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制作硬盘备份的压缩镜像?dd和gzip [2010/11]
- 写在美国113届国会交接日 [2013/01]
- 后院的苹果树 [2010/04]
- 年年报税年年烦:在美国报税让我扯掉了头发! [2009/04]
- dd: 穷人家的硬盘备份与恢复工具 [2010/11]
- 很伤心地告诉贝壳村的网友:股市,我洗手不干了 [2010/10]
- 5毛论有感 [2010/04]
- 收获季节 [2010/10]
- 落后必定会挨打 [2010/07]
- 把钱袋子还给人民 [2010/04]
- 大忽悠:“你必须借钱给我,而且你必须付利息给我。” [2010/04]
- 红旗插上 LENOVO [2010/10]
- 要防止朝鲜半岛爆发战争 [2010/12]
- 为外地同胞解释:阿拉记得咯上海闲话 [2013/01]
- 《丹柯的心》 [2011/04]
- “人民币低估” 是个伪命题 [2010/03]
- 保持理性,不可使亲痛仇快 [2009/07]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起初,两国货币A元和B元兑换率是1:1。两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也相同,各自能生产100件衣服,100斤粮食。为了简化叙述,假定生产能力是刚性的。产品价格也一样,比如¥1.00 一件衣服,¥1.00一斤粮食,货币供应量各自200,货币周转率为1,普通物价水平为1。
现在A国想要通过货币贬值来扩大出口。他硬性规定1B元换2A元。于是从B国的角度看,A国的产品比B国的产品便宜了一半。B国的人都愿意去A国买东西。现在B国人民拿出100B元去换来200A元,然后进口A国产品。开始的时候,A国市场认为1A元还是原来的1A元。A国产品出口到B国有了增加。但是很快,A国市场发现太多的A元追逐A国产品。结果是什么呢?涨价。换句话说,为了收购100B元,A国必须增加一倍的货币供应量,于是A国流通货币是400A元。结果是A国的物价上涨一倍。
接下来的情况是什么呢?下一个周期,A国的物价是2A元买一件衣服或一斤粮食。而B国呢?他是100B元对新生产的100件衣服100斤粮食,再加上个周期剩余的50件衣服和50斤粮食。所以1B元在B国可以买3件衣服或3斤粮食。如国B国人再拿1B元换2A元所换得的购买力反而不及B元在本国的购买力。于是A国通过操控汇率的外贸优势不复存在。
A国可以继续玩弄汇率,把汇率继续下调至1:4。但再下一个周期,它的好处又不存在了。
所以,结论是:如果一个国家想要玩弄汇率来取得外贸的优势,这是不能持久的。为了保持相同的优势,它必须不断地下调汇率。也就是说汇率在下调的过程中,这个国家的外贸会有暂时的优势,一当汇率稳定,它便失去的优势。
上面的结论是在两国经济规模相等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A国的经济规模比B国小,那么操控汇率造成的通货膨胀后果是灾难性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现实的中国。首先,中国是一个小经济体吗?虽然不是,但是和美国相比,它不如美国大。而现在是全球化,中国号称是世界工厂。它相对于全世界,肯定是个小经济体。第二,中国外贸优势已经持续了15~20年。我们没有见到人民币汇率在20年中持续的贬值。多数时间内是钉死美元不动。所以,中国靠长期操控汇率的方法来取得外贸优势,那它的通货膨胀率一定和津巴布韦有一拼。
事实上,过去的两年内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了20%,但是外贸盈余却在创新高。这已经用事实说明了汇率与贸易优势不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
说了这些,我们还没有解释什么因素造成了外贸的优势。我们接着A国B国的例子继续探讨。现在,让我们放松先前的条件。假设A国的产能是可变的,假设A国的经济体非常灵敏,A国的科学家非常聪敏,A国的人民非常勤劳,当B国拿100B元换取200A元,当A国市场一发现货币多于产品,它马上能在下个周期涨价前扩大生产,生产出和货币供应量想对应的产品,使物价水平继续保持为1。
那么这样的外贸优势是因为生产率提高造成的呢还是因为操控货币造成的?显然是因为生产率提高造成的。如果通过增发货币就能使产量增加而不会导致物价上涨,那么A国只要本国增发货币即可,何必找他国代劳?
所以,长期的外贸优势,一定是由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造成的,不是操控货币造成的。这一点无论是按逻辑推理还是按现实数据,结论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