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克林顿”这个名字是一个政治大名牌,不仅在美国家喻户晓,国际上对之仰慕的人也不少。“奥巴马”在美国政治市场上则是一个完全新的牌子,原来只在伊利诺伊州的政治市场稍有点名气,在其他美国49个州完全不为人所知。2004年7在波斯顿举行的民主党提名大会中“奥巴马”获邀展出,打出“不存在一个自由主义的美国和一个保守主义的美国,而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不存在黑人的美国和白人的美国,拉丁族裔的美国和亚洲族裔的美国,而只有我们的一个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告,顿时引起市场的重视。同年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竞选美国联邦参议员胜出,从此开始打进全美的政治市场。
一个政治新牌子,不要说与“克林顿”这样响当当的名牌相比,就是与市场所有其他普通的老名牌相比,他想在市场上争取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就是这样一个非名牌,在美国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中竟逼得一个响当当的名牌几无招架的能力,让许多政治观察家大跌眼镜。
在美国的选举制度中,任何参与竞选的候选人不仅要遭到对手无情的揭露和攻击,他还必须过得了媒体舆论的批评关和审核关。竞选越高的政治职位和越有希望胜出的竞选人,所要经受的各种审核就越严格和越彻底。许多政治名牌往往在竞选更高职位的过程中才被挖出底细,中枪落马。(目前共和党最具希望出线的候选人麦凯恩正经受一个被报纸指控为某利益集团服务的严重考核,很可能因之影响选情。)
比尔和希拉里·克林顿这对政治明星夫妇,先生当过州长和总统,太太沾先生总统知名度之光,又得益于因先生不忠所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2000年在原来从没居住过的纽约州当上了该州的联邦参议员。两人都闯了不少审核关,虽伤痕累累,但毕竟闯过来了。希拉里自认为大学毕业后工作了35年,经验丰富,此次参加竞选,问鼎白宫,对她来说,囊中物也。
巴拉克·奥巴马1961年出生。1983年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到纽约企业机构工作了一段时期,然后转到芝加哥从事组织社区群众为改善生活而采取行动的工作。1988年又到哈佛大学进修法律,荣任著名《哈佛法律评论》杂志第一位黑人社长。1991年以优良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后到芝加哥一家民权律师事务所当任律师,同时在芝加哥大学兼职教授宪法。1997至2004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州议会参议员, 2004年当选联邦参议员。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不算多也不算少的从政履历要拿来挑战克林顿品牌,份量还是稀薄了点,这小伙子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等那些恶意中伤的竞选利箭向他射来,看他能撑得住多久?确实,整个2007年,希拉里在民众支持率的民意调查中一直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优势遥遥领先奥巴马。
克林顿名牌的慌乱
可是,进入2008年选民投票年,奥巴马在1月3日艾奥瓦州的预选中首战告捷,声势大振,顿时令克林顿阵营陷入恐慌。夫妇俩马上使出浑身解数,什么女人眼泪的魔力,总统知名度的吸引力,“克林顿机器”的威力等能用得上的全用上,而且不择手段,能愚弄人就愚弄人,能误导就误导;至于两人身份是否会因此掉价也顾不上那许多了,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赢得竞选。他们的全力出击果然奏效,扳回了几城,但却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尔·克林顿好不容易通过这些年在非洲从事慈善活动从列文斯基和弹劾丑闻中恢复过来的名誉,由于使用了极不恰当的语言来攻击和贬低奥巴马,又毁于一旦了。现在人们已确知比尔并不是一个值得人们仰重的政治家,而只不过是一个手腕高超的政客。而希拉里呢,她见到胜选的希望渺茫,居然要求更改竞选游戏规则。密歇根州和佛罗里达州由于违反了民主党安排好的初选日期,因而被剥夺了今年选举代表的有效资格。所有民主党竞选者包括希拉里本人都遵从民主党总部对两州作出的惩罚决定,同意不参加两州的竞选。但两个州后来初选投票的结果投给了希拉里较多的票。她现在便要求恢复两个州的选举代表资格。一个游戏参与者已经同意的游戏规则,居然中途发觉胜算越来越小后便要求更改规则,这样的表现还可能使她赢得其他的初选吗?
