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波罗的海七国游轮行
引子
2017年5月22日至6月2日,我们夫妇参加了一个北欧和俄罗斯的11天游轮旅行。我把这次旅行的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一篇游记。
整个旅行都是LP(老婆)计划安排的,出发前我没也做什么功课。
这篇游记肯定不是能帮助读者吃好玩好,省钱省力的旅游攻略,也不是涵盖各地人文地理历史知识的旅游资料大全。此次坐游轮仅是我的第二次坐游轮,更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
我只是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目的是能文娱一下自己,还有可能给想坐这趟游轮的网友一点参考。
最起码给自己留下个旅行的回忆录,多少年后,走不动了,能帮助自己重温这趟旅行吧。
我不是摄影爱好者,iPhone就是我的长枪短炮。所以游记以文字为主,偶尔配个图片。
旅行中每天的活动内容不同,写成的文字长短不同。我基本上以日期分篇。
没有生花妙笔,也没有精彩的情节。我是闲来无事瞎写,您若闲来无事就瞎看吧。
Friday, May 19, 2017
出发
下午两点,出租车停在家门口了。我的休假明天才开始,现在仍然是上班时间,我还在手机上开着电话会议呢。LP和司机把行李装好,我拿着手机上了车,开出好一段路了,这电话会议才结束。今天工作上肯定不会有我什么事了。我揣好了手机,长舒了一口气。“这下儿可以轻松一阵子,忘掉工作,1哈哈,放飞心情,休-- 假啦。”
公司每年给我25天的带薪假(也叫PTO,Payed Time Off),包括事假,病假和一切不上班的日子。所以我尽量节省每一个PTO,你明白的,好钢(PTO)要用在刀刃上。
进关,登机都很顺利。但机外开始下起了暴雨,因为机场上空的雷雨云密布,起飞耽搁了一个多小时。计划中我们在法兰克福只有两个半小时的转机时间,LP开始担心能否赶上下一班去哥本哈根的飞机了。
终于起飞了。我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LP却合不上眼,一个劲儿地盼着飞机飞快点,追回点儿时间。嘴里还不停地唠叨。“刚出发就运气不好,。。。”
我们能按时赶上下一班飞机吗?
Saturday, May 20, 2017
转机
上午10点,飞机降落在法兰克福。还有40分钟,我们预定飞往哥本哈根的飞机就要起飞了。很多乘客都要赶续航的飞机,大家全是三步并做两步,急哄哄地往出舱口走。
机场的服务人员专门等在出机舱的门口指导和分流旅客。一个穿制服的金发老太太,看了一眼我们的斯堪地纳维亚航空公司(SAS)的航班号,查了一下手中的表格,用手向左一挥,“B-12”。就急忙招呼下一个旅客了。
我们赶紧朝着左边的长廊快步走,还使劲儿地寻找B-12登机门。可一直走到了海关的关口,也没有看到什么B-12门。
我们不敢出关,只好又返回来,去找那个穿制服的老太太,跟她说那边没有B-12登机口。她瞪起了眼睛,“你们再和我争,就赶不上飞机了。“
然后一字一顿地说,“先入海关,再找B-12。”
我们恍然大悟,敢情在这儿就要入关啊,我们需要在这儿进入欧盟区,进入那个什么申根区。那就赶紧撒腿往海关跑吧。气喘吁吁,心脏都累得发紧了。
入欧盟的海关很简单,海关官员问,“干嘛来了?“
“坐游轮。”
”波罗的海游轮?“
”对“。
盖章,完事。
从小就在我家的世界地图上认识了欧罗巴洲,亚细亚洲。。。等各大洲。哈,欧罗巴洲,我终于来了!
过了海关,顺着路标,又穿过了一个长长的隧道,才到达登机口。一大半的旅客都已经登机了。我大喘了一口气,总算是赶上了。
我们的旅行,顺利迈过了第一个小坎儿,从此会一帆风顺吗?
到哥本哈根
从法兰克福到哥本哈根只飞了一个多小时。
哥本哈根机场很大,还在扩建中。
在机场买了两张去(Central Station)哥本哈根中央车站的车票。其实挺容易的,自动售票机,还有服务人员帮助。我们坐的是电气火车(train),不是metro。
站台上等车时,凉风嗖嗖。赶紧加上外衣。阴沉沉的天,周围都是等车的人。
火车上人很挤,没找到空位,只能一直站着。火车走了三站之后,到了中央车站。
LP订的旅馆(Astoria Hotel)紧挨着中央车站,出了车站大门,50步就到了。
时间才12点多,入住起码要到3点钟以后。我们把行李存了,就到外面去逛了。
旅游大巴
哥本哈根市里有一种红色的双层旅游大巴(Hop-On Hop-Off)。它就绕着城里的风景点兜圈子,走环行路线。我们买了48小时有效的票(每人250克朗),可以在任何一个站上车,任何一个站下车。
容易让人迷惑的是看似一模一样的红色双层大巴其实由不同的公司运营,车票不通用。我们买的是”Red Bus”公司的票,红色车身上印着一排好几个国家的国旗,好辨认。
我们上了一辆大巴,开始了哥本哈根市内游。车上配发橘黄色的耳机,有几种语言的讲解,在不同的频道上。还有中文的,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
哥本哈根城市很小,旅游的景点并不多。美人鱼雕像是个有名的景点,我们下车照了几张相。可惜美人鱼雕像比想象中的小很多,有点儿失望。
在一个女神赶四匹牛的喷泉,还有旁边的几个景点逛了逛,照了相。 然后又上旅游大巴回旅馆了。
入住旅馆
旅馆服务员的态度很热情,接待也很周到。但旅馆的设施太陈旧了。
· 老式的电梯太小,挤两个人加行李就转不开身了。
· 房门不是插卡的,还是用钥匙开门。
· 屋里的电视电缆和电源线都是拉的明线,很丑陋。
· 整个屋里只有一个电源插座,手机和计算机还不能同时充电。
· 浴室小得就像个进入式(Walk In)的大壁柜,很憋屈。
· 地毯陈旧,有些地方都磨秃了,还不太干净。
这样的条件,还250美元一晚的价格,在其他地方都是五星级的价钱了。这个旅馆就是占了个地利(市中心)的优势,而且丹麦的物价真TMD贵。
