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文革回忆(一)八.一八 作者:tiger50

作者:燕山红场  于 2012-11-2 04: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3评论

转帖者敬告:作者是自己中学母校的同学、文革中的战友,后他在海南澄迈华侨农场务农,自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下乡插队。返城后,他做过多个国家直属部门的外事处长,相互走动频繁,交情非浅。近日意外寻到他的系列大作,都是记叙当年往事的回忆纪事,经他同意,转帖于此。反思与醒悟的交织,回顾与告诫自己,认认真真度余生!
八 . 一八

 

    1966年8月17日下午,学校革委会副主任,也是红卫兵头头锺德鲁(其父是锺期光上将)召集会议宣布:明天去天安门开大会,今晚12点出发,每人发两个馒头、一块咸菜作为早饭。明天开什么会我们都不清楚,只知道是北京新市委发的票,指定我校红卫兵上观礼台东四台。

    因为夜里12点集合,几乎没有一个人睡觉,都三、五成群地聊天。好几天了,我都没睡过一天舒服觉,常常是坐在沙发上打个盹就算一觉了。白天黑夜不是抄家、抓人,就是开辩论会,虽然也很累,但居然顶下来了。

锺德鲁让我负责整队出发。一声哨响,队伍马上就集合完毕,发完馒头和咸菜,我们就出发了。最初的红卫兵绝大多数是干部子弟,大家都穿军装,衣服的新旧程度有差别,颜色深浅不一,不过看上去还算统一,像一支队伍。我一拿到馒头,肚子就觉得咕咕叫,一边走一边吃,队伍里有人笑我,但我看见不少人也和我一样在吃馒头。

    北京八月的子夜,天气十分凉爽。我们学校在和平门,出校门顺着城墙往东,不到20分钟就走到了前门。我们看见有不少队伍和我们一样正向天安门方向集中,进入天安门广场,我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有不少人,可以看出来他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我吹了几声哨,大伙立刻精神抖擞,随着我的口令,昂首挺胸,步伐整齐,引来路人的注目。来到天安门城楼下的观礼台。观礼台分成灰色观礼台和紧靠天安门的红色观礼台,我们的指定位置在东红四台,天安门城楼最东边的地方。大家都觉得这里距城楼太远,议论纷纷,但也没办法。观礼台周围有解放军战士站岗,时间还早,我们队伍解散,大家找地方先休息。我靠着墙,坐在地下,眼皮直打架,迷迷糊糊地果真睡着了。

    一阵汽车的刹闸声把我惊醒,紧接着是一片混乱而急促的脚步声,我一看表,才四点钟,周围全是解放军,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长棒,背着一个像步话机样的东西,都戴着耳机。我急忙起身,但一条腿很麻,动弹不得,身上也感到很冷。战士们排成一条线,慢慢地、有序地用那根长棒在地上来回扫。我突然明白了,他们拿着的东西是探雷器,他们在天安门城楼下仔细地搜索探查。大家又聚在一起议论开了,猜今天都会有哪些中央首长参加会。

    师大附中的队伍也来了,很凑巧,也分在东红四台,和我们一样,也很不满意。他们学校的红卫兵头头是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只见她将压过眼眉的短法一甩,冲钟德鲁喊:

    “你们怎么也分到这儿来了。走,我们一起想办法上东一台!“

    钟德鲁凑到刘平平的身边轻声问:

    “毛主席今天来不来?”

    “可能来!”她说。我从她的那种故作神秘地样子就能猜到答案了。

    我们两个学校决定指定六个人作为代表,去找大会指挥部的人交涉。六个人中有刘平平、钟德鲁、万小穗、我,还有两个我不认识,据说有一个是陈伯达的女儿。在天安门城楼下,我们见到了大会副总指挥。他身材高大,年约五十,是北京新市委的,胸前别着一个绸布条,上面写着副总指挥。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缠着他非要换到东一台不可,可这人就是不答应。刘平平发着火,又是骂又是讽刺他。师大附中就在我们学校对面,但我这次是第一次见刘平平,事隔多年,很多人都在我的记忆中消失了,可刘平平那斜压半边脸的时髦短发,像她父亲一样的高鼻梁,以及当时那种目空一切的神情让我一直没有忘记。

    这位副总指挥根本没办法帮我们换票,但他也不敢得罪我们,只好推说有事,溜之大吉了。我们等了一阵,东方快要发白了,金水桥上已经布了岗,广场上也聚集了150万群众。我们决定让万小穗在那继续等,我们先回红四台和大伙商量怎么办。

    早晨七时许,一串北京吉普从天安门城楼的门洞驶出,一拐弯,全都停在观礼台东红一台旁边,正好在刚才我们与大会副总指挥交涉的地方。万小穗看见车上下来的全是军人,从第一辆车下来的人,身材高大、魁梧,身穿绿色军夹大衣,他满面笑容,向附近的红卫兵招手问好。万小穗距他只有几公尺,但他开始没认出这人是谁,周围的红卫兵也都没人认出这人,但大家议论纷纷:“怎么这人那么像毛主席啊?”“不可能,毛主席怎么会穿军装呢?”周围的人都不敢冒失,用惊异的眼睛盯着来人,只能使劲地鼓掌。这位高大的军人神采奕奕,摘下军帽,向大家一挥,大声说:

    “同志们好!”

