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撰文 Mark Engler) 试想想2009年1月20日,当小布什离开白的总统办公室,情景是怎么样?这情景大概不难想象:反战人士,争取公民自由的人士,社区领袖,环保人士,全民保健计划的鼓吹者,以及工会人士都会为一个不幸的年代结束而举杯庆祝。即使是平时不太政治化的普通美国人,可能也会作出相同的行动。
总之,单从小布什的民意满意度两年来大部份时间低于40%,现时低于30%。有这一个统计数字,便不难预测,一定有很多人庆祝小布什卸任。
不过,令人意外的将会是,在这些人士中有很多有能力购买顶级香槟来庆祝。反小布什的基层平民固然不少,但不要忘记,在大企业那些高薪厚职的人士中,曾几何时力主MBA治国的,现在也醒悟到,用新保守主义者那套横冲直撞的方式来管治美利坚帝国并不可行。
小布什年代其中一个奇怪的特点是,自称是统治者的美国总统不单令美国社会分裂,也令美国政治和财经界精英们内部争论不已。后者是那些出席门槛极高,每年一度在瑞士达沃科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的大款。他们甚至不屑互换名片,而是交给副手做这些事情。
尽管这些大款们一向都相安无事,但令次却为小布什卸任后,如何运用美国力量而出现分岐。而当中,已有愈来愈多人跳船,舍共和党而去。
他们当前辩论题目是:如何管治这世界?
请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大阴谋。他们所做的合情合理。他们雇用大批长驻华府的说客,出钱给总统和国会议员候选人进行竞选工程,他们当然要为自身的利益打算。他们忆苦思甜,当然怀念克林顿的自由贸易年代。那时跨国企业的主管们高薪厚禄,全球影响力也骤增。
从反对新保守派的单边主义出发,他们希望重新将焦点放在美国的软力量,以及其它经济制度的建制机构上。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世贸组织等。在国际政策智囊圈子中,这些多边机构被称为华盛顿共识。简言之,这些制订全球企业策略的人能主导未来由民主党掌管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无论是克林顿时代的企业全球化,还是小布什时代的美帝国全球化,当中世界各地的受害者数目当然不少。他们的处境是应该要改善的。不过,很难估计那些希望用一个比较民主的方式处理世界事务,以及改善全球经济情况的公义追求者,在新的经济制订中有多少影响力?同时,过去八年来新保守派所造成的损害极大,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愈益复杂。摆在目前给全球企业界的难题是,还可能回到已往的状况吗?
企业界的倒戈
尽管政策失败的证据充斥,小布什和副总统切尼在位之时,对于保护美国利益的能力,他们是挺自信的,他们也以为,他们照顾了捐钱给共和党的财经界精英的的利益。但事实是,美国公众发现,愈来愈多曾经忠于共和党的人都赶著跳船。以2007年10月一篇以共和党失去核心商界选票支持为题的华尔街日报头版报道为例,由于伊拉克战争,联邦赤字上升,以及共和党的保守社会政策,商界舍共和党而去,导致共和党出现品牌危机。
谈到商界对于小布什反恐战争的反应是,我们一般听到的都是哈里伯顿及黑水等公司的言论。这些公司直接参与攻打和占领伊拉克,心态上与掠夺者无异。这些公司忙于透过军事机器赚快钱。不过,并非所有美国企业皆如此。即使是在共和党内,也有务实,商业导向的党员从开始便反对伊拉克战争,其中的原因是他们担心伊战损害美国经济。正当美军在伊战中坠入泥沼,企业界中的反战人士不断增加。
鼓吹自由贸易的精英们,特别反对美国政府的单边民族主义,对于增加全球安全的多边手段的漠视尤其反感。他们认为,这种好战的外交政策不利于企业全球化的发展。
在2006年4月华盛顿邮报一篇专栏,全球化支持者马拉比直指小布什导致全球化步伐放缓。他指控白宫无意向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或世贸组织提供政治投资。
他写道:"15年前,当冷战结束时,大家曾希望国际机构能够达致新的团结局面。但今天列强根本无意缔造强而有力的多边系统......美国仍是多边系统中最大实力"4分?"。只可惜小布什政府在国际间众叛亲离,难以服众。大家都明白,美国的强势外交政策是针对其它大国的软弱态度。但令人惋惜的是,单边主义过犹不及,令多边主义趋于没落。
很多商界精英由于不满小布什的失败外交政策,都愿意回到企业全球化的"软帝国",并且逐渐寄望民主党重掌政权。套用"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这个比喻,现在投向民主党的政治捐款就比共和党。正如政治分析家菲腊斯(Kevin Phillips)在其著作:《无利可图》(Bad Money)中指出:在2007年"对冲基金雇员给予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参议员竞选工程捐款比例大概是9比1之势。
