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文革回忆(六)破四旧 作者:tiger50

作者:燕山红场  于 2012-11-3 03: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1评论

    红卫兵兴起后,学校的领导被轰下台,总部安排我们班红卫兵占领“校长办公室”,掌管了学校的大印。我们白天都在这,甚至晚上有时也就在沙发上睡。当时学校的其他机构还没完全瘫痪,一些处、室的负责人有什么事都来找我。记得班里有两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一天,他们俩找我,不满意学校的阶级路线,说给他们生活补助太少,每月只有4元。(当时教育部有规定,对困难学生可以补助4至7元)我当时拿出一张便条就写给了学校的财务处,要求立即给予他俩每人补助7元,落款写的是我的名字。他们半信半疑地去了。不到半小时,只见他俩兴冲冲地回来告诉我,钱领到了!那是我第一次行使“权力”,也是第一次体会到红卫兵的力量。
    8月初,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明确提出了破“四旧”,并提出“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但如何破 “四旧”,中央没有说明。“八.一八”林彪讲话中说:“我们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要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我们要扫除一切害人虫,搬掉一切绊脚石!”之后不久,北京就开始出现红卫兵上街破四旧,到地富反坏右家里抄家。
    破四旧是指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具体什么是四旧,红卫兵也没有明确标准,反正一切外来的和古代的文化都成为扫荡目标。
    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以“破四旧、立四新,肃清封资修流毒”为目标,走出校园,冲向社会,在全北京掀起了“砸烂旧世界”的高潮。
    最初的破四旧主要是给一些带有“封资修”内容的街道、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名称。比较典型的将苏联驻华大使馆前的“扬威路”改为“反修路”,北京协和医院改名为“反帝医院”。8月24日,首都红卫兵组织了40万人的大会,将“扬威路”改名为“反修路”,我校红卫兵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受命书写四种语言的反修标语和横幅,张贴用俄语书写的新路名。我还曾爬上苏联大使馆大铁栅栏门和电线杆上贴标语。
    当时我校红卫兵破“四旧”的主要行动就是给属于“四旧”的店铺改名字。
    我曾带着几个人上了前门大栅栏,见到认为是“四旧”的店铺名字就给它改了,将事先在学校写好名字贴上去。大栅栏著名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被我改成了“东方红”绸布店。记得当时我们把店里的经理叫出来,告诉他不许再使用旧名称。前门外大街有家小吃店是我改成“立新”店,文革后,我曾路过那,看到此店后来一直沿用此名,而瑞蚨祥则在不久后将我改的名字弃之不用了。
    破“四旧”不只是“改名”,它还包括:砸霓虹灯,剪长发,剪长辫子,剪烫过的头发,剪小裤脚管,剪漂亮的裙子,烧戏装、道具,毁文物,抄家,打人,解散民主党派,斗争民主人士,等等。
    我曾和一帮红卫兵骑着车在八一湖边转,发现一小伙子留着背头,穿瘦腿裤,这在当时的标准就是属于流氓,当然就是“四旧”,我们不由分说,上去就打,用剪子立马将裤子剪开,打得他跌进湖里。
    如果说四旧,我们学校本身就够旧,学校的校址原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是民国期间的建筑物,特别是校园里的那座图书馆,里面藏书万卷,中、外、古、今什么书都有,甚至还有解放前的报纸,有很多历史珍贵资料,然而破四旧居然没有伤及到它。
      
     典雅的学校二门                                                    洋式教学楼
   
不久,破四旧蔓延全国,并对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开始了大规模的抄家行动,不知有多少珍贵字画、古董在火堆中消失。
    我参加了几次抄家,和谁去的和具体地点已经记不得了,有一次在在珠市口附近,抄出来的东西扔在大街上满地都是。我们只将抄出来的所谓反动的、封资修的东西拿走,其他物品并不拿。记得在那家抄出了解放前的地契和大量人民币。我们把钱用报纸包好,估计有上万元,在那时,这可是一大笔钱,由一帮附近孩子带着送派出所,我跟着走了一半路,觉得派出所太远,就将那一大包钱让那帮孩子(都是十一、二岁的小学生)送派出所,我们就返回了。至于后来那包钱的下落,是否真的送到派出所,派出所又将如何处理,我们谁也没再想。
    还有一次好像是在宽街一带,是个小院,主人是个小老头,家里古香古色,书香门第。抄什么不记得了,但打那老人印象极深。红卫兵让那老人跪在院子里,用武装带抽打他。武装带上的金属头将老人的头打破,鲜血顺着老人的头往下流,滴在地上。他不说话,也没求饶,就那么跪着,一动不动。大家说他顽固,有个红卫兵看见院子角落有个装有煤渣的簸箕,随手拿过来将煤渣倒在老人流着血的伤口上。我的心“咯噔”一下,收得紧紧的,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看不下去了,急急忙忙走了出去。
    红卫兵抄家抄出来的东西都集中送到北京几个地方,比如体育馆、展览馆、清真寺这类地方。我曾去过好像是工人体育馆,记得看到从梅兰芳家抄来的东西,特别多,有一大堆,一个带有三脚架的高级照相机非常醒目。
    红卫兵的做法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反而人民日报8月23日发表社论,题目是《好得很》,为红卫兵的行动推波助澜。社论指出:“许多地方的名称、商店的字号,服务行业的不少陈规陋习,仍然散发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气息,毒化着人们的灵魂。广大革命群众,对这些实在不能再容忍了!”“千千万万‘红卫兵’举起了铁扫帚,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把这些代表着剥削阶级思想的许多名称和风俗习惯,来了个大扫除。”8月2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向我们的红卫兵致敬!》说:“红卫兵上阵以来,时间并不久,但是,他们真正地把整个社会震动了,把旧世界震动了。他们的斗争锋芒,所向披靡。一切剥削阶级的旧风俗、旧习惯,都象垃圾一样,被他们扫地出门。一切藏在暗角里的老寄生虫,都逃不出红卫兵锐利的眼睛。这些吸血虫,这些人民的仇敌,正在一个一个地被红卫兵揪了出来。他们隐藏的金银财宝,被红卫兵拿出来展览了。他们隐藏的各种变天帐,各种杀人武器,也被红卫兵拿出来示众了。这是我们红卫兵的功勋。”
    1966年的8、9月间,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分子”遭遇了灭顶之灾,除被抄家、批斗、打杀外,很多家庭都被赶出了北京。文革后,看到统计,北京市被轰回原籍的一共85198人,被抄家的有33695户。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1 回复 云间鹤 2012-11-3 08:19
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燕山红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2.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3.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4.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5.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6.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7.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8.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9.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10.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11.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12.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13.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14.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15.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16.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17.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18.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19.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20.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21.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22.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23.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24.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25.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26.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27.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28.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8 04: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