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或许是常年熟悉习惯了莫斯科宽敞方便的地铁,一到北京就晕头转向。虽然自幼生长读书在京城,不足18岁离开故土,但总是以北京人自居,却想不到回到家乡不习惯。
就说地铁吧,莫斯科地铁始建于1935年5月,至今已经有77年多的历史。它是全球造价最高、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这一地铁系统工作日每日均载客超过800万人次,上下班高峰期发车间隔不到两分钟(有的站仅1分钟),繁忙程度仅次于日本首都东京的地铁系统。高大的拱形顶棚、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石、陶瓷和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出各种浮雕和壁画装饰,辅以华丽的照明灯具,富丽堂皇的大理石地面,美不胜收,故有“地下宫殿”之美誉,栩栩如生的各类雕塑、长长的电动扶梯、还有那早5时到午夜1时的运行时间,都让你感到踏实可靠。只要午夜1点之前走进了地铁,那就准能到家。当然也有令人生畏的自杀袭击式的爆炸遭遇,曾经听俄国朋友讲过,爆炸发生后,无辜遇难者的胳膊、大腿就挂在列车的扶手上,惨不忍睹。有的人早上去上班,当天晚上就没有能回家。
北京的地铁安全措施严格,除了“机检”以外,还不时会直接对某个人进行抽查。票价便宜,才2元,折合10个卢布。最大的方便是不少车站都有厕所,还有专人清扫。莫斯科的地铁票价是自己眼看着涨上来的,从10个卢布到现在的28卢布。前几年购买的全年通票是3000多卢布,现在已经是接近14000卢布。厕所都在地上出口处,也是从10卢布涨到现在的30卢布。差不多方便1次要6块钱人民币。可是京城的地铁显得小气,电动扶梯少就不说了,换乘站的通道窄小、标记指示不明显,不少新增的车站刚刚开通就已经人满为患。用不锈钢栏杆对人群隔开疏导,体现了管理者对乘客的无奈。尤其是夜晚11点之后,地上地下都是末班车,逼着大家去打车。
北京公交车的票价还算是令人欣慰,使用交通卡0.40元/次,折合2卢布。仅仅是莫斯科的公交车28卢布/张票的1/14,但是莫斯科地上的公交车也是午夜1点收车,对于夜归者就是福音。
虽然北京很多车站都有不少工作人员在各个车站维持先下后上,前、后门下车,中门上车的规矩,但实在不敢恭维北京的乘车秩序,不少人就是随意而行、我行我素。弄得司机师傅扯着嗓子:中门上去!!上车抢座也是京城乘车的一大景观。笔者随意看到的生动例子就很是引为反感:一位30多岁的妇女,上车后抢了2个座位,自己坐下后,喊着:孩子,到这来坐,妈给你占了座。那女孩儿心安理得的坐下,不过是6站就到终点了,才12-13岁的年纪。还有1次,售票员指着女孩儿喊:年轻人给抱小孩儿的让个座,那位父亲说,她晕车,自己站了起来。在如此的家长教育下,我们的礼仪之邦、文明习俗还能传承吗?!笔者几次被让座位,本不想坐,因为在莫斯科属于“年轻的男人”,可是,你要是不坐,在别人的眼光里觉得你真是个另类。
有着6万多辆出租车的北京打车难是个新景致,很多空车就是不停。如果遇上雨天、夜晚、清晨,那你只能打黑车。黑车也有个红色的标记在车窗前,不过没有出租车的顶灯,当然也不会有计价器,全靠商议解决。莫斯科全城的正式出租车不过2000辆左右,但是所有的车都可以打,甚至于救护车、警车(还没有听说过救火车可以打?)。无论是“大奔”还是老式的旧拉达,商量价格、路线就是了。笔者在圣-彼得堡曾经打过一辆老式面包车,陪同的乘客是湖南来的局、处级两位干部,笑曰:这可是在长沙享受不到的待遇。
北京的不少人行横道如同虚设,就是亮着可以通行的绿灯,你也要小心有右转弯的车是可以过来的。如果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就是站上半小时,你也很难过马路。反之在莫斯科笔者每天进入地铁之前,要穿过这样的路口。总会有司机让你先走,如果你不走,对方还会挥手示意——快过马路吧!这样巨大的反差让自己明白:国内是强者为先,而海外是照顾弱者的。
自己的感觉只是短期、个案的,相信大多数在北京的民众总会享受到日益便捷、畅通快速的交通更新。而再过不长的时间自己回京乘坐公交车也即将免费,诚挚祝福祖国:前程广阔何足虑,勉为今朝奋步急!
30.08.12 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