我们向旅馆服务员打听哪里有丹麦风味的餐厅,她热情地拿出地图,标注了旅馆和餐厅的位置,并写下了餐厅的名字(Madklubben)。
丹麦晚餐
这个丹麦饭馆生意真不错,不仅满座,还有不少人排队。我们没有预订,看样子吃不成了。
门口的服务员说有一个两人的餐桌虽然已经预订了,但一个半小时以后食客才来。如果我们愿意在一个半小时内用完餐,他可以安排我们。我们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议。
LP要了一个奶油香煎鱼,我要了一个蘑菇炖鸡腿,加一瓶本地的啤酒。饭菜的食材和烹调的味道都不错。周围都是丹麦的帅哥靓女,耳朵灌满了丹麦语,热热闹闹的氛围。这样一顿地道丹麦风味的烛光晚餐,400多克朗。除了物价贵点儿,真没什么可抱怨的,吃饱了肚子,总是令人心情愉悦。
酒足饭饱,漫步回旅馆。悄悄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行人。大部分丹麦人的外貌很粗旷硬朗,好像生活比较满意和悠闲,走路不那么急,节奏不那么赶。
回到旅馆,10点钟了,外面还大亮,可见丹麦纬度之高。WI-FI上网,折腾微信,半夜才睡。Sunday, May 21, 2017
游哥本哈根
早饭就在中央车站的快餐店吃的,一杯咖啡,两个刚刚烘培出来的香喷喷的羊角酥。悠闲地看着餐厅窗外川流不息赶火车的人群,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是在欧洲度假。满眼看去,都是念不出来的丹麦文广告。走来走去的大多数是北欧的白种人,其他的人种较少,没有美国那么多元化。
拿着昨天的车票,又登上旅游大巴,开始了哥本哈根市内游。
先去坐了游船,大巴的车票(每人250克朗)里包含了游船费用。游船可以乘坐50-60人,有一个导游用几种欧洲语言轮换着解说,必有一种语言是英文。船在市内的运河里兜圈子,转悠一个半小时。这个项目非常受游客欢迎,几乎每条船都满座。
下了船,走到一条很有名的(Nyhavn)街。长长一条街的一边全是酒吧,一个挨一个。酒吧门口摆满了桌椅。晴朗的阳光下,桌桌都坐满了消费啤酒的人群,难得见到空位子。
我们找到两个空座,我要了杯啤酒,LP要了瓶水。
歇了一下,又上路了。今天碰上了哥本哈根市的马拉松比赛,有一段时间市内的旅游大巴停开,路边挤了很多给运动员鼓劲的观众。我们只能徒步走到皇宫,也叫美林宫。
没有赶上皇宫卫队的换岗仪式,照了几张相。还是没有大巴,只好又接着走。
一直走到美人鱼的景点,才又上了红色大巴。两条腿都累直了。
“找一个好馆子,好好吃一顿。” 也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了。
在旅馆附近找到一家门面很排场的馆子,里面一溜儿的穿黑白制服的金发丹麦小妞,水灵儿灵儿的,年龄都不大。这家老板真会做生意。
我们两人要了一个大份的烤猪排,分着吃了,我自己又喝了一大扎丹麦啤酒。当地酿的啤酒,和美国的味道还就是不一样,真好喝。哈哈,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Monday, May 22, 2017
登船
我睡了个懒觉,LP去中央车站买回来早餐。
收拾停当后,办离店手续,10点钟,让服务员帮忙叫了辆出租车。
去港口还要开一阵子,路上和司机聊了起来。他的父母是巴基斯坦移民。他从小在哥本哈根长大。那个时候,这里只有很少的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移民。移民们工作努力,社会治安情况也很好。但近些年,从非洲的索马里和东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来的移民扰乱了这里的秩序。他们不好好劳动,扒窃,抢东西,像吉普赛人一样到处流浪。
我们的游轮是Princess公司的Regal号,(11.4万吨,可载乘客3,600人,船务人员1,200人)。虽然没有我们上次坐的Royal Caribeen 公司的Alure号(21万吨)大,但也绝对是个庞然大物了。我们算是来的早的,没有几个人排队,很麻利地就办完了手续,上了船。大批人马是在一点钟以后登船。
进了客房,安排好,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出来熟悉熟悉环境。豪华游轮内部的公共设施当然是非常豪华的,让我们平头百姓觉得美轮美奂,目不暇接。坐过游轮的自有体会,没坐过的就很难想象了。对我来说,这第二次就没有了第一次上游轮时的惊艳感觉。
逛得差不多了,去吃自助餐。游轮的自助餐也都是出了名的丰富多彩。这条Regal游轮的自助餐厅很大,食物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挑不胜挑,选不胜选,真应了那句话,“眼大肚子小”,现在旅行还没开始,我明细着呢,一定要先悠着点,千万别吃多,噎着了。
旅客中有很多中国人,大概占船上旅客的40%以上。以中青年居多,南方人(听口音)居多,当然也有退休的老年人。中国人中全家游和群体游的不少。而老外则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年人,一般是老两口儿结伴游。
晚餐在正式的餐厅吃的,牛排很嫩。被一个墨西哥和一个菲律宾的服务员花言巧语,合伙推销了一个三瓶的套装葡萄酒,一百七十美元(原价三百多)。头一次喝这么贵的葡萄酒。
喝剩下的酒可以保存在船上酒库里,航行期间在船上任何一个餐厅都可以调出来。这次航行的酒是足够喝了。
几杯酒下肚,喝得微醺,回房睡了。Tuesday, May 23, 2017
奥斯陆
游轮从哥本哈根北上,一路夜航无话。
喝了酒,我睡得还真香。早上到达挪威首都奥斯陆。
急急忙忙盥洗,急急忙忙去吃早饭。没想到餐厅里人山人海,正是吃饭的高峰期,一个空座都难找。
