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史料中第一次提及它是1147年:苏兹达尔公和基辅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筑“城于七丘之上”。
13世纪莫斯科已是莫斯科公国的中心,14世纪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位时联合众分散小城以反抗蒙古-鞑靼的压迫。
尽管俄军在库里科沃一役中取胜,脱脱迷失汗仍得以于1382年攻占莫斯科并付之一炬。整整25年后才把它重新修筑起来。15世纪末,伊凡三世在位时定都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城的核心,1156年前后修筑于波洛维茨山丘上、莫斯科河与涅戈林纳河的交汇处。渐渐地,围绕克里姆林宫筑起了土墙和城墙,它们同时也起着防御“城中之城” 的作用。
古时有很多条路通向莫斯科,城市沿着这些路延伸,路就变成了街道:通往特维尔的路变为特维尔街,而通往德米特洛夫的路则变为大、小德米特洛夫卡街。16世纪时,为了保障莫斯科的安全,在城市要冲位置筑起了防御土墙,修建了城堡式修道院,诸如新圣母修道院、顿斯科伊修道院、达尼洛夫修道院。17世纪初,混乱时代,僭越皇位的伪德米特里的支持者波兰-立陶宛武装干涉军占领了莫斯科,但国内爆发了起义,库兹马·米宁和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领导下的民兵赶走了占领军,经历数次战役的莫斯科大部分(除克里姆林宫和中国城外)被烧毁,人口骤减。但到了17世纪末,莫斯科重又复原并再次跻身欧洲最大城市之列: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印刷厂,开办了斯拉夫-希腊-拉丁语学院。
即使首都迁至圣彼得堡也没能改变莫斯科的特殊地位,它仍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沙皇的加冕礼照旧要在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教堂里举行。
1812年,对法战争期间,库图佐夫被迫不战而拱手让出莫斯科城,但占领者只支撑了一个月就发生了,法国皇帝不得不下令撤退。
翻修一新的莫斯科已大大不同于它18世纪时的样子。这时已经着手修建工厂,开办了电报局,出现了第一种公共交通——大型敞篷马拉客车,这是一种用马牵引的专用车组,能容纳6-10个乘客,每辆马车上都有车夫和乘务员。
19世纪末莫斯科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和铁路枢纽,1918年则恢复首都地位。
现在的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和交通中心,人口约1250万。(还有流动人口大约200万!)
俄罗斯首都的生活水平为全国最高,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失业率最低的首都城市.俄罗斯人戏称:莫斯科是另一个国家!!
13世纪莫斯科已是莫斯科公国的中心,14世纪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位时联合众分散小城以反抗蒙古-鞑靼的压迫。
尽管俄军在库里科沃一役中取胜,脱脱迷失汗仍得以于1382年攻占莫斯科并付之一炬。整整25年后才把它重新修筑起来。15世纪末,伊凡三世在位时定都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城的核心,1156年前后修筑于波洛维茨山丘上、莫斯科河与涅戈林纳河的交汇处。渐渐地,围绕克里姆林宫筑起了土墙和城墙,它们同时也起着防御“城中之城” 的作用。
古时有很多条路通向莫斯科,城市沿着这些路延伸,路就变成了街道:通往特维尔的路变为特维尔街,而通往德米特洛夫的路则变为大、小德米特洛夫卡街。16世纪时,为了保障莫斯科的安全,在城市要冲位置筑起了防御土墙,修建了城堡式修道院,诸如新圣母修道院、顿斯科伊修道院、达尼洛夫修道院。17世纪初,混乱时代,僭越皇位的伪德米特里的支持者波兰-立陶宛武装干涉军占领了莫斯科,但国内爆发了起义,库兹马·米宁和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领导下的民兵赶走了占领军,经历数次战役的莫斯科大部分(除克里姆林宫和中国城外)被烧毁,人口骤减。但到了17世纪末,莫斯科重又复原并再次跻身欧洲最大城市之列: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印刷厂,开办了斯拉夫-希腊-拉丁语学院。
即使首都迁至圣彼得堡也没能改变莫斯科的特殊地位,它仍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沙皇的加冕礼照旧要在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教堂里举行。
1812年,对法战争期间,库图佐夫被迫不战而拱手让出莫斯科城,但占领者只支撑了一个月就发生了,法国皇帝不得不下令撤退。
翻修一新的莫斯科已大大不同于它18世纪时的样子。这时已经着手修建工厂,开办了电报局,出现了第一种公共交通——大型敞篷马拉客车,这是一种用马牵引的专用车组,能容纳6-10个乘客,每辆马车上都有车夫和乘务员。
19世纪末莫斯科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和铁路枢纽,1918年则恢复首都地位。
现在的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和交通中心,人口约1250万。(还有流动人口大约200万!)
俄罗斯首都的生活水平为全国最高,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失业率最低的首都城市.俄罗斯人戏称:莫斯科是另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