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商务午餐

作者:大西洋人  于 2008-1-9 15: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专稿 袁莉

中国人吃商务餐忌讳碰到同行,更别提竞争对手,因此一般都要订个包间。大家关上门,再点上一大桌子菜,热热闹闹地几个小时下来,彼此间的交情一下子都好象深了几分。

但是我来美国五年多,还从未进过包间。和美国人一起用餐的时候,也发现他们常常喜欢挑选靠门口的桌子。理由很简单:这样可以看到进进出出的都是什么人。他们喜欢看人,也喜欢被人看。

关于“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专栏透过一个中国人的眼睛看美国商界文化,诠解圈内人一举一动背后的含义。专栏作者袁莉2004年进入《华尔街日报》,曾关注于美国电信业的报道。她于2002年赴美,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并分别获得新闻和国际关系硕士学位。此前,她曾任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和驻泰国、阿富汗记者。欢迎读者发送邮件至li.yuan@wsj.com或在下面评论栏中发表评论和建议。美国的商界精英们更是把这种看人和被人看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大兴实力午餐,继而又将之延伸到了早餐和晚餐。所谓“实力午餐”就是每个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每天固定到有数的几家餐馆用餐。共餐对象不仅有生意上的伙伴,也有竞争对手。他们边吃边谈,同时密切关注还有谁在那里用餐,和谁在一起。吃什么并不重要,餐桌上的话题和餐桌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纽约,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实力餐据点。四季酒店优雅的烧烤屋(The Grill Room)是华尔街和实业界巨头锺爱的午餐场所;政界人物一般喜欢在Lowes Regency酒店与商界人士共进早餐;而纽约著名的牛排店则是实力晚餐的首选场合,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店虽然价格不菲却总要提前几周甚至几个月预定才能有座的原因。

实力午餐
吃饭就吃饭,何必要冠以“实力”二字呢?这是因为这些餐桌上的话题通常都有相当大的份量,动辙就是几亿、几十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这或许有点匪夷所思,因为我们喜欢关着门讨论问题,不论是国事还是家事。但是在美国,很多重要的生意都是在这些公开的餐桌上谈成的。2003年底华纳唱片公司易手就是买家和卖家在曼哈顿的四季酒店共进午餐时敲定的。据说当时买方和卖方两人低头谈了很久,就连周围就餐的几位商界巨头--包括露华浓公司(Revlon Inc.)老板、亿万富翁Ronald Perelman和雅诗兰黛(Estee Lauder)家族继承人Ronald S. Lauder--也不时朝他们的餐桌瞥上一眼。几天后就传来了华纳被卖的消息。此外,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价值1,010亿美元的荷兰银行(ABN Amro)三方分拆草案也是去年年初三家收购方总裁和美林的一位投资银行家在日内瓦四季酒店一边喝着葡萄酒一边在午餐桌上拟就的。

“实力”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到这几家餐馆就餐的大多是有权有势的人物。这些人一般很少带助手,因为这里是他们这个级别的人的起居室,是他们聊天、拉关系、谈生意的地方。虽然谁都可以去,但你如果不了解每张桌上就餐者的背景和相互间的微妙关系,会很难领悟到其中的乐趣。有人开玩笑说,这些餐馆就象美国高中里的咖啡厅,最酷的学生总是凑在一起吃东西,而不酷的学生也总想挤上那几张桌子装酷。


点击看互动图我前一阵子就到迈克尔餐厅(Michael's)装了一回酷。随意而有艺术气氛的迈克尔餐厅是纽约媒体、娱乐和出版业实力人物经常光顾的午餐场所,一些政界要人,包括前总统克林顿和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也都到那里用过餐。十几年来,这家餐馆每天中午12点半左右就开始上演精彩的真人秀,剧中人物都扮演他们自己。谁在这里用餐,和谁在一起,谈些什么,都是一些小报和关注媒体业的博客们热衷谈论的话题。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博客专栏就叫“迈克尔的实力午餐”,专门提供这类信息,甚至还附上一份详细的用餐者名单及他们的座位号。

食物好坏可能是光顾迈克尔的客人最不在意的东西。虽然迈克尔的大厨颇有名气,而且菜单上罗列了很多看上去考究而又美味的菜,但那里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却是简单的COBB沙拉。这道沙拉是很多美国人喜欢的午饭,我也经常吃。里面不外乎生鲜绿菜、白煮蛋、腊肉末和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老板迈克尔说他们每个月光这款菜就能卖出1,200多份。当然迈克尔的沙拉也是要有实力才能常吃的:34美元一份,价钱是一般餐馆的两到四倍。

迈克尔的餐客们最在意的可能是他们坐哪张桌子。这类餐厅里的每张桌子暗中都有级别。就迈克尔来说,近门而又靠墙的桌子是最好的,因为那里最利于看人和被人看。有名的人一般都坐那里,认识的人进来时都得跟你打招呼,同时因为靠墙,它还带有一点私密性。每天餐厅经理们都要为安排哪位大人物坐在哪里而费尽心思,因为这些常客们大都互相认识,有些人相互之间还有夙怨,如果安排不当,很可能造成尴尬场面。

经理们最怕的是在餐馆爆满的时候突然有一位没有预订的大人物不期而至。去年美国总统夫人劳拉·布什就制造了这样一次“险情”。一天中午,她既没有派保镖事先探路,也没有预订,就带了几个人走到了迈克尔餐厅的前台。幸好当时有一张桌子的客人到得早,刚刚结帐要离开,这才让餐厅躲过了尴尬。

我那天坐的是1号桌,靠门口。据和我一起就餐的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院院长兼总裁Peter O. Price先生说,我们那张桌子的级别算比较高的。用他的话说就是“既有私密性,又有曝光度。”意思是,我们不仅有自己的一个角落,而且可以看到每位进来就餐的人。当然,所有的人也都能看到我们。

我们的座位算不上迈克尔级别最高的,但至少离餐厅里最有实力的桌子很近。离我们两张桌子的4号桌上坐着多次获得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的阿姆斯特朗和顶尖电视女主持人Katie Couric。他们旁边的5号桌上坐着全国广播公司(NBC)和MTV音乐电视总公司维亚康姆(Viacom)的两位总裁。没过一会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总裁也走了进来,坐到后面的一张桌子边用午餐。

考虑到这些大人物的实力效应,我想那34美元的沙拉也还算物有所值吧。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大西洋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2.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3.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4.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5.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6.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7.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8.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9.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10.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11.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12.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13.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14.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15.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16.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17.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18.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19.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20.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21.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22.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23.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24.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25.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26.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27.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28.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29.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9 08: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