饭后,又随着大拨儿的游客涌向下船的第四层甲板。出了船,就看见好几种招揽游客的大巴和小巴。奥斯陆也有那种红色的Hop-On Hop-Off旅游大巴,沿着市区的各个景点走环行线,兜圈子。
我们和大部分游客一样,没参加船上组织的旅游团,选择的是自由行。红色大巴半小时发一趟车,排的队很长。好半天工夫才上了车,还好有顶层的座位,视野不错。
蓝天白云,空气清爽,温度宜人。五六月份是在欧洲旅游的好季节。大巴慢吞吞地晃悠在奥斯陆的大街小巷里。看下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饭馆外面的桌椅上坐满了吃饭,喝啤酒的人,公园草地上也躺着晒太阳的人们。
怎么星期二的日子街上这么多人?好像城里的人没有上班,都出来度周末了一样。如果我没误会的话,奥斯陆人的日子就是这么悠闲啊。
大巴沿途的好几个景点我们都没下车。今天的重头戏是奥斯陆的裸体雕塑公园,Vigeland Sculpture Park。这是奥斯陆最著名的景点,有200多个人体的裸体塑像,青铜的和石头的。反映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完整周期。
大部分游客都在这一站下车。公园维护得很好,绿茵茵的草地,盛开的郁金香。雕像全是裸体,各种各样的姿势,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我们挑了一些有特色的雕像,拍了照。有一个小男孩撒尿的青铜雕像,憨态可掬。小手都被合影的人们摸得锃亮。
公园的最深处是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你说像一根矗立的什么呢?上面环绕着大大小小的裸体男女。挪威艺术家崇尚自然,让我眼界大开。
游完雕像公园,又上了红色大巴,在一个海盗博物馆下了车。里面没有太多的展品,没停留太长时间。
兜了一圈儿回到船上,吃了午饭,日头还高高的。闲着没事,又下了船。坐红色大巴再逛奥斯陆一次。奥斯陆城市不大。这次没下车,坐在顶层观赏沿途风景,一个半小时,再次环了奥斯陆城一圈。
码头旁边有一个城堡,有穿黑色军服的士兵站岗。不少游客和士兵合影照像。我们也和士兵合了影。城堡上还摆着几门古老的土炮,象征着这里曾经是保卫港口的炮台。
夕阳西下了,站在游轮的最高层上远眺,奥斯陆港湾里波光粼粼。各色大船小艇穿梭不停,与岸上凝固的建筑物和绿树辉映,一动一静,非常有意思的一幅画面。
奥斯陆,欧洲的名城。短短十几个小时,走马观花。也算是到此一游了。
晚上10点半,游轮启程南下了。
Wednesday, May 24, 2017
航行在波罗的海
今天一整天都航行在波罗的海上。
船上组织了各种活动帮助游客打发时间。唱歌,跳舞,艺术鉴赏和拍卖,赌博,健康讲座。。。
LP去学跳舞,“冾冾”,“慢三” 等简单的舞步。
我不爱参加船上组织的活动,就想上网打发时间。
可是这艘船上的Wi-Fi实在不怎么样,又贵又慢。
零售价是每分钟79美分。我买的是200美元-600分钟的套餐。因为信号是经卫星传输,刷新一篇网页要好几秒,等得让人着急。这两天我的600分钟已经消耗一大半了。
网友们,在Princess游轮上网是太不合算了。
后来我发现许多中国的游客们有一个上网的窍门,利用上岸的时间,在乘坐红色大巴(Hop-On Hop-Off)的时候上网,因为红色大巴有免费WI-FI。因为红色大巴有免费WI-FI。他们都忙着刷看微信,和用微信打电话。
索性不上网了。闲来无事,就在电脑上码字,把这几天的经历写下来。
晚餐时和两对白人夫妇拼桌。饭菜上来之前,自我介绍了一下。
一对夫妇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男的原先是个航空交通管理员,65岁。五年前,也就是60岁就退休了。
他说他一点儿都不留恋那份工作。24小时轮班,压力山大。尤其气象条件不好,风雪交加时,那工作强度能让你崩溃。他干了39年,到点就退了,一天都没多干。
他老婆是个图书馆管理员,比他退休晚半年。两人的退休金足够花了。还有钱坐坐游轮。他们有3个儿女,6个孙子孙女。
另一对夫妇来自洛杉矶。男的是个公司高管,已经75岁了,还没退休。他看上去比他实际年龄年轻好多,和那个邻坐的航空交通管理员的年纪差不多的样子。
他在一个大公司工作,经过多年耕耘,手下的年轻一代都很能干,只有大事才请示他,所以他现在工作轻松,可以坚持干到这个年龄。
他很会说话,把功劳都归于有个好妻子,这些年来对他身体和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他太太听着很受用,谦虚地说自己退休30多年了,只做照顾丈夫一件事,连孙子辈的事都不多管。他们有一个女儿,两个孙子辈。
大家举杯,祝晚年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Thursday, May 25, 2017
德国小镇
在海上航行了一个白天,又继续夜航了一个晚上。早上7点,游轮停泊在德国的Warnemude港口。
许多船上的游客参加游轮组织的旅行团,从这里坐大巴去柏林。路上花7-8小时,参观5-6个小时,早起晚归,必定十分辛苦。柏林这样的城市还是留着以后有充裕的时间时再深度游吧。
我们没打算去柏林,一个懒觉睡到9点多。避开了早饭的高峰期。不慌不忙地吃完早饭,11点钟下船去逛逛。大拨儿的游客都已经出发去各个景点了。我们跟随着稀稀拉拉的游客往火车站走,打算乘火车去Rostock, 一个近处的德国小城,也算是个景点。
路过一个码头时,看到有一种内河航行的平底驳船在招揽去Rostock的生意,价钱(12欧元),虽然比火车(5欧元)贵些,但有酒吧,条桌和皮椅,看样子很舒适。顶层是敞篷,还可以兜兜风。于是改变主意,上了船。
坐在顶层,要了一大杯德国啤酒,迎面小风吹着。两岸风光缓缓流过眼界,绿树间露出漂亮的小屋子,不声不响的,德国乡村的景色真宁静祥和。啤酒的味道还不错,挺柔和的。LP也喝了几口。
50多分钟后,到了Rostock。一个很整洁的小城。路上行人不多,有轨电车慢慢地几乎是无声无息地开着。我以为有轨电车早就是历史文物了,没想到在这儿又见到了它。
