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的多面人生:得罪了所有人 就谁也不得罪了

作者:大西洋人  于 2008-3-15 19: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2008年03月15日 07:35 来源:京华时报  


资料图片:李金华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采访(中国政府网 陈竞超 摄)

    3月1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之前人们对这位“铁面审计长”届满离任后去向的种种猜测、关注和关心,终于有了注脚。

    此前十年间的每次审计风暴都会把李金华和国家审计署推向国人的眼前和心底,也推到了赞誉与压力的风口浪尖。

    对于卸任审计长后的未来,这位将年满65岁的老人说,他仍然会关注体制改革、教育、民生等问题,还有与他相伴了23年的审计工作。

    直言李金华

    友谊宾馆,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中共界委员住地。

    两会期间,几乎所有前往友谊宾馆的记者,都把李金华列为头号采访目标。他们知道,任何一次对话,都可能成为对这位即将卸任的审计长最后的采访。

    敢于直言的李金华并未让守候的记者们失望。在小组的讨论上,他言辞犀利,先后批评了中央部门下属单位、发改委以及各地驻京办。最让人意外的,是他“自曝家丑”,表示财政部已经完成了对审计署的审计,而且也审出了问题。

    审计署被审计,是李金华之前反复强调,最希望在离任前看到的一幕。因此,说到这个问题时,李金华语气严肃,但表情却很放松。

    私下里的“铁面审计长”低调而随和,头发梳得很整齐,总带着微笑,说到高兴时爽朗地大笑,此时他额上深深的皱纹就会显现出来。

    最初几天面对众多记者的追访,尤其是今后去向的问题,李金华总是笑而不答。最终让李金华开口的,仍是审计问题。他说审计部门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会有所改变,主要会更加偏向民生。由于记者问题多,往往一位记者还没问完就被其他人打断,李金华不改严谨作风,“你们这样让我回答一两句问题,会很不准确。”

    担任两届共10年的审计长,李金华最遗憾的,还是很多制度问题没能解决。由于只能监督,对于体制的改革与推进,审计工作不能起到绝对的作用,“我希望未来8到10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对于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审计风暴是否会随着审计长的更迭而逐渐减弱,李金华并不担心,如今审计已形成了一种制度,一种监督政府行为的制度。“我离开之后,审计风暴肯定还会继续下去。温总理很明确地对我说,审计风暴不能停,也不能倒退,因为回去了老百姓也不会答应。”

    勤奋李金华

    1943年,李金华出生于江苏如东。在他一岁多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是一名糕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地打工,顾不上李金华和姐姐。两个孩子被姨妈、姑妈带大。

    李金华的家乡读书风气甚浓。李金华从小就以书读得好出名,街坊四邻都记得,其他人家的小孩在外头淘气时,李金华会在家看书。学生时代的李金华成绩一直优异。1962年,19岁的他考取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前身)金融系。

    李金华很快成为了班上的干部。他的大学同学谭绳喜(原中国审计报社社长)回忆,李金华对人对己都非常认真,显得比其他同学成熟,而且思想独立,喜欢辩论,常和同学争论问题。大学时代对李金华影响最大的两门课是哲学和汉语。李金华认为,哲学教他如何认识和分析问题,汉语使他学会用文字表达思想。

    曾任财政部长的金人庆和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都是李金华大学时期的同学。与二人的同窗之谊,李金华从不避讳,但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也曾在审计报告中被点名,且位置靠前。

    李金华的母校中央财经大学请他回去讲课,但他讲课一回来就组织人马审计母校,因为他了解到学校也存在一些问题。按照李金华的解释,“得罪了所有人,就谁也不得罪了”。

    自律李金华

    1966年9月,李金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当时西北财经学院(陕西财经学院前身,现已并入西安交通大学)财经系做教员。4年后,李金华的学妹李瑞文大学毕业,去了当时航空工业部所属的572工厂做会计。李金华向组织上提出两人结婚的请求,但因种种原因,街道不愿开证明。为了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李金华申请调到位于汉中的572工厂。

    对李金华进行考察的是时任572厂组织部长的杨仁兴。看见李金华穿着一件打着几个大补丁的破棉袄,杨仁兴就问,这么旧的棉袄怎么还穿?李金华笑着回答,穿了好多年了,暖和就行。经过一番聊天,杨仁兴觉得李金华理论水平扎实,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快,李金华也调到572工厂里当了会计。

    1973年,572厂政治部主任阎立之准备作一次党史报告,可没时间写演讲稿,李金华被推荐了出来。4天后,李金华交出的演讲稿质量之高,让阎立之大吃一惊。次年,李金华被下放到15车间党支部锻炼,职务是专职副书记。“他从来不摆什么架子,为人特别谦和,始终与我们打成一片。”一位当年15车间的工人这样说道。