克林顿夫妇这次在竞选中首次碰到了从来没碰到过的真正强有力的竞选对手。从希拉里的一系列反常表现看来,她多少有点“既生瑜、何生亮”之感。这位女强人为了争取能当上美国首任女性总统,不惜把丈夫也拖入了大酱缸里,染了一身酱色。人们已在拭目以待,希拉里当不上总统的话,她和比尔将选用何种洗涤剂洗掉一身的酱色。
奥巴马非名牌的质量
奥巴马这个非名牌为何能与克林顿名牌比拼到一个平分秋色呢?跟所有成功的非名牌例子一样,靠的是质量。奥巴马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他写了两本高质量的书;二是他个人的品质和口才;三是他的政治主张和判断力。
奥巴马写的两本书,一本是1995年出版的《家父留下的梦想》,讲的是他成长过程所碰到的困惑和种族困扰等,语气坦诚,完全没有隐瞒他曾吸过大麻等不良行为;第二本是2006年出版的《勇于拥抱希望》,从超越种族的角度阐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主张以及美国人实现美国梦的可能性。两本书都广泛获得好评并成为畅销书。这就是在这次竞选中为何大多数传媒对奥巴马都带有偏好倾向的原因,也就是为何有那么多德高望重的美国老中青政治家和各大报著名专栏作家公开表态支持奥巴马的原因。所有其他竞选者都拿不出能与他媲美的著作来。
奥巴马在第一本书中没有完全以正面口气写自己;他把自己描写成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有时候也抵不住社会上的某些诱惑。为了锻炼意志,他在参加竞选后戒了烟,听说还没破戒。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选择站在弱者的一边,为他们争取利益。他的口才极好,很能激发听众的热情和积极性,显示出一种少见的个人魅力。美国在小布什的惨淡经营下,名声、经济、政治每况愈下。在此情况下,奥巴马要美国人相信变革是可能发生的。这个“变革是我们相信会发生的”口号现在已成为一个运动。长久以来,美国大众,尤其是美国青年从未表现出像如今对政治有这样高的热情。
奥巴马身上有着一半黑人血统,一半白人血统,而据他母亲说,他的一半白人血统还含有部分印第安人的血统。奥巴马可以说是美国红白黑种族大熔炉的象征。他在肤色上虽然像一个黑人,但他没有许多黑人政治家特有的“白人有欠于我”的情结。他看问题已能超越族群的偏见,看到美国许多社会问题和各阶级存在的剪刀差不是种族矛盾,而是白宫政府的僵化官僚政治、利益游说集团的巨大影响力、错误的政策和政党之间的斗争引起的。所以他认为变革必须从首都华盛顿的政治开始。在战争还是和平这个关乎一国利益的最重要决策问题上,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作出正确决策的话,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伊拉克战争已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奥巴马是最早反对向伊拉克出兵的人之一。希拉里则在国会投票赞成布什出兵。就判断能力而论,谁更有资格当总统不言而喻。有意思的是,民主党参选人都承诺要改进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希拉里和已淘汰出局的爱德华兹都主张实行激进的强制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这样人人都可以享有医疗保险,皆大欢喜。但这个医疗保险法案在1994年克林顿提出时已遭国会拒绝而冷冻至今,能否在新一届的国会通过完全是未知数。奥巴马则主张实行较缓进的由政府根据收入提供补助、每个人自愿参加买得起的保险来改进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这个主张在国会获得赞同支持的可能性大得多。可见奥巴马并不是一个空想极端派,而是一个脚踏实地、懂得讲究策略的政治家。
“奥巴马现象”是偶像崇拜吗?
