能不透过硝烟,去探索每场冲突的深刻背景;让我们回顾其中四次战争我军挥剑之时的形势和时空背景,将对如何面对当今再次可能发生的战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的坚难之战——抗美援朝  
1950年9月15日,朝鲜战局突变。在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指挥下,美军共7万多人,在500架飞机、260艘军舰的配合下,于仁川登陆,包抄朝鲜人民军后路。9月16日,洛东江前线美韩军共10个师大举反攻,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史料表明,朝鲜战争的爆发对后来深涉其中的中国和美国领导人都是没有预料的突发事件。    1950年的中国正在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并在复员部队,准备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对朝鲜半岛没有任何企图,中国不愿意、也没有足够实力与美国打仗。美国在作出参战的重大决策之前没有召集会议进行辩论,没有通过立法程序慎重批准。李奇微说,美军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仓淬参战,卷人到一场在地球另一边十美国人民既不理解又感觉不到的战争中去了。面对麦克阿瑟的大军压境,想到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往事,刚刚夺取全国政权的 不能不有“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之感。加之苏联领导人的一再鼓动和提供无偿援助的许诺(这些许诺后来没有实现), 终于下决心派大部队赴朝作战。就是在决心已定的情况下, 仍有顾虑,他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我们认为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引自(建国以来 文稿)第一册)事实上中国 的领导层也有反对中国参战的意见,反对者陈述了各种理由,是 否定了不同意见(详见《彭德怀自述》)。

    由于9月15日美国在仁川登陆一举成功,朝鲜局势急转直下,出兵朝鲜问题也做为应急方案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9月17日 决定立即派遣一个五人先遣小组赴朝熟悉情况,勘察地形,作战场准备。这一建议本是东北边防军在此前提出的,但周恩来一直压下未批,这时才以增派武官的方式派出先遣小组,随柴成文赶赴平壤。路过沈阳时,高岗给柴成文看了一封 的来信,信上说,“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必须抓紧准备”。

  几天之内形势巨变,情况危急,苏联的鼓动和北朝鲜的请求,加上中国对战局发展前景的担忧,迫使 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10月2日凌晨2时, 以 名义给高岗和邓华发电,要高岗立即来京开会,让邓华下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同一天, 给斯大林发电,通知苏联中国已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并通报说中国预先调至东北的12个师将于10月15日开始出动,在北朝鲜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进行防御战,待苏联武器到达后,配合朝鲜人民军举行反攻。这是 第一次明确表示派兵入朝作战。但10月2日下午 中央书记处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商讨此事时,出现了意见分歧。 认为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拟派林彪率军入朝。但是林彪不赞成出兵,称病推辞。于是决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再行讨论。中央书记处决定改派彭德怀挂帅, 要周恩来速派专机去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参加会议。
    10月4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仍然是意见分歧。会上有很多人不赞成出兵。主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的理由主要是:国内战争创伤急待医治;部分地区尚未解放,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无制空权和制海权;经过长期战争,有些干部和战士有和平厌战情绪等等。关于政治局会议争论的情况,有不同说法。有的文章说,会议延续了几天,讨论是否出兵时,高岗、林彪强烈反对派兵与美国作战。也有文章说,据高岗向苏联人所言,他在会上力主出兵朝鲜,并与反对出兵的周恩来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实际情况如何,只有待将来有关档案解密公布才能搞清楚。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会议的争论肯定十分激烈。在 已经答应斯大林和金日成出兵之请的情况下,仍然发表出众多反对意见,说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不赞成出兵或至少是暂时不出兵的倾向是主要的。聂荣臻就回忆说,当时党内的不同意见倾向于“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10月6日周恩来在居仁堂主持 会议,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出兵朝鲜的决定,并研究部署志愿军出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林彪在会上继续表示不赞成出兵,他的主要意见是,为了拯救朝鲜而把中国打烂不值得,因装备太差与美军作战没有胜利把握,美国可能用原子弹或大规模空军袭击中国大陆。因此,他还是主张最好不出兵,如果一定要出,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待机行事。周恩来批评了这种看法,强调出兵援朝的决心已定,现在只是研究如何执行的问题。10月8日 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第13兵团及所属四个军和边防炮兵司令部及所属三个炮兵师,待命出动。后勤供应事宜,统由高岗调度。同日 发电将这一决定通知金日成,这是 第二次做出派兵入朝的决定。

     中国决定出兵朝鲜的确是有很大困难的,其中军事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中国军队装备落后,而且没有进行现代化作战必须的空军。 在10月2日的电报中就要求斯大林向中国提供大量的军事装备,包括坦克、重炮和其他轻重武器,及几千辆卡车。同时要求苏联在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作战时提供空军援助。为了取得出战必胜的把握,也鉴于斯大林电报中说过“联手作战”,中国决定派周恩来赴苏,与斯大林洽谈苏联出动空军支援和提供武器装备的问题。然而,就是在出动空军的问题上,斯大林瞻前顾后,出尔反尔,以至中国在下决心出兵朝鲜的问题上再次出现波折。斯大林解释苏联不能出兵的理由是认为苏联虽设想过帮助朝鲜,但早已声明苏军从朝鲜全部撤出,所以不能出现在战场,更不能同美国直接对抗。
    10月13日中午,彭德怀和高岗抵达北京。下午, 在颐年堂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对出兵和不出兵的利害关系再次展开讨论。彭德怀听说苏联不给予空军支援后十分生气,并表示要辞去志愿军司令。 再次掌握了会场,他说服彭德怀和其他与会者,虽然苏联空军在战争开始阶段不能进入朝鲜,但斯大林已答应对中国领土实行空中保护,并向中国提供大量军事装备。会议最后决定,即使暂时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在美军大举北进的情况下,不论有多大困难,也必须立即出兵援朝。随后, 与彭德怀、高岗详细研究了志愿军入朝后的作战方案。会议结束后, 即给周恩来去电:“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由于没有空军掩护, 决定初期只与南朝鲜部队作战。第二天 又致电周恩来,通报了具体的作战部署和方案,并说明志愿军出动的日期是10月19日。这是 第三次下决心出兵朝鲜。
苏联决定不派空军入朝作战,也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根本无法得到有力的空中支援。这不能不使中国重新考虑出兵问题。于是, 在17日下午5时再次急电彭德怀和高岗改变计划。原定先头部队17日出动,现改为“准备于19日出动”,并且说明18日“当再有正式命令”,电报还要彭、高二人再乘飞机回京商谈。 于18日又一次主持召开 中央会议,研究出兵朝鲜问题。会上,刚回北京的周恩来介绍了几天来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人会谈的情况,彭德怀介绍了志愿军出国前的准备情况。 最终决断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会后, 于晚9时给邓华等志愿军领导去电,命令部队按预定计划,自10月19日晚从安东和辑安两地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这是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下定决心。
  1950年10月25日,中国ZF宣布出兵朝鲜。我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名义下参加了历时近三年朝鲜战争。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1 回复 它乡异客 2012-1-22 18:57
重温。
3 回复 秋天的云 2012-1-22 23:29
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
2 回复 燕山红场 2012-1-23 02:39
秋天的云: 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
    当今不是个需要英雄的年代,需要商人!
2 回复 秋天的云 2012-1-23 13:21
燕山红场:      当今不是个需要英雄的年代,需要商人!
顶尖级的商人能够创造改变历史也是英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燕山红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2.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3.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4.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5.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6.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7.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8.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9.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10.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11.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12.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13.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14.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15.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16.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17.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18.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19.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20.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21.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22.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23.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24.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25.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26.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27.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28.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5 04: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