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当一个中国网民打开电脑开始聊天的时候,一个美国网民可能正在查找到他的一个商业伙伴办公地的行车路线,而一个法国网民可能正在自己的博客上“奋笔疾书”。调查表明,聊天是中国网民上网最爱干的事情之一。而美国人上网最常做的事是查地图,法国的博客人数则在不久前超过了600万,这就是说平均大约10个法国人中就有1个有了自己的博客。不同的上网习惯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也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网络质量、网民的素质和网络文化。 国外网民普及率很高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从购物到旅行、从投资到理财,样样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电脑在美国家庭相当普及,家家都有一两台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所有的机场、旅馆、图书馆都有无线上网设备或有线上网端口,很多美国人出差都习惯性地带上笔记本电脑,大有“将上网进行到底”的架势。正是因为电脑十分普及,上网十分方便,美国的网吧并不多见。据“皮尤网络与美国生活项目”的调查,美国现有成年网民1.47亿,占成年人总数的73%。有87%的网民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查地图,与朋友或家人交流的有79%,查天气占到 69%,看新闻的为63%,查体育比赛结果的是55%,买票的为55%,查地址、邮编或电话号码等的人有50%,玩游戏的有46%。据统计,约2100万美国人通过上网找工作,1700万人上网选择学校,1600万人上网买车或投资理财,约1000万人上网找住房。一些受访者表示,在他们所做的重大决定中,至少有1/8是靠互联网帮忙定夺的。 根据德国电视一台和德国电视二台做的调查显示,德国网民大多数为14岁以上,上网时经常从事的活动中,80%的比例是查看电子邮件,59%是获取信息、从事商业活动,比如买书、CD,预定机票、酒店等。在德国大约63%的男性都上网,而女性网民只占女性总数的48%。男性上网喜欢浏览新闻,女性喜欢浏览关于旅行、健康、文化和成人教育方面的信息。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方面,男性比女性多。据德国经济研究所调查,估计到2007年德国的网络用户可以达到4800万人,占人口的59%。 网络带来无限商机 法国人上网很注重“实用性”。除了查找信息等最基本需求外,法国人在网上做得比较多的是进行电子商务等经济活动以及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比如,很多女士都喜欢上网购物,即使是老年人也如此,因为网上的卖价普遍比商店要便宜;男士上网多是搜集软件,或者买电脑配件、书籍等。二手货交易在法国很流行,很多人都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拿到网上交易。此外,法国许多小店铺或小商家对互联网的使用意识很强,记者家附近有家面包店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来推销商品,顾客可以从网上订购生日蛋糕等。不少法国人出游都依靠网络订机票、船票或者火车票。 在日本,网络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在日本的雅虎和乐天等网站上商家云集,网上购物十分盛行,人们不出门就能在网上订购各种各样的商品,衣食住行几乎无所不包。网上商店成本较低,商品相对便宜,这对那些没有时间上街购物的人来说是绝好的选择。日本的网络上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才供需市场,用人企业以及求职者可以在网上交流,各取所需。很多人利用网络进行证券交易。一些专业主妇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利用网络在家中炒股。为了节约成本,有些企业开始尝试让员工在家中上班,员工可在家中借助网络随时与企业保持联系。 博客成为网络新热点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世界目前有5000至7000万博客,法国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今年5月,法国博客人数已超过600万,约占总人口的1/10。据2005年年底统计,法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博客网“蓝天博客”共设有350 多万个博客,其中54%的博客为女性所建,内容多是心灵独白文章。《世界报》分析,这种趋势仍将快速扩大,而且不仅限于个人用户。今年3月底,《费加罗报》发行人玛蒂厄?科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他们报纸的网络版也将尝试“记者博客”这类新东西,一来可以增加报纸的个性,二来提高读者的参与性。 法国很多政界人士对博客也钟爱有加,甚至将其作为自己与民众沟通的有利工具。法国总统的热门候选人、内政部长萨尔科奇就特别喜欢通过博客网来了解民意。法国社会党的美女政治家罗雅尔也是总统的热门候选人,她也有自己的博客,人们每天都能看到关于她的各类信息和照片。 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方式SNS自2004年以来在日本迅速流传开来。SNS兼具博客的功能,但与博客相比更强调小团体和个人的空间。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集结对某个问题感兴趣的人展开讨论,因此广受年轻人的欢迎。Mixi是眼下日本网民比较关注的一个网站,“mix”代表交流,“i”代表人。它的运作方式完全采取邀请式,通过友人发邀请才能加入其中。由于加入自己的小团体的人多是认识的,所以在网上交流有更多的亲近感。个人网页分为“我的圈子”和“个性团体”等几个部分。自己的圈子中的成员多是朋友,也有通过朋友的介绍而成为网友的,有的则是在网上投石问路,因志同道合而加入对方的圈子。这种方便小团体交流的网站并不全是免费的,也有一小部分是收费的,收费的网站可以有条件通过广告从商家得到广告费。 在Mixi网站上,与中国话题有关的小团体不少,向往中国者大有人在,他们一起谈论中国食品和自然风光等。记者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Mixi,认识了几位叫“喜欢中国”、“热爱中国”等的网友。一些网友颇有绅士风度,在评论记者的网络日志前,先发来一封信:“我可以在您的日记后写几句话吗?”在得到许可后方发表评论。日本人平时很难向他人敞开心扉,在网上的小范围交流就可以少一些顾忌,所以SNS的交流方式很受日本人欢迎。有趣的是,日本网民的头像多是动物图片或卡通形象,真实的形象却深藏不露。 中国互联网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信息服务部主任王恩海告诉本报记者,总的来说,中国网民的群体特征是:男性、未婚、30岁以下、学历在本科以下、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含无收入)。尽管中国网民绝对数较大,但在人口中的比例仍很小,仅为 8.5%,甚至落后于越南。老年人上网在中国来说比较少见,而在美国则相当普遍。 王恩海指出,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应用,特别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应用还不够。发达国家对先进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很大,这使得它们在互联网接入、应用、安全、信用等方面比较领先,这也是促进发达国家民众上网的主要因素。不过,10 年前,美国网民的数量还占到全球网民的2/3,现在只有大约1/4,说明其他国家在网络使用方面正在快速地赶上美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大了在信息技术的投入,个体消费者网上购物也越来越普遍。根据赛迪顾问公司的统计,中国电子商务交易继2004年73.7%的高速增长之后,2005年电子商务逐渐步入稳定增长期,比2004年增长了41.7%,而美国去年较前年的增长为24.5%。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后劲是很足的。(记者 李宏伟 段聪聪 驻美国特约记者 钟 翔 驻法国特约记者 唐惠颖 驻日本特约记者 林雪原) 国家 网民人数 美国 1.52亿 中国 7200万 日本 5200万 德国 3200万 英国 3000万 韩国 2460万 法国 23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