    “是毛主席,是毛主席!毛主席来啦!”群众“哄”的一下炸开了锅,“毛主席万岁”的呼喊声立即响成一片,观礼台下聚的人越来越多。后面的人不断往前涌,前面的人自觉挽起手筑成人墙维持秩序。

    毛主席不断地挥动手中的帽子,向红卫兵致意。万小穗跟着大伙也高声呼喊,激动的泪花淌了满面。

    当时,我在东红四台,突然听到红一台那边一片呼喊声大吃一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在犹豫之中时,只见万小穗红着脸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声喊:

    “好消息,好消息!穿军装,穿军装,毛主席!”他说话语无伦次。

    “什么穿军装?谁?毛主席?没看错吧?”

    “没错,我亲眼看到的。”

    当时我们大家没有一个人相信毛主席会穿军装,大伙都掂起脚向西边看,远远看见一串汽车又驶回了天安门城楼内。

    “去东一台,坚决去东一台!”大伙七嘴八舌。刘平平也说:

    “不行就冲,一定上东一台。”

    我们学校和师大一附中的红卫兵联合在一起涌向东一台,把守门口的解放军战士挡不住,被我们推到一边,大伙一拥而进。这里距天安门城楼最近,如果毛主席站在城楼上,我们可以看得最清楚。

馒头早吃光了,我又累又冷又饿,我想大家的情况和我也差不多。高三西班牙语班的刘朱兵看我卷缩在一边,脱下军装给我披上,让我非常感动。

    我们在观礼台上一直等到天色大亮,一直等到东方的朝霞染红半个天。我们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上午八点整,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踏着东方红的乐曲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整个观礼台沸腾了,整个天安门广场沸腾了,“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在雷鸣回荡。

    毛主席果然身穿军装,站在城楼的中央向群众频频招手,还不时专门转身向东西两边观礼台上的红卫兵招手。三万红卫兵又蹦又跳,手里拿着毛主席语录不停挥舞,有的人还把帽子摘下来往天空中抛。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央首长大部分人都穿军装,但也有不少人是着便服,刘少奇就没穿军装,在人们的记忆中,毛主席是第一次穿军装,大家都感到异常新奇。

    不知是谁给陈毅元帅一个红卫兵袖章,他是城楼上是第一个带上红袖章的人,在中央首长中间特别醒目。我们有人建议给毛主席献红袖章,大家挑选了一个最好的,上面还别上几排毛主席像章,其中也有我的一个,派了个代表送上了天安门。在城楼上,代表们见到了江青,她问:“我也参加你们红卫兵,你们要不要?”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到:“要!”。消息很快传到观礼台,我们一阵兴奋。

    “毛主席戴上红袖章了!”“毛主席也参加了红卫兵!”有人喊。

    我清楚地看见毛主席戴着红袖章和周围的人交谈着什么。

    大会程序很简单,陈伯达主持,林彪讲话,然后就是群众游行。

    这时,我早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每个人都很激动,不停地欢呼,有人嗓子都沙哑了。主席年纪大了,站一会儿就进休息室休息,城楼中央站着穿着白色短袖衬衣的刘少奇。这时,从西观礼台上首先传出红卫兵的整齐呼喊声:“我们要见毛主席!”。于是我们也学他们的做法,由一个人喊口号,一起呼喊:“刘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但刘少奇似有所思,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连头都没有向我们这个方向扭一扭,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是否知道他的女儿也在这儿和我们一起喊他呢!看没效果,我们于是改变了喊法,叫“江青阿姨,我们要见毛主席!”。连叫了几次,果真有效,江青转过身向我们招了一下手,就进休息室了。不一会儿,只见江青搀扶着毛主席从休息室走出,向我们这个方向来了,一直走到城楼的最东边。微风徐徐,吹动着主席头上的青丝白发,他老人家红光满面,身体非常健康,用帽子向我们挥动。我们大家都激动地流下泪花,高呼万岁,欢呼雀跃。

    临近中午,陈伯达宣布大会结束,毛主席和城楼上的中央首长都纷纷离去,我们仍长长地沉浸在无比欢乐、幸福之中。

    “八.一八”之后,毛主席又多次接见红卫兵,但后来我只参加了“八.三一”的接见。这一次毛主席是乘坐敞蓬吉普车在广场绕场一周,我作为红卫兵纠察队当标兵,站在群众的最前面,距毛主席的检阅车只有一两米,看毛主席也最清楚。当时,毛主席和林彪、贺龙同乘一辆车,走在最前面。国庆节组织游行,我又被挑选参加了群众游行的“前卫队”方阵,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1 回复 翰山 2012-11-2 09:01
陈伯达的女儿叫陈领梅,在北师大,和刘平平,跟我姐姐都是一个学校的。大概还是一届的。
3 回复 燕山红场 2012-11-2 18:49
翰山: 陈伯达的女儿叫陈领梅,在北师大,和刘平平,跟我姐姐都是一个学校的。大概还是一届的。
就是师大一附中,在和平门,我们学校对面。刘平平是老高一,也就是65年入学上高中的。那你的姐姐也是师大一附中的。
1 回复 翰山 2012-11-3 21:57
燕山红场: 就是师大一附中,在和平门,我们学校对面。刘平平是老高一,也就是65年入学上高中的。那你的姐姐也是师大一附中的。 ...
我姐姐是老初中,对,师大一附中。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燕山红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2.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3.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4.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5.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6.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7.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8.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9.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10.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11.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12.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13.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14.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15.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16.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17.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18.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19.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20.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21.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22.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23.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24.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25.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26.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27.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28.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3 02: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