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布托夫人说,如果美国不是先将阿富汗仅仅当作一件“引发苏联内部瓦解的钝器”加以利用,然后又加以抛弃,整个地区的历史可能将大不一样。她还认为伊拉克是“西方的一个沼泽地”,是该国“人民一个巨大而逐渐呈现的悲剧”。对这场“后殖民地区的殖民战争”,美国难辞其咎。
贝∙布托遇刺前几天刚刚完成一本新书:《和解》。在书中贝∙布托把伊斯兰教描述为:“一个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宗教”,但已被极端主义分子劫持,她还相信伊斯兰教和西方不需要相互抵触而导致“文明的冲突”。
贝∙布托为自己1989年出版的自传取名《命运之女》,她在自己54岁那年的12月遇刺,这样她的直系家族中已有四人成为巴基斯坦阴谋与政治背景下的暴力牺牲者:她的父亲,阿里∙布托总理于1979年因被控谋杀政敌而被处以绞刑;她的弟弟,沙赫纳瓦兹·布托在1985年被离奇毒杀;而她的另一个兄弟穆尔塔扎·布托则于1996年在自家门外被枪杀。
作为民粹主义的巴基斯坦人民党党魁,布托夫人是一个充满领袖魅力的鲜明形象,被当作民主希望的象征。她的死凸显了巴基斯坦——一个核武国家,很多人心中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的动荡和该国不安定的政治局势。该国将于周一迎来大选,投票决定下一任总理。
贝∙布托遇刺前几天刚刚完成一本新书:《和解》。在书中贝∙布托把伊斯兰教描述为:“一个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宗教”,但已被极端主义分子劫持,她还相信伊斯兰教和西方不需要相互抵触而导致“文明的冲突”。
或许贝托夫人的一生就像一部希腊悲剧,但她是一位非常现代的政治家,她的书有宣言,有粉饰,有选择性的历史,还有学术分析。该书让西方和她的故乡巴基斯坦的公众得以从各个方面了解布托夫人:她接受过牛津教育的辩论冠军,擅长引用斯宾格勒和T. S. 艾略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她是一位聪明的善于作秀的竞选者,能够同时倾倒华盛顿的权力精英以及她宣誓要代表的巴基斯坦被剥夺了各种权利的穷人;她坚定地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矢志要把“经年的苦难、牺牲和分离”转变成“一份毕生的热情”。
度过了特权阶层的童年,又在拉德克里夫和牛津接受了西方教育之后,“小指头”(布托夫人的小名)回到了巴基斯坦。当时她的父亲已于1977年被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将军逮捕。在《和解》中,布托夫人写道:“在我父亲被捕的当天,我从一个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女人。他将指引我度过接下来的两年,提醒我保持专注和坚定,不要怨恨。在他被杀害的那一天,我明白了我的人生属于巴基斯坦,于是我接过了我父亲的衣钵,继承他的遗志,领导他的政党。”
作为巴基斯坦人民党的领袖,布托夫人两次当选总理,又两次因被控贪污而下台,多年流亡海外(还有五年是在监狱和软禁中度过)。她于2007年10月回国,伴随着可怕的暴力冲突——至少134名她的支持者在爆炸事件中被杀害,还有近400人受伤——而这或许正是两个月后令她身亡的暴力事件的悲惨预示。
布托夫人在书中认为,独裁统治孕育了极端主义,而民主政权——这里她的论调很像布什总统——“不会和其他的民主政权发生战争”,也“不会变成恐怖主义的支持国”。她引用古兰经中的段落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伊斯兰教宣扬宽容和多元(“你可以有你的宗教,我也可以有我的宗教”)。她还将本·拉登“对伊斯兰教的剥削、操纵和军事化企图”比作其他宗教狂热分子的恐怖主义行径:“就像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对妇女产科诊所的攻击,或者犹太教原教旨主义者对巴勒斯坦穆斯林圣殿的攻击”。
关于对伊斯兰圣典的不同诠释、什叶-逊尼的教派分离和西方在中东殖民主义残余的消极影响等问题,布托夫人在《和解》一书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得出了很多历史教训。布托夫人认为美国在1953年颠覆伊朗民选政府的事件中扮演了支持者的角色,而这不仅损害了该国民主政府的未来,还“使得几代的穆斯林对西方的动机充满怀疑和愤世嫉俗”。
布托夫人说,如果美国不是先将阿富汗仅仅当作一件“引发苏联内部瓦解的钝器”加以利用,然后又加以抛弃,整个地区的历史可能将大不一样。她还认为伊拉克是“西方的一个沼泽地”,是该国“人民一个巨大而逐渐呈现的悲剧”。对这场“后殖民地区的殖民战争”,美国难辞其咎。
在写到巴基斯坦历史和她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时,布托夫人的论述更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比如她断言如果她的政府“能够完成其五年任期,本∙拉登就很难于1997年在阿富汗建立根据地,并组建基地组织来公开招募、训练来自世界各地的伊斯兰青年”。更别提她认为疑云重重的巴基斯坦情报机构开始积极帮助阿富汗塔利班,并招募年轻的伊斯兰好战分子在克什米尔持续抗争印度。布托夫人还高傲地把自己等同于巴基斯坦的民主政治,她写道:“1998年,在我被颠覆两年之后,基地组织对美国宣战”,还说“国际恐怖主义战争的时代其实和巴基斯坦的民主政治搁浅同时发生”。
这本书中还充斥着对现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控诉。据传布托一直在和他谈判一套由美国提出的权利分割安排。布托夫人指责穆沙拉夫政府2006年从巴基斯坦北瓦济里斯坦省撤军是坐视塔利班死灰复燃。她说屡有报道称针对2008年大举“广泛存在暗箱操作的准备”。她还指责穆沙拉夫的支持者对她2007年秋天的归国没能提供适当的安全保障。当她的支持者从刺杀事件中苏醒过来时,这一指责就将被重新谈起。
当然,布托知晓结束流亡回到祖国的风险。她写道:“我经历过丧父之痛——现在仍受其苦——因此我愿尽一切所能来让我的孩子们免遭同样的痛苦,但这其实是一件我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不能离开我的党,也不能放弃我这一生为之付出了这么多的政治纲领。”
这本书中把这个纲领描述为巴基斯坦的民主政治和穆斯林世界与西方和解的愿景。她的这一纲领很乐观,因为她认为全球化会促进宽容,而非仇恨;并且“现代化和极端主义势同水火。”然而,这一纲领已被她自己不合时宜的死所深深动摇。作者: MICHIKO KAKUT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