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那当街一泡尿惹的话 [2014/04]
- 拆迁工作难 第一 [2014/07]
- 拆迁背后真实的笑话:回顾政府的城市的规划 [2014/08]
- 拆迁工作难 第三 [2014/08]
- 拆迁工作难 第二 [2014/07]
- 汉阳西大街的记忆 [2014/08]
(这是个引子,正文才开始。)
说这个破败的院子,先得说说它的方位,还真不是一般的地段,古书古诗里似乎都提到过。破宅往东走,30不分钟内到晴川阁,往西走30分钟到归元寺,往南走大概是鹦鹉洲方向,往北走30分钟是龟山——就是毛泽东老人家说过龟蛇锁大江的龟。这样的地方,居然能够30年40年不变,如今还是破破烂烂,也不成体统。该拆该拆啊。怎么早没拆呢,稀奇得很不是。
再说那个破院子的格局,它曾经是个所谓两进两出的院落,就是大门进去有前院,然后并排两道门,分别两户。两户人家的后门出来是后院,然后是后门。前门外是西大街,后门外叫青石桥。解放新中国不久呢,一次特大水灾时,前院坍塌后失修,政府来了,建了砖瓦房,安置了住户,派给房管所收租。那后院本来好好的,政府说,你家人口不多,用不着这么大的院子,后来改建了一个纺织作坊,差不多是合作社规模吧。这集体所有制的工厂在人家的后门,早中晚班24小时的折腾了30年,改革开放一声号令就破产倒闭了。从此清净下来。
最后要说这两户人家,据说曾经是黑白两道的人,乾隆年间自江西移民安居于此,从江西运媒到湖北,再从湖北运米到江西,称黑白两道贴切得很。日本鬼子来时,黑白两道都是皇军的管辖,从此遣金散银啃老本,八年抗战加解放战争,终究是破落户迎接解放军进城啊。幸好无业破落得快,此后一代代成为工人阶级一份子。这两户人家,原本是一家,后来叔伯分户,且都多子多福,一户什么仁义礼智信五个儿子,一户什么富贵福禄寿军民七八个兄弟,据说也有女儿,都嫁了。总之,大户还是大户。没有前门后门,去了前院后院的房子,终归儿子要娶媳妇,房子还是给人家自己留着住。
经过了80,90年代,子子孙孙们纷纷享受福利分房政策,该搬的都搬了,剩下几个没搬的,小修小改小装修,也安逸自在舒服。如今地产业浩浩荡荡,天地大挪移的阵仗,切,管你是几个儿子几个兄弟,统统登门问候,从60岁到98岁的,签字、画押、摁手印,全套戏码的上过,叫你给我滚蛋吧。
政府,开发商,银行,媒体齐聚,拆迁办,派出所,地痞混混重逢,只等新楼盘张灯结彩,锣鼓加四重奏的开张放盘。(这是后话,拆迁的故事多,没完没了。)经过了80,90年代,子子孙孙们纷纷享受福利分房政策,该搬的都搬了,剩下几个没搬的,小修小改小装修,也安逸自在舒服。如今地产业浩浩荡荡,天地大挪移的阵仗,切,管你是几个儿子几个兄弟,统统登门问候,从60岁到98岁的,签字、画押、摁手印,全套戏码的上过,叫你给我滚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