    1976年,李金华被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据杨仁兴回忆,正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职工思想工作很难做,李金华带头做了绝育手术。“他孩子当时还小,生两个在当时既合情又合法。”同事们暗暗为李金华竖起了大拇指。

    在李金华担任572厂厂长后,分房的事由他负责。他首先声明自己和爱人不参加分房,一家三口常年住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此外,李金华平时都和工人一起吃食堂,从不让食堂给自己开小灶,就算打饭的队排得再长,他也从不插队。这个习惯被李金华带到了审计署,审计署食堂在中央部委中口碑很好,而且审计长和普通工作人员是在一起排队打饭。

    李金华说过,“己之不正,焉能正人”是他的座右铭。

    性情李金华

    1983年,李金华被选送到中央党校学习。两年后,他重返西安。担任陕西省经贸厅厅长仅3个月,李金华被任命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时年42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85年10月,李金华乘火车到京上任,也没通知任何人,出了北京站就直奔中组部。中组部的干部问他是谁,李金华递上介绍信说,是审计署副审计长。对方奇怪审计署为何没派人接送,又看他背着个包,便开玩笑说,还以为是来上访的呢。

    15年的工厂基层经历,使李金华特别了解普通百姓生活的不易。在日后数次接受采访时。他总把572厂的例子拿出来念叨,在他看来,572厂几千人艰苦奋斗一年,利润也就几百万,“可有的国家机关资金一出手,一流失,就是几千万,几个亿,我心里很痛。”

    李金华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说,其实他是极易动情的人。在做了审计长之后的2000年,一名山西女生因贫穷无法到南京审计学院报到,还把这事写信告诉了李金华。后来,学校把这个女生从家里找来,让她免费上学。听闻消息后,李金华竟然喜极而泣,还给院长写了封感谢信。

    李金华在2004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仪式上,看到一段有关审计干部遭遇威胁、报复及如何忘我工作的录像时,热泪盈眶。李金华事后说,有好多审计干部在审计过程当中受到各种威胁、恐吓,遇到很多困难都不讲,他到后来才知道。

    2000年,审计署公布了严格审计纪律的“八个不准”规定,包括不准由被审计单位安排住宿;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就餐和宴请;不准无偿使用被审计单位的交通工具……李金华称之为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的高压线。

    曾有一位地方特派员组织下属与当地海关联欢,结账时欠了对方400元,因此受到处分。李金华为此辗转难眠,一名工作人员很是心疼:“审计长整整三天没有睡好觉,眼圈黑得吓人。”

    几乎每次接受媒体采访,李金华总是要强调所有的成就属于全国8万名审计人员,并对审计人员家属表示抱歉。2005年元旦,李金华向审计署工作人员发表新年祝词时,特地将对“广大的审计人员家属”的问候排在了第二位,其后才是对领导的问候。

    铁面李金华

    2007年6月27日,李金华最后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此次共审计了56个中央部门,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资金348.53亿元,还延伸到了434个二级预算单位,总计查出问题资金468.8亿元。

    自李金华1998年出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以来,这是他作的第十次审计报告,也是最后一次。

    1999年6月26日,李金华和审计署一鸣惊人,当他作完《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后,会场掌声四起。报告中称,审计署通过对国务院53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计,发现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4亿元。该报告被称为“多年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

    李金华曾回忆,1999年的审计报告经过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要不要跟人大常委会如实地、全面地作报告,当时有不同看法,甚至审计署的党组内部都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报告可能影响太大了,得罪人太多。当时刚担任审计长的李金华据理力争,最后朱镕基总理表态,只要这些都是事实,必须如实全面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从2003年开始,每年度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的审计报告都按照《审计法》被要求全面公开,李金华在报告中指名道姓地点出中央有关部委,直指诸如“疏于管理和监督”等陈弊,因此当年的审计工作被媒体冠以“审计风暴”之名。同时,李金华也在媒体采访时说出了“国家财政的看门狗”、“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些被认为撕破中国社会“潜规则”的口号。

    点名批评也让李金华和审计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李金华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曾坦承,被点名的部门不一定是问题最严重的,有些部门的问题更严重,但因为种种原因被拿掉了。“从理论上说,审计报告应该以公开透明为原则,不涉及国家机密的都可以公开,但实际操作难度是大家很难想象的。”

    最近5年,审计系统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有8300多起,涉及人员12000多人,总理对审计部门的各种信息报告的批示有390多项。

    多年来,李金华总是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晚上很晚才离开。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对这位“铁面审计长”心存敬畏,因为他要求很严格而且很严厉,有时还爱发脾气。

    在审计风暴之后,经常有朋友劝李金华注意安全,但他总一笑了之。(记者 唐骏)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大西洋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2.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3.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4.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5.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6.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7.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8.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9.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10.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11.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12.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13.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14.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15.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16.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17.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18.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19.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20.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21.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22.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23.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24.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25.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26.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27.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28.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29.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4 12: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