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马英九京奥期间外访折射政治智慧未参透

作者:大西洋人  于 2008-7-29 06:3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hina.com) 时任国台办主任的王兆国1994年2月3 日会见正在北京参加第一次“唐焦会谈”的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在谈及两会协商进程暂时受阻时,王兆国似是有备而来,刻意对焦仁和咏诵了一首诗:“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随后,王兆国意有所指地说,两岸关系如果能够秉持“各让三尺”的理念,两岸之间“互信的墙”就能很快地建立起来。

  14年后,海峡两会恢复谈判。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率队赴京谈判的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时指出,平等协商,就是在商谈中双方要平等对待,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善意沟通,就是在商谈中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多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想法,消除不必要的疑虑。

  新任国台办主任王毅日前也指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两岸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两岸关系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做到积极抓住和务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

  眼前两岸共同化解如何表述台湾体育健儿出席北京奥运的称谓的“危机”,就是贯彻上述政治智慧的具体表现。随着大陆官方媒体纷纷以两岸奥委会“香港协议” 原来规范在赛场上的专门用语,延伸为报导用语,一个曾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挑起,意图一可破坏目前难得的两岸复谈气氛,二可阻止台湾体育健儿赴京奥比赛,三可为连战、吴伯雄等台湾政坛巨人、“国共平台”中的国民党“坛主”前往北京出席奥运开幕式等阴谋的“茶杯风波”,消失于无形。大陆以其“让他三尺又何妨” 的政治智慧,谱写了两岸关系“万里长城坚又长”之歌。

  其实,严格来说,大陆官方媒体改以“中华台北”来表述台湾地区奥运健儿团队,并没有作出重大退让,仍然坚守了“一中”原则。因为“一个中华,各自表述”的结果,其核心仍是“中国”。看不见,中国的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以“中华”为定语;而国民党政权所坚持的“一中宪法”的“国号”,也还不是“中华民国”?何况,在大陆地区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或群众团体,以“中华”为定语的比比皆是。如曾参加或现仍作为人民政协参加单位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等。就此而言,“中华”这个概念,在一定范围内与“中国”同义。

  大陆以“充分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多以善意的角度思考对方的想法”及“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政治智慧,让两岸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连战、吴伯雄将应胡锦涛邀请,赴京出席奥运开幕礼,有可能连同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或首脑一道,享受着国家元首级的礼遇。对此,国民党籍立委盛赞胡锦涛“很聪明”,马英九也表示此对两岸长远发展有利,“因为对岸常说要寄希望于台湾民众,台湾民众的感受就是这样,如果双方都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话,相信双方的关系会有正面的发展”。显然,马英九这番话,除了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之外,也巧妙地对胡锦涛会见江丙坤时所说的那番“善意沟通”的话,作出了间接的响应。

  但即使如此,就在连战、吴伯雄连袂前往北京出席奥运开幕礼的时候,曾经有过“争取出席奥运开幕礼”愿望的马英九,却在北京奥运进行期间,“低调到不行”地离开台湾,朝着与北京相反的方向,前往拉丁美洲,出席“邦交国”巴拉圭与多米尼加新任总统的就职典礼去了。

  马英九为何要与北京奥运“背道而驰”?表面上看,是作为台湾地区“硕果仅存”的邦交国的巴拉圭、多米尼加新任总统的就职礼,甫就职的马英九前往祝贺,既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国家元首地位,也是为了在“外交休兵”之中巩固邦谊。但毕竟此类活动,不一定要总统亲自出马,委派代表也能达到同样目的。实际上,过去就有立法院长王金平受托的惯例。何况,巴拉圭正以近乎“勒索”的手法,伸手向台湾索要数千万美元,“否则就与中国大陆建交”。马英九大可不必直接冲上第一线,去冒“巩邦失败”的政治风险。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马英九“专挑”在北京奥运期间外访,其实包含着某种肢体政治语言,那就是要与由连战、吴伯雄主导的“国共平台”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据说今次“一字风波”的解决,是“国共平台”的“第二轨道”发挥作用,马政权的“正式渠道”如陆委会、海基会均未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另外,他对自己以甚么身份出席,或倘出席后会否又遭民进党人“抹红”的预后情况,均心存疑虑。因此,避开北京奥运,已成了马英九的政治决定。但在眼看着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等及一众“蓝委”都兴高采烈地前往北京,而自己却只是以呆在台北的形式来“避”,似是并不光彩。也恰在此时,巴拉圭、多米尼加新任总统就职,这就赐给他一个离开台北的绝佳借口。

  实际上,马英九是曾有过出席北京奥运开幕礼的强烈意愿的,而且也曾委托身边幕僚进行了评估。当时的主流方案,是不管他是否当选,都将以“中华奥委会”名誉会长或“中华台北代表团”名誉团长的身份与会,甚至不排除借着胡锦涛以东道主名义会见各国各地区贵宾的机会,与胡锦涛作“历史性握手”。

  但后来形势的发展,尤其是马英九因“特别费案”被起诉,北京奥运火炬经台受阻并被污名化,马英九在竞选后期遭到绿营“抹红”及当选后对争取绿营支持者考虑较多,再加上“中华奥委会”顾问的“层级”太低,难以“降尊纡贵”地与黄大洲、张丰绪等前省部级官员“平起平坐”,还有受到自己是否将会被称以“马先生”的困扰等,都使马英九重新评估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利弊。既然存在着那么多的心理障碍和现实麻烦,曾经踌躇满志的赴京开幕式与胡锦涛进行“历史性握手”的意愿,也就只能是放弃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了。

  看来,马英九是缺乏了一点政治智慧,未有参透“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政治哲理,过于考虑自己的处境和立场了。长此下去,必将与具有政治智慧的连战、吴伯雄等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历史发展潮流不可阻挡及岛内民众强烈呼声之下,“第二轨道”的作用很可能会“被迫”凌驾于“第一轨道”之上,甚至是取而代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大西洋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2.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3.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4.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5.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6.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7.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8.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9.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10.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11.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12.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13.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14.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15.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16.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17.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18.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19.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20.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21.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22.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23.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24.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25.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26.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27.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28.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29.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 00: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