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的持用方法

作者:鲁智浅  于 2008-1-9 07:1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念珠是念佛、持咒、诵经时用以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精进的法器,同时又是记数的下具。唐朝飞锡以随息念佛为珠:“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并自称“行住坐卧常用此珠。”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念珠,当然是选择自己喜欢和使用方使的念珠。可选挂珠,持珠或戴珠。不同质料的念珠,在持诵修行时所获功德不同。据《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所载,不同材料的念珠差异如下:
  质料          功德倍数
   铁           五倍
   赤铜          十倍
   珍珠、珊瑚       百倍
   木槵子         千倍
   莲子          万倍
   因陀罗怯义(青色宝石)  百万倍
   金刚子         千万倍
   水精(晶)        万万倍
   菩提子         无量数
   其次,修不同的法使用不同的念珠,在密宗修持中,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载:“佛部念诵菩提子,金刚部法金刚子,宝部念诵以诸宝,莲花部珠用莲子,羯磨 部中为念珠,众珠间杂应贯串。”这是指唐密(也就是汉地密教,由唐朝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十传来中土)中修法中分为五大部即佛部、金刚部、莲 花部、宝部、羯磨部,每一部有五大类真言,三密(身、口、意)修行方法有其仪轨,因此使有不同质量的念珠,所获功德也有差异:
  质料         功德倍数
   砗磲          一倍
   木槵子         二倍
   铁           三倍
   熟铜          四倍
   水晶、珍珠、诸宝    百倍
   帝释子         千倍
   金刚子      俱胝(十万)
   莲子       俱胝(万万)
   菩提子         无量数
   在密法修练中,念珠在使用方法和贯串的方法也有不同。在密法四小悉地(即下品的四小成就法)修行中,有息灾、增益、怀爱、降伏四法中,所用念珠也不同, 如修息灾法用白色念珠,修增益法用黄色念珠,修怀爱法用红色念珠,修降伏法用绿色念珠。但这些法门须在上师灌顶后才可修行。菩提子念珠则修任何法都可通 用。
  再者,在唐密和藏密的修法中,均有加持念珠的真言,念诵经咒之前,诵加持念珠真言可获无量倍功德。如唐密加持念珠真言为“唵,毗庐遮那摩诃,莎诃”。密的修法中,藏密加持念珠真言为“嗡,惹渣若嘛呢,扎瓦达哑哄”。每使用念珠前诵加持念珠真言七遍。
   拿念珠的方法是: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也称佛头)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起到母 珠时,应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 也。”
  另外,有些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 :
  佛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掐之;
  金刚部:应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中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合大指与食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军荼利仪轨》云:以右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余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明印”,这里则为“念诵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状。
  《无量寿仪轨》云: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末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实际大都为唐密使用方法。唐密佛珠有两个佛头,表白度度他。唐密之所以以母指与四指掐珠居多,因唐密五指以小指起表地、水、火、风、 空,四指(即无名指)表水,唐密修行之真言种子,须借水浇灌之方得以发芽、生长。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摄真实经》佛部和《苏悉地经》金刚部的方法。 如果真的是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还是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方法修持为好,因为功德究竟不同。
  使用念珠的规定:
  挂珠通常是指一 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挂在颈项上的念珠。使用挂珠很有讲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主持者及当家师才能挂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师父才可 挂珠子。念珠的须子,如果是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挂在左边;主持大和尚须广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在家居士是绝对不可以挂念珠的。念珠挂在颈上挂 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0 15: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