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化的中央》一位瑞典专家谈中国和全球化

作者:大西洋人  于 2007-12-13 02:4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茉莉/有一位欧洲人开玩笑地说:“外国人第一次去中国之后,会兴奋地写一本书,第二次回来,只会写一篇文章,而第三次回来以来,则什么都不敢写了。”这个笑话说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是太复杂了,越多接触这个庞大的国家,他们越会感到茫然,不知该如何评价才好。

◎“中国的前景牵涉所有人”

但对瑞典人辛优汉(Johan Lagerkvist)来说,这个却不是问题。这位汉学家是外交政治机构的研究员,能说流利中文,在中国工作多年,见识广博,因此经常被西方媒体视为中国问题专家。在中国生活期间,他广泛地接触了政治家、商人、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老百姓。在中国的酒店、茶馆和夜总会里享受美味丰富的中国食物的同时,他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在辛优汉看来,当今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社会性花园,存在着许多相反的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于是,他努力撰写文章和著作,试图给这个正在迅速发展并影响世界的国家,拍摄出一些比较精确的X光片,留给读者具有启发意义而又复杂的一幅幅图景。

《中国在全球化的中央》一书是辛优汉的近作,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例如,中国与全球化,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妇女角色的改变,互联网的影响,高速发展的经济等等。同时,作者也揭露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如中国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公。

辛优汉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中国的前景问题牵涉到我们所有人,它已经重要得不可忽视。”在论述中国对世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之后,这位中国专家还向国际社会指出,应该怎样和这个有着重大商机却又侵犯人权的不民主国家处理关系。

◎世界超级大国中的新玩家

辛优汉认为,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中的一个新的玩家,它在近几十年中,快速地向世界最大的经济势力和超级大国地位突进。现在,这个国家的全球影响将要继续增长和巩固,这就使所有人的眼光,聚焦于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们的目光里掺杂着羡慕,也掺杂着恐惧。

早在1999年,国际著名的亚洲研究专家吉拉德.席格尔在“外交事务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重要吗?》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中国不值得受到这么多的重视,它只是一个“常规的二流国家”。

对这位已故的专家的论断,辛优汉质疑说:“这是十年前的对于中国的图景,今天它还与现实相符吗?”结论是,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中国主席胡锦涛访问瑞典时,瑞典人发现,胡锦涛领导的这个巨大的国家,已经从亚洲地区发展出来,正在走向未来的世界强势地位。根据BBC2005年的舆论调查,中国现在的经济模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引人注目。以美元来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四经济强国。

在一篇叫做《中国想要参与并设计我们的未来》的文章中,辛优汉判断说:“我肯定中国正处在一个转折期,它一边小心观察,一边展示其对未来的梦想。”有着征服世界企图的中国,为了和其他国家改善关系,派遣外交官密集地在世界各国活动,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全面增长。

辛优汉认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中心,对西方人来说,“中国”甚至是“未来”的同义词。所谓全球化的中心,并不是指地理中心,而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世界上具有不同寻常的分量。

◎“对中国的内政不能不过问了”

在《中国在全球化的中央》一书里,辛优汉追寻中国过去以及未来的踪迹。他回顾欧洲与中国接触的历史,也回顾古代的孔夫子、梁启超和毛泽东。他笔下描绘的当今北京政权,比西方人想象得更为实际,更有伸缩性。他们曾摧毁了天安门广场的民主运动,手上沾满鲜血。今天他们以更多的巧妙装饰,铸造其钢铁般的权力结构。

辛优汉告知瑞典人,中国的崛起是如何影响了他们。这就使瑞典人认识到,由于全球化的缘故,他们获得了一个居住在地球另一边的新邻居,那里发生的事情影响到北欧。例如,在瑞典的大部分商店和服装店里,都能看到“MadeinChina”的商标。我们许多儿童玩具、电脑、衣服和鞋子都是中国制造的,

同时,中国高速循环的工业,带来了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些都牵连到西方,把西方和中国捆在一起了。如果中国再不考虑它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国的环境污染将危及人类命运。

尽管这二十多年来的改革使不少中国人脱贫,但辛优汉告诉西方人,要看到这个国家的背面,即了解它的矛盾和阴暗面,例如,官员贪污盛行,每年有四十万中国人死于环境污染。自由工会被禁止,辛苦劳作的民工收入极低,而新富们大肆炫耀其财富,阶级差异已经使共产党政权成为一个历史的嘲讽。

