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 叶鹏飞(北京特稿)
就在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对到访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表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快恢复海协和海基会的交往协商”隔日,台湾的海基会新任董事长江丙坤就宣布接受海协会当天上午发出的邀请,在6月11日至14日率团访问北京,就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事宜进行商谈。
停顿了近10年的海协、海基两会接触,就那么在“一夜之间”恢复了。
胡锦涛的谈话透露了其中玄机。据前晚的《新闻联播》报道,胡锦涛在重申他的16字箴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时强调:“首先要建立互信,这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他在解释“建立互信”的意涵时说:“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础。”
很明显地,胡锦涛阐述的大陆政治底线是“不谈台湾独立,一切都好谈”。
吴伯雄在建立互信方面也积极配合,在会谈时对胡锦涛就“台湾意识”和“台独意识”做了仔细的切割。
国民党新闻稿引述他说:“我要郑重地指出,台湾人民要安全、要尊严、要有合理的国际活动空间,这是台湾朝野上下一致的共识,也是我们要维护和争取的。但我们也非常地清楚,台湾意识不能扭曲成台独意识,那就不利于两岸关系,伤害到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这是本党不能认同和接受的。”
胡锦涛不仅正面回应台湾对于国际空间的要求,表示了解台湾同胞的感受,相信能找到解决办法,还再一次对台独势力喊话说:“对一些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存在误解和疑虑,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情怀予以理解,而且会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化解。”
“胡吴会”揭示了两岸交流新篇章,其中最关键的是双方都积极贯彻“搁置争议”的精神,台湾不讲“主权独立的国家”,大陆避谈“一个中国原则”。吴伯雄在记者会上回答问题时更直接挑明了这个默契说,大陆不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就不讲中华民国。
台湾媒体注意到,胡锦涛在致词时通篇不用“两岸中国人”这个会刺激台独势力的字眼,更别说“一个中国”了。在《新闻联播》关于胡锦涛谈话的报道中,“中华民族”出现了5次、“大陆同胞”3次、“台湾同胞”14次。
吴伯雄的发言稿里也出现了4次“中华民族”,提到了“骨肉相连”、“血肉相近”的感情、“两岸共同血缘和文化关系”。虽然他没有用“同胞”,马英九的就职演说已经称呼“大陆同胞”而非“大陆人民”了。
更有积极意义的地方在于,“搁置争议”并非和稀泥,而是给双方交流予一个合理的缓冲带。胡锦涛的谈话非常清楚:“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还可能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些症结问题一时不易解决。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实面对,妥善处理。”
从双方反复使用“同胞”、强调“血缘感、骨肉情、兄弟情”,显示“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两岸默契中最大的公约数、新共识和新底线。
在这种善意的认知底下,两岸的现状是暂时分家,却还同在一个民族的屋檐下。吴伯雄巧妙地指出,他原来还计划组织台商啦啦队来为参加北京奥运的中华台北队加油,然而政协主席贾庆林却告诉他说,北京同胞会主动为台湾健儿加油,让他们享有“主场优势”。
“中华民族”的新共识在短期内化解两岸关于政治身份认同的争议,胡锦涛强调会“关心、尊重、信赖台湾同胞”,降低两岸敌意,长期而言也可以把“中国”的政治意涵回归传统的文化意涵,不但在大陆民众的认知上以及在国际社会上为“中华民国”腾出未来的空间,也釜底抽薪地杜绝台独意识继续滋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