听说今天是个德国的什么节日,所有的商店都关门。除了游客在街上拍照,瞎逛,看不到多少人。这个城市可比哥本哈根干净多了,路上看不到什么烟头和废弃物。
我们在城里的步行街走了个来回,照了照像。本打算坐火车回港口,也顺便体会一下德国的火车。可问路遇到了麻烦。德国人的英语比丹麦人差多了,问了两个人,都是比比划划地,说不清楚怎么去火车站。LP胆小,害怕走错路,非要原路返回。
我只好跟着她,又回到了驳船。上船后又要了一大杯啤酒,咂着饮着,不知不觉间,船已经回到了Warnemude。
Warnemude其实也是个旅游胜地,最有名的是它的细沙海滩。时间还早,我们随着游客,穿过小城的街道,去看看海滩。海滩的天空上飘着大批的风筝,有的好像被遥控着,有韵律地随风起舞。沙滩上有一排排带遮阳伞的躺椅。沙子很细,很干净,没有什么杂质,光脚走很舒服。
从海滩又回到小镇里面,沿着街道瞎逛。看到有地产开发商的广告,新开发的小区,规划图和照片看着很漂亮,但就是不标价钱。想进去问问价,了解下行情,可惜今天放假,不开门。
看样子,这个海滨小镇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如果懂德语,可以考虑买个新建小区的两居室,避暑,度夏。
回到船上,吃完饭。累了,歇了。
Friday, May 26, 2017
今天又是一个海上航行的整天。
闲来无事,我又用电脑码了码字。
在船上组织的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有一个活动是背景照相。在规定的时间段,在船上6个地点摆上不同的背景布,由船上的摄影师为游客们照相。今天是正装照。
几乎没有女人不爱逛街买衣服的,LP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早已是昨日黄花,却仍痴心不改,不买衣服就心痒难受。家中衣柜里摆满了衣服,很多一次都没穿过。
在船上拍正装照就是这些衣服一见天日的时候啦。
LP在预定船票的时候,就买了一个200美元的照相套餐。用这个套餐,我们可以在所有设有摆拍的地方让摄影师为我们照相,照不同的姿势,不同的背景。全部的照片都打印成8X10的彩色照片,而且底片也都拷贝到一个U盘里给你。
我虽然只有一套西装,而LP可以把带来的衣服轮番换上,在6个照相点拍出了各种组合。LP乐开了花,“这个照相的套餐真合算。”
最后,在船上11天下来,我们总共拿到了130多张彩照和1个有130多张底片的U盘。
建议爱美的女士们买这个照相套餐,带上你们珍藏的,平时没机会展示的盛装,到游轮上尽情摆拍吧。
由于这个活动受欢迎,在每个照相点都要排队。我们前后都是正装的男女。大部分是夫妇,也有家庭一块儿照的。
我们前面一位旗袍纱巾,举止优雅,50来岁的中国女子孤身一个人站在聚光灯下,多少显得有点儿凄凉。
在船上可以看到单身或两三个中老年女闺蜜们一起照相,吃饭的,但没有看到单身男人或男人们结伴而行的。这种旅游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很明显哟。
正装晚餐之后,有一个船长主持的香槟塔倒酒仪式。在第五层的中央大厅里,服务人员用酒杯一层一层摞起了一个锥形的酒杯塔。演奏和讲话之后,高潮来了,游客们排成长长的队,依次登上一个小台阶,与船长共同举瓶往香槟塔里倒香槟酒。摄影师们的闪光灯啪一啪一地拍个不停,游客们不断地加入,我们当然也要留下这个美好的瞬间。
生活还是美好的,香槟酒也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庆祝吧。
Saturday, May 27, 2017
塔林
4点多钟,天就大亮了,游轮还在海上航行。后来看到海岸线了,越来越近。
8点钟,船在爱沙尼亚的首府塔林靠岸了。塔林是个小城市,旅游的项目不多,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游完。所以游客们都不着急,零零散散地下船。不像在奥斯陆那么一窝蜂了。
我们吃完早饭,换上便于走路的衣服鞋子,下船了。一眼就看到那种双层的红色旅游大巴(Hop-On Hop-Off),好熟悉的感觉。
原来这种红色大巴同属于一家跨国连锁公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许多旅游城市都有运营。过几天到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还会看到它。红色车身上的一排国旗代表有分公司的国家。
我们没有跟随步行的游客们往城里走,想省省劲,坐红色大巴逛塔林。于是买了两张24小时有效车票(每人21欧元),要了两份游览地图,坐上了顶层。
游览地图上说,环塔林城一趟下来要70分钟。我们决定先不下车,环它一个全程,了解一下全貌。第二圈时挑重要景点下车,再深度游览。
塔林也见到了有轨电车。看来我是少见多怪了,欧洲的传统东西还保留得不错,发挥着余热。
“爱沙尼亚的人口密度是欧洲最低的。” 橘黄色的耳机里的英文如此解说,难怪街上的行人很少,我还以为大家都在上班,努力工作呢。
大巴转完老城的几个点,又转了新城的几个点,返回到码头时才10点多,塔林真小。
回船歇息了一下,又坐大巴到老城内部去深度游。原来这里才是旅游者聚集的地方。高耸入天的洋葱头顶的东正教大教堂,800年历史的城堡和城墙,铺满鹅卵石和砖头的小巷,古旧的房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们。虽然总共只有几个街区,却挤满了纪念品商店和餐馆。
大教堂可以进去参观,里面正在举行一个宗教仪式。我被拦住,要求摘掉帽子,才可以进入教堂。教堂的穹顶很高,装饰辉煌,庄严肃穆,感觉自己立即渺小了。
里面点着很多蜡烛。有几个善男信女,手划十字,随着主教(看他的大袍子和头冠估计不是一般的教士),喃喃地念诵着什么。好虔诚的信徒们啊!
