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俄亲历

作者:燕山红场  于 2010-7-20 04: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关键词:

烛光下的元旦之夜

    2005年12月31日午后一时,安德烈.尼古拉耶夫(汉语名字 - 毕有福)再次来电话确认:16点在地铁 ВЫХИНО  车站等待我,早在两天前,他就电询我是否有空?邀请去林子里的他家做客。并特别提请准备就绪——特别是御寒衣物。来莫斯科都快六年了,“御寒”早已无问题了。装好照相机、揣上小礼物、还有中国小食品,着往常行装,就正点出发了。安德烈.尼古拉耶夫是我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的朋友、同事。2005年夏天,在北京朋友们聚会时,挂在黑板上汉俄对照的中国天干地支八卦年历就是他的杰作。
     一个小时的路途后,我们如期面晤。他拉着我先到市场又买水果、肉食、又是菜蔬、果脯,看来准备工作可能未就绪——我心里暗想。提着大包小袋,装到他的拉达车后备箱。问及多少时间可到,答非所问的回复,每次不同。仅在开车后10多分钟,他就停车在路边,我正奇怪,哪有林子?这还是城郊啊,两栋高层建筑就在近傍。
     “我的儿子- 17岁的郭利亚,一同去。” 安德烈告诉我,他离婚后,两居室的房子留给了前妻,他们爷俩同在郊外住。安德烈用手机告儿子还要买什么东西,就连水也要购买,我还是有些不解。正说着,路边的昏暗中一幕,(此时此刻天已黑)引得我不免发问:怎么?这居然有人三三两两的打水。“对,这里是地下水井,比自来水好,所以有人打去用。” “可怎么没有锁,难道免费?”——“是免费的。”他肯定地答复。真是社会主义大锅饭的遗迹,联想到远东研究所食堂里的免费面包,…… 真是让我无言。正说着,郭利亚拉开车门放置停当,我们就又上路了。大约20分钟后,汽车拐弯驶入森林,没有了路灯,也没有了迎面的车灯晃眼。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汽车慢吞吞的行驶着,最终停下,安德烈下车打开了院落的大门,倒车进院。在搬取食品进屋后,安德烈一指门前院外空地,告知——这就是厠所!好在我们三人均为男士。
     我们马不停蹄的开始按分工紧张的忙碌起来。要准备年夜饭啊!郭利亚做《圣诞树》安置工作,安德烈削土豆皮,我劈柴生火。要知道,在俄罗斯人家吃饭,土豆和面包是必不可少的。本想做个炒土豆丝,问了安德烈,没有必备的醋,也没有炒锅、菜刀,只得作罢。将劈好的干柴用报纸引着,再加上大块儿的拌子,安德烈告诉我各个灶门的作用,还有烟囱上的一个个挡风板。这样一来,房间里的温度上升了,我切了面包、各种香肠、卤肉:五花肉-及净瘦肉,一大盘(1公斤)俄罗斯式的泡洋白菜、酸黄瓜,蜜枣、杏干儿,红鱼子酱、奶油、奶酪,满满的摆到桌面上来。安德烈不劝酒,一切如同在自己家。他开瓶《青梅》,我开自瓶自带的《干红》,郭利亚就喝“可乐”。热汤是来不及准备了,火上煮着大约2-3公斤土豆,并最终成为当晚唯一的热菜。我们的元旦晚餐开始了。安德烈举杯聊以自慰,祝福自己初步完工的房子,我作为第一个中国客人向他祝贺。几杯酒下肚,我们聊到他引以为荣的房子:地皮1万美元, 20 * 50 米--- 1000平方米,多大一块地呀,还是所有权。房间9.5 * 8.5 ,地上三层,完全是他本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儿子帮忙,再请个别民工。光是不同的工具就有几十种,房间既有暖气,又烧壁炉,当然还有一个大型号的电热水器。而且他是根据自己研究成果——中国风水来作为宗旨考虑的。饭后他请我参观了他的工作间,恰如我在离开京城前的办公室,高于地面35公分,两侧翼的书柜正好起到隔墙作用,不大的办公桌两台电脑都是《笔记本》,傍边连接手机,这就是他三部手机必不可少的缘由。离办公桌不远,他的床位是大木板搭就的,床上的寝具很简单。而书柜上竟然没有俄语版的书籍,全部都是汉语书籍。《周易》、儒家理论、风水、养生、术数学、古代史料,还有不少汉俄字典。这些书籍别说阅读,能买到就不易。像《汉俄成语字典》是我第一见到。在他的床头小台上摆放着整套紫砂茶具、茶筛,就连他白璧无瑕的茶杯上还烧印着清晰的黑色汉字:一曰少吃多餐;二曰少盐多醋;三曰少酒多果;…… 十曰少忧多喜。问到他的大作,他讲,目前俄罗斯关于此类书籍出版发行很多,但是真知灼见搞清中华文明的罕见,没研读透彻是不会出书的——“这就是我的原则”。对于他的诚心治学,我早有所闻,今日真是目睹了,想想那复杂的八卦年历图——我们还记得多少?
     不善饮酒的他,微醉、疲乏,他告诉我,为我的到访,忙碌好几天,提出先各自休憩片断,取来了专门为我准备好的毛衣毛裤给我,告知冷了就穿。我的床位也是大木板搭就的,不同的是还垫了层化纤板,可能怕我冷。但是寝具是个睡袋,化纤棉的,恐怕仅有一公斤多,没有枕头,就把毛衣毛裤迭起来做枕头吧。早就耳闻“木垛子”的房子冬暖夏凉,这会儿就将领教了。不便的是卫生间刚刚建好, “上传下达”没完工,好在没女士,吾乃第一个客人,“方便”就要到院落外去。他开玩笑的讲,会有狼的!不过,院门的灯是声控的,而且我们每次都是同行。只是郭利亚从二楼上上下下,极不方便。
     大概十一点多,安德烈喊起我、郭利亚,又打开瓶香槟酒。我们关闭了所有的灯,郭利亚点燃两株粗壮、美观、大方的圣诞蜡烛,昏暗的烛光下,电视中,В.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的新年致词开始了!在24响的斯巴达克钟楼钟声里——我们举杯,送旧迎新;我们举杯,为友谊长青!拌随着自幼耳熟的俄罗斯国歌,我们相继祝福新的一年健康、幸福、成功!
     喝罢香槟酒,开始了最重要的节目——放鞭炮。我们拿上安德烈刚刚买的炮竹,在院内院外空旷的雪地上,点燃一个又一个五光十色艳丽多彩的鞭炮,看着飞翔在夜幕里的光彩夺目,在俄罗斯第一次放炮竹的我很不平静——远离故土?似有乡情!—— 文明无国界,友情长万里。记得夏日在京,耳闻名家的指教:在异国,到别人家里做客,就是打开了城堡的大门。而今我呢?同乐同庆暖融融!