有人认为,“奥巴马现象”是一种盲目的偶像崇拜心理造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譬如有人把他演讲辞编成他的歌星迷们演唱的录相《对,我们能》(Yes, we can)来吸引支持者的例子,确实有这么个味道。不过我们知道,像战争本身是不好的一样,战争既有正义的战争,亦有非正义的战争。同样,个人魅力既可导致可怕的偶像崇拜和悲剧,亦可成为激励人们从事某种有意义的进步事业的动力。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也著有一本由他口述写成的《我的奋斗》,同样有极佳的口才。他宣传的是反犹太人、反共产党人、扩张生存空间和德意志高于一切的反动法西斯思想。可是当时大多数的德国人却很崇拜他,听从他的指挥。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普遍对他们一战战败后被强迫支付过重的战争赔偿感到强烈不满,形成了一种怨恨情结。这与美国许多黑人患有“白人有欠于我”的情结有相似之处。希特勒懂得操纵德国民众这种脆弱的怨恨情结,又由于他的军备经济政策使德国的经济萧条得到很快的复苏,整个德意志民族不幸在怨恨情结的感染和在备战经济政策所造成的畸型景气幻象下把希特勒当成偶像来崇拜了。美国也有一些黑人政治家利用“白人有欠于我”的情结来赢得竞选。但他们只能在黑人聚居的小选区才能如愿以偿,在大如州或整个国家的选区很难成功。奥巴马的竞选策略与帕特里克成功当选为现任马萨诸塞州黑人州长的竞选策略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两人的竞选纲领都是超越种族性的。在奥巴马之前,已有杰克森和阿尔·沙皮顿两位黑人领袖打着种族牌参加过总统竞选,结果是,他们对其他参选人构不成任何威胁,一点出线的希望都没有。这次奥巴马把克林顿这个政治大名牌逼得几乎要狗急跳墙,绝不是仅仅由于他的口才好,而还由于他所提出的政治纲领、他的政治智慧以及他表示愿意向左中右人士、向不管民主国家还是独裁国家伸出谈判之手等原因。
历史上,许多没多少经验但具有非凡个人魅力的人在很多事业上起过很大作用。举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和前德国国家队足球教练克林斯曼为例。曼德拉领导过反种族歧视的斗争,为此坐了27年牢。他其实没多少从政经验但却有很大的个人魅力。出狱当上南非总统后,他克服了仇恨情结,发扬宽容团结的精神来治国,不仅使南非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且赢得全世界对他的尊重。克林斯曼从没当过教练,但他有一套教练球队的革新思想。2004年的德国国家球队队员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很难调理指挥,故而战绩不佳,教练挂冠而去。随后几乎没有任何德国名教练愿意接这个烂摊子。德国足球协会在求贤无助的情况下,找到昔日颇有个人魅力的“金色轰炸机”来“滥竽充数”。“轰炸机”信心十足,在进行训练时,除了例行的技术训练和踢球演习外,还对队员采取了一整套心理辅导、体格锻炼、娱乐活动等辅助调理措施。在2006年世界杯之前的十几场比赛中,德国球队虽然踢得略有进步,但并不十分理想。德国舆论界和足球名宿如贝肯鲍尔对他进行了猛烈批评,就差没逼他下台。克林斯曼顶住了一切压力,坚持不懈地执行他的教练方案。结果在世界杯比赛中,德国队踢出了国人爱看的足球,德国队的团队精神和比赛成绩又振奋了全国上下,还意想不到地使德国人在二战后一直压抑着而不敢公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绪得到充分的解放。克林斯曼也成为德国最受国人尊重的人物之一。
谈到外国这些具有个人魅力的人物,不由也想到中国这两年出现的一位也具有非凡个人魅力的女性。她和奥巴马一样,有非常好的口才,学识渊博,儒道禅学说精华信口拈来,所著书籍每本都卖出几百万册。她把古圣贤的书讲得通俗易懂,给原来都装满唯“物”主义的国人脑子里输入了一些唯“心”的营养,让许多人重新能看到自己本真的一面。可惜中国前几十年搞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搞得人人谈“运动”色变,不然这位极具魅力的于丹教授也可像奥巴马一样,搞一个类似“Change we can believe in”的运动。从她讲座受欢迎的程度来看,那样一个自下而上的运动将是波澜壮阔的,对中国目前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的社会将不无好处。最近几十年的中国现代史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宪政提供的途径让群众的热情能形成一个主动的政治参与,从而变成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的话,“于丹现象”的终局也将如同“向雷锋学习”的终局一样:春风一阵,万物依然。中国的精神市场只好仍任由各种宗教或虚无主义去开拓占领。人们也就不得不承认马克思说得一点没错:“宗教里容纳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贫困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温情,正如它是没了精神的现状的精神那样。……”。(……乃众所周知的马克思名句)
非名牌与名牌的较量,何者胜出?
在美国经济文化中,我们其实也可以找到奥巴马非名牌和克林顿名牌的对应。奥巴马犹如美国家用电脑品牌的苹果,希拉里犹如IBM。苹果这个由两个年轻创始人在停车房里搞出来的牌子着重立意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产品,保住了市场地位。IBM这个老名牌吃名牌老本吃不下去了,2005年不得不把家用电脑的品牌出让给中国的联想。如果苹果与IBM的较量可以看成是美国一个典型较量的话,不难预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桂冠最终将戴在谁人头上。
听说日本本洲岛西岸有一个有3万多人口的叫Obama(小滨市)的小城市正大张旗鼓地准备派一个代表团出席2009年1月20日举行的美国总统宣誓就职典礼。奥巴马在肯尼亚的奶奶也盼望着到那一天,白宫的贵宾席上也有她的一个座席呢。看来,2009年1月20日将是美国一个特有意义的新的历史里程碑。
胡祖庶(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