这就是塔林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了。
其实坐巴士从码头到老城只有一站,完全可以步行。我们在老城游览完后,就是走回码头的。如果只参观老城,就没必要买巴士的车票了。
Saturday, May 27, 2017
圣彼得堡第一天
早上5点整,叫醒服务电话(wake up call)响了。船还在航行着,可以看见不太远处的陆地。赶紧洗漱,去吃早饭,趁着人还比较少。
天气是多云。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我们的大船缓缓驶进了港口。这个港湾里,包括我们的船,同时停泊着6条大游轮。如果一个游轮有3千游客,今天就有近两万的游客。
据接待我们的SPB旅行社发来的email说,今天游客特别多,将会是他们很繁忙的一天,让我们有思想准备。
出俄罗斯海关比较慢,主要是海关官员的动作慢。游客多,排队长,海关官员们仍然慢条斯理地处理着每一个入关者。一个中年的女海关接过护照,看看我,在计算机上敲几个字,等着计算机的反馈,又敲几个字,接着等。。。哈,原来是俄罗斯计算机的速度太慢了,造成了海关官员们的动作慢。
出了海关,与SPB旅行社的人接上了头。我们的英语导游是个年轻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叫卡特日娜,Ekaterina。她把我们送到一个奔驰产的面包车里,又去接团里其他的游客了。
面包车里已经有一对加拿大来的华人夫妇在等着了。我不想坐在车里干等,就在车外边活动活动。那个男的从车里出来和我搭讪,聊了起来。
他是中学时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已经50多年了。他的专业是生化,一直在加拿大政府工作,62岁退休,今年68岁了。他的工作是检验器官捐献者的器官是否合格,所以经常到各城市的各个医院出差,太累了,跑不动了,所以退休了。他们夫妇退休后,已经坐了很多次游轮了。
又来了两对白人夫妇和三对华人夫妇,都是来自美国。我们这个旅行团,一共14人,七对夫妇。人到齐了,出发。
卡特日娜拿着话筒,开始了欢迎词和自我介绍。她的英语带有俄语腔,缓慢而柔和,很容易懂。没想的她还是个单亲妈妈,离婚了,有个十岁的女儿。
她说要和司机在今明两天中配合工作,让我们看到圣彼得堡最值得看的景点,让我们的此行收获最大。
最先到的是圣彼得堡最初建城时的城址,是涅瓦河畔的两根大柱子和两个类似人面狮身的石头雕像,旁边是圣彼得堡大学。然后就是逛礼品店50分钟。还好这是我们两天中唯一逛的礼品店。
店里都是俄罗斯的手工艺制品,琳琅满目。有年轻的俄罗斯导购小姐热情推销。虽然标的是卢布价,导购小姐手拿计算器,站在你身旁为你换算成美元和各种外币。
我们买了两个有圣彼得堡图案和字样的咖啡杯。
礼品店出来就上了游艇,下一个景点是彼得霍夫。我们团分在了船头的包间,沙发软座。游艇从涅瓦河开到了海面上。随着机器有规律的嗡嗡声,团员们都打盹儿了。我居然还睡了一个香甜的小觉。
彼得霍夫(Peterhof)是个占地300英亩的大花园,是彼得大帝的夏宫之一,号称俄罗斯的凡尔赛宫。
我们每个团员佩发一个橘红色的无线接收机和耳机,卡特日娜用一个绿色的发射机向我们传送着讲解的内容,声音清楚,还挺有效的。很多旅游团队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卡特日娜领着我们在园中漫步,走过一个个喷泉,雕塑,宫殿,讲述着它们的历史和故事。
网上有关彼得霍夫的资料很多,在此我就不抄录了。我对彼得霍夫的整个印象就是两个字,大气。
看完彼得霍夫,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面包车在彼得霍夫另一个出口接上我们,送我们去一个饭店。
饭店在公路旁,很大的一个建筑,周围是空旷的田野。进入饭店,才看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饭店,而是一个有舞台的大宴会厅,规模让你吃惊。进大厅的台阶上站着穿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少女,可以与游客合影。厅里摆满了盖着雪白桌布的大圆桌,有好几十桌。盘子和刀叉已经摆好,穿制服的女服务员们站在两旁。
我们团14个人正好坐一桌。一个女服务员拿着一瓶俄罗斯伏特加,为每个人斟酒,希望大家都尝尝。几位女士只要了一个杯底,我和几位男士要了满杯。
上了第一道菜,沙拉,还有黄油和面包。团员们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一对白人夫妇来自得克萨斯,另一对来自密西根。三对华人夫妇都来自洛杉矶,一块儿组团来的。
第二道菜是著名的俄罗斯红菜汤。盛名之下,俄罗斯本土之上,如此地道的汤,可惜没有让我惊艳的感觉。
第三道菜是主菜,面包渣裹着的炸猪排。就着伏特加,这道菜吃下去,肚子就饱了。
第四道菜是甜点,并不太好吃。我吃了两口,意思意思。
旅游团不断地涌进来,大厅的桌子和椅子都被占满了,人声开始喧嚣起来。看来这个宴会厅是专门接待旅游团的,生意不错。
酒足饭饱后,向下一个景点,卡特琳娜宫(Catherine’s Palace)出发。
圣彼得堡的城市面积很大,面包车在高速路上开了很长时间。看着窗外不时冒出的一群群塔楼,式样和外观像极了北京的新建居民塔楼,给人一种行驶在北京郊区的感觉。
在卡特琳娜宫的排队时间之长,之累,是我们此次欧洲旅行中的之最。人之多,秩序之混乱,令人咂舌。参观的人多是个因素,但主要是博物馆管理得太差了。
