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转帖说明:这是校友的亲身参战自述,笔者信手转帖,难以回答问题,特此告知! 本文作者是1965年入校老初一西李peng(名字犯忌只好拼音),1969年从外附参军到济南军区防化团,是外附屈指可数参加自卫反击战的同学。照片是当年在济南当兵的初一西同学与前来探望的 过** 同学在趵突泉合影,左起第四人就是李peng. ![]()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点滴回忆 一、经历的由来 1978年的下半年,新闻联播和各大报纸对越南黎笋当局驱逐华侨,袭击我边境哨卡事件的报道铺天盖地,舆论让国人认为越南当局反hua排华背信弃义,惩罚不可避免。 1979年年初,由于历史和当时环境的局限,国人并不知晓南部边境的详情。从近年解密信息: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攻占金边,开始其在柬埔寨的血腥统治;5月1日就然入侵越南的富国岛与寿初岛,烧、杀、奸、抢,无恶不作;1977年4月和9月,两次入侵越南安江省,打死打伤2万多越南平民,并拒绝与越南谈判;1978年4月18日,入侵越南知尊县,制造了举世震惊的百春大屠杀,百春3177名人口,只有2人侥幸藏了起来生还。1978年12月25日,忍无可忍的越南向红色高棉发动全面进攻,势如破竹;与波尔布特思想路线相左的柬埔寨共产党另一位领导人洪森(时任柬军师长,现任柬埔寨国首相)在越南支持下打回柬埔寨;1979年1月7日,只用了二周时间即攻克金边,洪森夺取了政权,波尔布特政权垮台了。可笑的是在波氏政权逃到深山进行游击战时,仅有中国大使馆跟随以表示支持,后因困难撤回国内。 我的表态让头们很高兴,团领导集体宴请欢送我。事出有因在此前,无意中在铁路大厂的电影院看《追捕》时,正触上xx领导和x人的老婆幽会。戍边抗敌责我旁贷了,庆幸地为在人生中经历中留下参战的浓浓一笔。 终身难忘的是临行前“人情味”,不许给家里写信,把个人物品收拾好由组织转送父母等组织规定让心里凉了;山东籍X参谋的爱人吕大嫂在下雪的腊月里把我的被褥拆洗、战友们真情送行,使我内心倍感到温暖和知足。 经郑州换乘后直达南宁,在南宁省军区招待所从各军区调入的十几个战友一见如故,分配后就各奔东西。我继续乘火车赴友谊关,途中映入眼帘的是:火车站弹药箱堆积如山,男女战友神色匆匆、擦肩而过对视时的木讷,一切一切除了绿色就是红色的领章和帽徽。 南行的火车似乎驶入一个巨大的兵营和弹药库。 在终点友谊关站下车后,听到的是实弹打靶枪声和震耳欲聋的军歌声,看到的是满载战士的解放卡车疾驶而过,半自动步枪的刺刀在滚滚的灰尘中闪闪发光。 我暗暗对远方的亲人说:我到了,我没有给你们丢脸! 背上背包继续往龙州(东线的主攻突破口)进发了。 行进在友谊关至龙州的国道上,因为坦克的碾压柏油马路已经不复存在了,漫天的红土飞扬映衬着路旁绽放木棉花凄凉而壮美,进入春天的边陲,陡峭山崖的满目绿色让我感到南国景致是那样地使人陶醉。 参战部队在年初进入边境前沿并部署完毕,沿途尽是军人和帐篷,开战前的繁忙景象格外的壮观和肃穆。到达龙州卫生防疫站后,广州军区原防化22团技术股股长XXX、技术员廖XX和司机小刘目无表情接待我。“你为什么不带武器参战?你家是哪的”?见面的提问让我摸不着头脑,初来乍到与陌生战友的融合是第一,其次才是生死的考验。几天时间里我从北到南跨军区的调动,不情愿地从和平兵变为参战部队的一员,是环境、是战争、是使命还是军纪改变着自己,多年后我仍纠结。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指示熏陶下我曾自信,到了前线生与死的困扰我又很俗气!那临战环境下已经没有了自我的空间,融入并迅速地调整自我,视死如归就能适者生存,咬牙就能挺得过去!这样或那样的考验会意想不到,只能咬牙、坚持!再咬牙,再坚持! 没有武器在边境上就等于没有生命保障,好在龙州的打铁生意红火,我仿照步兵(步兵的连队干部为了近战搏斗配备了匕首,除了手枪还人人携带冲锋枪便于作战)的做法花了10元钱做了一把匕首随身携带。在卫生防疫站暂住期间,巧遇了从总后军事医学院来的两位高级研究员并结成好友,没事儿聊天、下棋,讲述在越南南方做军事顾问的经历,他俩的镇静临战状态让我找到了亲人。我的结巴股长(回撤到广州花县才恢复正常的说话,不是结巴而是恐惧造成的口吃)遇事的慌张让我深深感到战场对谁都是试金石。防疫站的副站长是位38式的胶东复员干部,解放广西时因对国军的姨太太非礼而被贬转业到此,他的浓浓的胶东方言不时勾起我对第二故乡和战友们的思念----。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