中国人如何管理他们的社会和人民,一般认为不是西方人应该过问的问题。但是,辛优汉的分析说明,对西方人来说,关注中国的内政管理,是越来越重要了。且不说西方和中国在经济上已经互相依存,只要看2003年中国政府隐瞒萨斯病,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安全威胁,就可知道,西方人对中国的内部事务不能不过问了?如何使中国变得民主并尊重人权,这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大难题。

当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时,西方世界便开始和这个世界最大的专制者做生意。很少有西方企业在中国积极施压,过问中国的人权问题。对此,辛优汉感叹地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人权”和“中国”几乎成为同义词,人们关注中国的良心犯、劳改营和异议人士,以及广泛执行的死刑。当时,外国投资和中国人权状况之间有联系,人权状况的考量对外国投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现在已经结束了。

现在西方国家愿意和中国进行人权对话,中国却声称,对于什么是人权,中国人有自己的定义。这种中国式的人权观正在获得全球的影响力,例如,普京在俄国民主问题上搞倒退,就是受了中国没有民主而取得经济成功的启发。人们不禁为此担忧,被西方世界视为根本价值的人权,会在未来处于强大压力之下。

◎和专制者做生意的道德准则

怎样能够在中国威权政体的制度下,扮演一个积极改善的角色?辛优汉告诫说,西方人不能仍然持冷战思维,要去了解中国的巨大变化。尽管中共仍然被视为一个专制的制度,那个社会仍然缺乏基本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但社会已经渐趋多元化了,已经存在不同层次的个人自由。中共内部也有改革派和保守派两种势力。正因为中国目前的这种复杂和多元的现状,西方人就有可能对之施加影响。

现在,中国企业、政府官员和学者像潮水一样涌入西方,他们拜访欧盟、美国和瑞典,而西方人也骆绎不绝地前往中国。日益增加的接触,也就创造了更多的对话机会。辛优汉对西方人建议说:通过承认和鼓励某些领域里发生的改善,温和地带着信任地去批评中国,与北京进行人权对话,谈论侵犯人权和缺乏民主的问题,从而对中国施加影响。

对于当今中国,西方左派在哀悼“乌托邦”的死亡,不愿去求证其巨大的变化。而西方右派却大肆赞美中国的经济奇迹,因为这是他们掘金的好机会。当穿着时髦的中国女代表大谈“在中国这样的大国里实行民主是不可能的”时,西方人似乎也就默认了这一点。

来自被视为“世界的良心”的国度,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瑞典人辛优汉却宣称:“把关于自由、人权和民主的理念,当作无关紧要的、仅供玩弄和不时髦的东西,那是我们绝不允许的。”

他因此提出自己的构想:当瑞典人和一个不民主的专制国家做生意时,应该遵守五个道德准则。其要点是:中国不是一个无须遵循道德规范的地方,西方人在本国遵守的道德,应该同样适用于中国;对于极权专制的政治文化,例如压迫妇女,应该予以批评;要坚守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应该重视和关注持不同政见者;在中国市场上,要考虑自己的名誉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怎样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演员?

在中国宣传人文理念,辛优汉自己有一点体会:“中国人最初对我的观点有怀疑,甚至感到愤怒,慢慢地,他们越来越愿意倾听。”

辛优汉因此建议说:不但是政治家和援助组织应该关注中国,西方企业在影响中国方面有更大的可能,因为中国领导人已经依赖于外国的投资者。外国企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教育交流,以人权民主观念影响中国人,扮演传播民主理念的角色。

由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中国商品充斥世界,那么,西方的消费者就可以在地球的另一边,通过对商品的选择,影响中国工人的工作环境。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购买者,对商品生产国的工作条件提出要求。

辛优汉还提醒瑞典人说:“我们应该记住,正是由于中国人没有工会权利,没有民主和政治自由,才使中国在这个时代历史性地崛起,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这奇迹般的经济增长。”

他要求瑞典人给予中国更多的助益。西方之所以必须关心中国社会问题,是因为我们的联系日益紧密,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网络里。因此西方人必须在所有可能的领域和层次上,和中国方面进行对话。辛优汉警告说:“如果不这样,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将不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演员。”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2007年11月号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大西洋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2.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3.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4.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5.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6.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7.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8.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9.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10.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11.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12.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13.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14.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15.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16.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17.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18.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19.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20.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21.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22.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23.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24.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25.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26.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27.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28.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29.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1 14: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