一间又一间金碧辉煌的大厅和屋子,有空着的,有摆着家具和东西的,有挂着壁画的。卡特日娜津津有味地为团员讲解着,回答着问题,但我已经搞不明白俄国历史和人物了,而且已经审美疲劳了。卡特琳娜宫最后在我的记忆和手机里就是一堆好看的东西和许多间屋子,说不清也道不明。
今天的一天可真够长的。看完卡特琳娜宫,已经人困马乏。晚上还有一个看芭蕾舞天鹅湖的节目。
我们这14个人的团中,只有我,LP和两对洛杉矶来的华人夫妇买了芭蕾舞票。天鹅湖还有两个小时才开演,而面包车要送其他人回船休息。卡特日娜只能在剧院附近把我们放下。
她给我画了一张地图,标出从这儿去剧院的路线,写下她的名字和电话以防万一我们走丢了。她说散场后SPB的车会接我们回船。
面包车走了,我们6个人开始了自由行。先要吃晚饭,而且一定要地道的俄罗斯风味。于是我们沿着大街寻找吃饭人多,生意好的饭馆。看到一家外面的广告上都是俄文菜谱,图片上的食物也很诱人的馆子,就进去了。
服务员会几句英文,还可以用信用卡付账,我们就照图点菜了。我和LP点了一个炖猪排骨的红菜汤和一个炸土豆丝盖在奶油蘑菇上的菜。我还要了一瓶本店的黑啤酒。
另外4人一块儿点了几个菜和一大瓶密封了三年的本店啤酒(aged beer)。封装的样子和香槟酒一样,开瓶的时候也是砰的一声,把瓶塞弹开。
饭菜的味道好得很,比旅行团提供的午餐强多了。这顿饭我和LP花了一千一百多卢布,折合20美元。难怪说在俄罗斯花美元让你有富人的感觉。
等菜的时候和旁边的男人聊起来。他是潮州人,1980年来美国,一直干餐馆。今年60岁了,干不动了,把手上的三个餐馆一下子都卖了。退休,开始周游世界了。此趟游轮完了就去巴黎玩十天,这趟出来在欧洲先玩上一个月,再回洛杉矶。
饱餐一顿俄式大餐之后,一行人又按图索骥,找到了剧院。
这是一个老式的剧院,面积不大,乐池就在舞台前面。进去之后才知道我们居然是二层的包厢座位。包厢是单个的小房间,有一个出入的门,一个包厢仅坐4个人。包厢连接起来,环绕着剧场。包厢链一共有5层。二层是比较好的位置。头一次坐在包厢里看芭蕾舞,让我马上有了贵族的感觉。
芭蕾舞-天鹅湖-是俄罗斯的国粹啊!演出的水平嘛,毋庸多说,反正是美轮美奂。
天鹅湖,芭蕾舞,俄罗斯舞蹈演员,包厢,圣彼得堡的剧院,这样的组合人生难有第二次机会。125美元一张的票,值了!
回到游轮是11点半。把叫醒服务电话设置到早上5点。已经过了12点,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It is a long day!
· 圣彼得堡被称为俄罗斯的波罗的海之窗
Monday, May 29, 2017
圣彼得堡第二天
今天依然是紧张的一天。
由于昨天把手续办完了,今天出海关就是看一下护照的事,顺利多了。7点钟全团人马集合完毕,出发。
第一个项目是乘船游览涅瓦河。好几个SPB的旅游团都登上了一艘大游艇,卡特日娜把我们交给了一名男导游,说好在下船的码头等我们。
男导游,30多岁,风度翩翩,英语很好,很有风趣。他把涅瓦河两岸著名的历史建筑一一指给我们看,把它们的故事,一一地讲述给我们听。滔滔不绝,引经据典,还不时地插入个笑话,逗得听众们哈哈大笑。这段解说词很精彩,很多包袱抖得恰到好处,他肯定讲过很多遍了。
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KGB总部。。。这些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就近在眼前。游艇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旁调了个头,那门发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舰首主炮,似乎触手可及。
男导游把1917年的十月革命到1991年的苏联解体称为圣彼得堡和俄罗斯的黑暗时期。国家和人民在这段时间里失去的远比得到的更多。“现在我们正从黑暗中走出来,虽然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假以时日,我们一定会重现辉煌”。导游的这番结束语,赢得了游客们的热烈掌声。
我们团里密西根来的老太太对男导游说,“你可以去当教授!“
男导游谦虚地说,“我就是圣彼得堡大学的教授。”
大学教授兼职当导游!难怪今天的解说如此精彩,如此引人入胜。
涅瓦河游完后,卡特日娜临时要为我们的日程加一个项目,参观圣彼得堡的地下铁。
在一个地下铁的站口,升降梯把我们带入了地下一百多米的深处。我从未见过这么长的升降梯。卡特日娜为我们每人买了一张票,进入了站台。她在一个地铁线路示意图前,简单讲述了圣彼得堡的地铁修建历史。
地铁列车轰隆而过,上下车的人川流不息,有条不絮。
“这站台里面真干净啊!”一名团员惊叹道。
“地铁是我们圣彼得堡人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会爱护它的。“ 卡特日娜的大眼睛立刻闪亮了,她自豪地说。
“参观地铁不是个旅游项目,但我每次都在征求游客同意后,带他们来看一看。所有的游客都很喜欢我增加的这个节目。”
男导游和卡特日娜是俄罗斯的年轻人,他们对圣彼得堡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是我此行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LP对圣彼得堡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穿戴整洁,着装得体,个个都有贵族风范。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衣冠不整的人。