企业业界此次静静倒戈正在选举工程中引起一些有趣的反向。对冲基金经理们和那些有钱坐私人喷射机的固然奉"自由贸易"为圭臬,但民主党的基层却非如此。
受到以上因素影响,奥巴马和希拉利两位参议员在竞选时都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以及和哥伦比亚缔结新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在哥伦比亚,尝试组织工会或高调宣扬人权都会令你有生命之虞。现时民主党的政纲主调与九十年代有天壤之别。当时民主党人经常拉拢企业业界,而且在政纲中渗入保守的经济政策。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两位候选人都是被与商界友善的顾问包围著。这些顾问与九十年代,小布什上台前的企业全球化思维模式相同?合。在初选期间,两派(反北美自由贸易的基层代表和那些掌管选举工程的顾问)的予盾导致一些令人?尬的局面。
从希拉利的首席政治顾问佩恩(Mark Penn)为例,此君以作为长期企业腐败行为为辩护的华府说客闻名。他的顾问公司被揭发2007年收取30万美,作为支持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议的费用。即使希拉利口口声声说,真心反对有关协议,并强调哥伦比亚有一段"打压、谋杀工会人士的历史",但她的主要顾问却同时与哥伦比亚官员商讨通过自由贸易协议的策略。
奥巴马阵营也好不了多少。今年2月,当奥巴马在俄亥俄州初选时,反对与哥伦比亚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并指该协议是"错误",损害工人利益之际,他的资深经济政称顾问、芝加哥大学教授顾斯比(Austan Goolsbee)却私底下加拿大官员会面。在备忘录称奥巴马的反对只是"政治姿态"。
顾斯比很快作出回应,说他的立场被曲解。但他的解释并不能回答公众的疑惑:例如,为何像他这样一个为民主党中的右翼组织民主党领导委员会担任资深经济顾问,并被称许为"差不多十年来都为自由贸易提供宝贵建议"的人,可以被容许参与制订奥巴马的经济政策?
可以想象,当选举过后,来自民主党内基层的压力松懈之后,胜出选举的人便会走回克林顿支持企业全球化的老路。不过,事情是否真的如此简单?
新保守主义的吊诡
令那些"自由贸易"精英愤慨的是,过去廿五年主导世界发展理论的市场基要理论,现已在全球各地捱打了。这主要是因为国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所倡议(甚至强制执行)的放?管制、私有化、公开市场、削减社会服务经费都已证明是灾难性的。
2003年,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在九十年代,54个穷国变得更穷。英国《卫报》概括为:"报告针对那些指过廿年由于严格的经济造就了新全球中产阶级的论点"指出,全球贫富差距扩阔了全。球最富有人士的顶尖1%(人数为6000万),收入为全球57%穷人收入的总和;在美国,最富有的2500万人,收入约相等于全球2亿穷人收入的总和。"
联合国发展计划负责人布朗(Mark Malloch Brown)不客气地指出,这些数字掌掴了"华盛顿共识"一巴掌。
事实上,在2008年,"华盛顿共识"愈来愈处于弱势,而美国政府在经济上已难以强加这项共识于其它国家身上。举例说,经历1997-98年亚洲金融风暴国家已懂得积累大量外汇,免得遇事时要向国际货币基金会乞求援助(也因而避免听命于华府)。
此外,差不多整个拉丁美洲都反对"自由贸易"。这个地区人口超过5亿,自公元2000年当中三分二民选政府的民意授权都是反对"自由贸易",自立于华府之外,实施有利穷人的政策。
历史吊诡在于,当小布什政府企图单边主议取代原有的"多边主义"时,他们不知道其实以往的"多边主义"才是真正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说清楚一点,这种"多边主义"只不过是用糖衣包装的"单边主义"而已。
小布什政府留给后世的是一个多变,也是更危险的新局。明年1月美国新总统就职的庆祝活动当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不过,人们得要明白,很多美国人以外的国家和人民都积极反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以及美国的帝国地位。美国新总统就职之时,正是这场新全球斗争开始之月。
译者: 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