     我们在午夜一时就寝。窗外寂静无声、室内木料飘香,偶尔飞驰而过的电气火车,还让我们感觉到21世纪的现代化,否则真有返古之感。
     元旦的早晨,睁眼,已经是11点了,啊!除了清早5点我们俩同去“卫生间”,这一觉差不多睡了10小时。起床后,安德烈告我可以四处看看。看见书包里边斜插入一个精制的小盒,透明的盒盖里是一支笔和两个小本。我不解的问,这是怎么回事?他回答:不是你的?那就是圣诞老人送到这的,收下吧。看起来这是他送的礼物,可经过了圣诞老人之手,真是个风趣幽默的朋友。拿上相机,出了门。这所房子全是圆木一根根榫接垒筑的。圆木间是密无缝隙的胶质,门窗全是双层的:内外开双向。每层收缩,到第三层差不多相当于阁楼,但也有三十多平方米。在此房子两侧也是院落、房子,但均破旧不堪,从路面雪迹看,已久无人居住,大概只不过是夏日来小憩,这就是别墅。可以说目前在安德烈周围没什么邻居,前方是密林,后面不远是铁路,后院种植了几十棵苹果树。微风吹拂,林海发出“呜—— 呜”的轻轻呢喃。把纳入眼帘的景致拍摄了几张照片,这些的确是城区内见不到的。
     回到屋里,安德烈提到能否向远方的中国朋友打电话,恰逢我带有长途电话卡,输入密码,帮助他向北京市、天津市分别拨通了电话,他兴高采烈的运用还不太自如的汉语,告诉远在万里之外的朋友:“可以到莫斯科来玩了,我的房子盖好了!”望着他孩子般的笑脸,由衷感触到一片诚心热情洋溢。
     看表快两点了,离最近的返回莫斯科的火车仅有半小时,我们草草吃了点,就上路了。走到车站仅几分钟,所谓车站,就是一段站台。既无围墙栅栏,又无工作人员。只不过是一间不起眼的小房称之为售票处,安德烈帮我买了票,才16卢布就能到地铁起点站。记住了这站名:ВЯЛКИ,下次可以自己来了。安德烈告知,途中好几站,在车上要注意听广播,到ВЫХИНО,下车后车票验证才能丢掉,否则出不了站,还得罚款。恰如其所述,没有检票员,可上车的一行人都在那个看不出是售票处的小房买票。到站后,随着出站的人们顺利进入地铁,16点回到宿舍。
     整整一天,元旦之夜的辞旧迎新,经历了许许多多第一次,脑海里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和友情。相信这绝不仅是第一次!
    
                 京城游子
                         草记于寒宅
     02-05 / 01 – 06г.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燕山红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2.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3.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4.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5.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6.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7.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8.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9.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10.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11.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12.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13.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14.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15.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16.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17.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18.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19.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20.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21.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22.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23.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24.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25.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26.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27.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28.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2 01: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