毋庸置疑,俄罗斯这个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Yusupov Palace和State Hernitage Museum。这就是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攻打冬宫的地方。
冬宫很大,殿堂和房间很多,装饰奢华,金碧辉煌。里面收藏着无数宝藏。
随着导游在这闻名遐迩的冬宫里行走,脑海里浮现的是炮声隆隆,杀声震天,起义的士兵和工人冲进冬宫的电影画面。
1917-2017,整整一百年,弹指一挥间。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已经走过了一个轮回,如今冬宫容颜依旧,只是游人如织。
午饭是在旅行社安排的一个餐馆吃的,火车车厢式的座位。我们和那对密西根来的夫妇坐对面。饭菜上来前聊了一会儿。老头儿75岁,老太太73岁,身体都很健朗。老头儿是GM通用汽车公司的工程师,60岁时被裁员,找不到工作,就退休了。
老两口儿出游挺精打细算的,昨天的芭蕾舞就因票价贵而没去。听我一说如何如何好,颇有懊悔之意。
整个吃饭的过程中,老头儿总是忙着鼓捣他的手机。老太太解释说,船上的WI-FI太贵,他们没舍得买。这是利用下船的时间,用AT&T的国外计划和美国的孩子们通短信呢。
老两口有儿孙12人,明年是他们的金婚,打算搞一个全家的游轮度假庆祝一下。
我连忙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恭喜金婚!“
老太太却故作发愁,“两个人的游轮我负担得起,14个人就不行了。我正琢磨着如何让儿女们出一半费用呢。老头子,你去张嘴让他们出钱。”
大家哈哈大笑。
饭后又参观了:
· 滴血教堂(Church on the Spilled Blood),
· 圣伊萨大教堂(St Isaac’s Cathedral),
· 彼得保罗要塞 (Peter and Paul Fortess)
网上照片和介绍很多,我就在此省略了。
这些旅游景点前面都不许停车,多亏了小巴的司机路熟且技术娴熟,放下我们车就消失了,参观完出来,车又冒出来了。
圣彼得堡下船游,必须有导游和专车,否则无法在两天之内跑完这么多景点。
SPB旅行社组织得还是不错的,公司的第一把手(是个女的)在港口前登上每一辆旅游车,亲自向游客们致谢。在结束的时候,发给每个游客一份调查问卷,我们给所有的选项都打了高分,除了饭菜一项。
小巴停在了港口的停车场,每个家庭下车时,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费,交给卡特日娜,感谢并道别。我注意到密西根的老太太很细心地把小费装进一个小信封,还放了一个小条子,写了几句感谢的话。
七点整,游轮启航,缓缓离开圣彼得堡的码头。Tuesday, May 30, 2017
赫尔辛基
一夜睡得很香,醒来感觉神清气爽。游轮7点钟靠岸。站在小凉台上看数百只海鸥在大船与船坞之间的海面上觅食,景色颇为有趣。
去吃早饭的路上,看到一个中国旅行团,有上百人之多,正在集合准备下船。看来坐游轮已经是国人喜爱的旅游项目了。
赫尔辛基城市也不大,用不着参加导游的团队。我们还是坐Hop-On Hop-Off的红色大巴自由行。一张票30欧元,24小时有效。卖票的芬兰姑娘说,转一圈一小时40分钟。现在才上午9点,时间大大地充裕。我们拿了两张赫尔辛基市地图,上了大巴顶层。
刚出港口,就看见好几辆绿色的有轨电车。进城以后又看到更多线路的有轨电车在运行,赫尔辛基的有轨电车还相当繁忙呢。它们又一次狠狠地教训了我的孤陋寡闻。
游轮发的赫尔辛基旅游指南上推荐的第一号景点是“岩石教堂”。开大巴的司机说教堂9点半开门。我们就先在这个景点下车,等教堂一开门就进去看。
这个教堂的四周都是高高的公寓楼,教堂反而是平平的,矮矮的,旁边又没什么空地,让人感觉教堂被周边的高楼压抑着。整个教堂是用紫褐色的大石头堆砌而成,像一座小假山。教堂还没开门,有几个人在门口排队。我们沿着假山上的小路走了一圈,照了相。
排队的人逐渐多了,还有大批的旅游团队赶来。我们赶紧排队买票,每人3个欧元。
进了教堂以后,立即感到失望了。这个教堂完全不同于古典的教堂。它是一种现代的简约风格设计。硕大的透光顶篷让自然光照亮教堂内部,环绕的岩石形成很好的音响效果,所以这里也是一个经常举行演出的音乐厅。可惜完全没有我们刚参观过的塔林和圣彼得堡东正教大教堂的震撼感。
一支舒缓的钢琴曲在轻声地放着,游客们都在静静地照相。
15分钟就参观完了岩石教堂。我不明白这个普通的社区教堂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旅游的热点,让人们慕名而来。带着不解的疑惑,又上了Hop-On Hop-Off红色大巴。下一站在参议院广场(Senate Square)车站下车。
这里是赫尔辛基的市中心。雄伟的的大教堂在广场的一侧,中心是亚历山大二世的青铜塑像,一只海鸥站在二世的头顶上,傲视四方。广场周围的建筑也很雄伟,与教堂非常匹配。广场上大巴很多,游客很多,都拿着手机或相机在照相。我们完成了照相任务后,向下一个景点,集市广场(Market Square)进发。
空气中可以闻到油炸食品的香味了,看到了几溜儿长长的货棚沿海边排开,听到了卖货的吆喝声。这儿就是一个活跃的农贸和小商品市场。水果,海鲜,衣服,首饰,毛皮摆满了各个货摊。大批的游客被吸引来,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我们浏览一阵子之后,在一个卖油炸食品的大排档前停下来。有网友介绍这里的煎小鱼是特色风味。今天就是奔着它来的。先买了一份油煎小银鱼,一份油炸鱿鱼圈和一瓶啤酒。
啤酒肯定是芬兰啤酒,因为瓶子上全是看不懂的芬兰文和一个“Finland”字。小摊的食品味道肯定是芬兰的地方风味,因为是俏丽的芬兰姑娘亲手当场烹制的。
吃得嘴滑,兴犹未尽,又加了一份油炸鱿鱼圈和一瓶啤酒。
大排档的香味引来几十只海鸥,沿着周边的棚顶排成一溜儿,虎视眈眈地盯着在棚内用餐的食客们。有些食客把吃剩的东西扔在棚外的路上,海鸥们立刻飞身下来争抢食物,一点也不怕人。游客们很喜欢拍照这些缭绕在人们身边的海鸥。LP也爱看这个热闹,结果衣服上就被海鸥们拉了几泡屎,回到船上才发现。当然这是后话了。
酒足饭饱,在附近的几个街区遛遛。找几个有芬兰特色的街景做背景,照相留念。
转回到参议院广场,再登上红色大巴,就是回程了。回程的公路是顺着海湾修的,两旁都是草地公园和海滨居民小区。蓝天白云配上大海和绿色葱茏的小岛,景色十分秀美。
在车上,LP指着几栋新盖的海景公寓房说,她特别喜欢赫尔辛基的生活环境和氛围,真想在这里边租个一居室,住上几个月。
赫尔辛基昵称“波罗的海的女儿”。她给人的那种明媚和暖心的感觉与这个昵称十分贴切。
我们带着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离开了赫尔辛基。
今晚举行正装晚宴,还开了6个照相点,为人们拍摄正装照。我换了衣服,陪LP照相。Wednesday, May 31, 2017
斯德哥尔摩
昨天晚上开始下雨。游轮在雨和黑暗中向斯德哥尔摩前进。
5点钟天就亮了,看见船窗外的海岸线很近,以为很快就会靠岸了。雨还在下,水面上的雾气很大,开了好一阵子,感觉海岸线好像还是忽远忽近。仔细一看,原来船是在岛屿中穿行。远处近处的岛屿在雨雾中交替出现,好像在海市蜃楼中航行,如梦幻仙境。
据说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岛屿有3万多个,游轮进出港口要在岛屿群中足足开好几个小时。这可是一道绝美的风景线。千万不要睡懒觉,错过了。
船在斯德哥尔摩的停留时间很短,早上7点靠岸,下午1点半必须返船。只有6个小时的时间游览斯德哥尔摩。
没想到斯德哥尔摩用阴雨天来欢迎我们,这是我们此行当中唯一的不是大晴天的日子。
我们照例买了红色大巴(Hop-On Hop-Off)的套票, 包含环城和游船的票。
第一个下车地点在皇宫。本想先坐游船,可是因为时间太早,才8点半,游船还没开始运营。只好和皇宫卫士照了个相,就又上了大巴。
沿着环城路线兜了一个大圈,在各个景点都没有下车,就是坐在大巴上看看市内风景。
可惜也没啥景好看。风雨交加,行人们打着雨伞,裹着雨衣,行走匆匆。看不出阳光日子里人们的靓丽时尚和闲情逸致。
市内混合着老式的和新式的建筑。老式的建筑保养得比圣彼得堡好,干净结实还透着古色古香。新式的建筑则充满现代和摩登感,有的还在建设中,显示着城市的活力。
转回皇宫后,再去坐游艇,这次总算开船了。红色的游艇也是在海湾里走环行路线,在各个景点停船,靠岸,让游客选择游览。
我们怕误了船,没有在景点登岸逗留。也没有按原计划返回游艇的出发地,而是在一个离我们游轮最近的停船点上岸了。
下雨天,时间紧。斯德哥尔摩之行,虽浮光掠影,也算是到此一游了。
游轮离港,再次穿行于岛屿之间时,天气转晴了,恢复了一片蓝天白云。斯德哥尔摩用雨天欢迎我们,却用晴天欢送了我们。
坐在游轮最高层的甲板上,看游轮出港,就是看一段几个小时景色绮丽的风光片。
星罗棋布的岛屿似珍珠洒落在大海,大大小小,远远近近。很多岛上都有人居住,红顶白墙,黑顶白墙的房子在绿树中隐现。有的船坞上停着小船,小舟。房子绿树倒映在水中,一动不动,画卷一样。
游轮终于驶出了画卷,进入了茫茫大海,天暗了。
向着哥本哈根,此次游轮行的终点,也是起点,挺进。
Thursday, June 1, 2017
海上航行一整天,我没参加什么活动,把这几天的游记写了写。
码了这么多字,费了不少时间,还好是在海上,反正我也没啥可干的。
Friday, June 2, 2017
早上醒来的时候,船已经停在哥本哈根港口里。远远地可以看到海上那排标志性的风力发电机。
吃早饭时和对面一位女士(看样子和听口音是印度裔)聊起来,她来自美国亚特兰大。
她是个ICU护士,在工作中看到太多50岁以上的人在她眼前升天了。于是她和丈夫商量好,在50岁时改为part time工作,抽出时间坐游轮,享受生活,因为感觉50岁以后上帝随时可能把你招走。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坐了11次游轮了,而且乐此不疲。
当然比起本坛的游轮达人来,她还是小巫见大巫。
有些人就是比较聪明,想得开,还有些人就是坐游轮上瘾。我们这次坐游轮的体验还不错,好像也是有点上瘾了。此次的游轮行刚刚结束,又被游轮公司的促销计划吸引了。LP为了赢一些下趟游轮的Credit,已经预先付了每人100美元的Deposit,而且开始计划下趟的游轮了。
今后也要向游轮达人们学习,多坐游轮,享受生活!
哩哩啦啦,絮絮叨叨地把波罗的海七国游轮之行写完了,我的游记也到此结束了。
多年在坛子里看网友们的游记,照片,获益非浅。这篇日记式的游记就算是一点回馈吧,希望能对网友们有些参考。
和网友们高水平的照片相比,我的iphone照片真拿不出手。如果下回再贴游记,一定弄个好点儿的相机,把照片整得好点儿。
谢谢耐心看帖子的网友们。
最后祝网友们生活愉快,旅游愉快。
---
02/07-17年 转帖于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