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zt *西方对中国援非的理解误区*
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的国际开发项目教授戴博拉.布罗蒂格姆(Deborah Brautigam)在最近出版的新书《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The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当中说,西方舆论关于中非关系的辩论很少基于确凿的事实,中国政府的守口如瓶进一步助长了主观推测和臆断,加上媒体的不求甚解和以讹传讹,因此造成人们对中非关系存在严重的理解误区。
在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行的新书介绍会上,这位美国研究中非关系30多年的美国学者布罗蒂格姆举例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往往被用来当做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证据;但事实上,中国的经援规模常常被夸大。
她说:“世界银行在去年的报告中说,从1960年到2006年,中国总共向非洲提供了4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我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马上感觉这和实际情况相差很多,因为我以前出版的一本书专门探讨中国对非援助。进行了一番调查后,我发现世行报告引用的数字来自于道琼斯新闻对温家宝访问非洲的报导。而实际上,温家宝那次访问提到的数字是44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能源领域投资迅速增加。如今,从西非的加纳到南非的博茨瓦纳,从东北非的苏丹到中部的刚果,中国能源企业几乎无所不在。锁定能源供应被很多评论者认为是中国进军非洲的首要目标。
布罗蒂格姆教授认为,石油和矿产品在中国非洲战略中的确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能源投资并非中国在非洲投资的最重要领域。
她说:“能源是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很大一部分。但我们也有很多证据显示,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包括很多其它方面,其中一项是基础设施合同。据我的估计,最近几年中国在非洲签署的基础设施合同额度远远超过其它合同。比如2008年,中国公司在非洲签署的基础设施合同达到400亿美元,营业额达到200亿美元。”
此外,布罗蒂格姆说,从无偿援助、无息、以及低息贷款等经援项目来看,尽管中国商务部负责提供的这些援助款项从数额来说不算大,但是从分布来看,非洲50多个国家中除了台湾建交国以外都获得了这些援助,经援分布程度比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更为均匀。因此,布罗蒂格姆教授认为,政治因素仍然是中国在非洲活动的一个主要考量。
*中国援非模式的正面意义*
中国和非州的外交关系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曾经大力支持非洲大陆的独立运动。从60年代开始,随着建交国数量的增多,中国开始向非洲提供各种经济、人员援助和技术扶持。中国在70年代初争取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过程中得到很多非洲国家的支持。但近年来,中非经济交往越来越多地采用“能源换贷款”模式。
曾经在1998年出版《中国援助和非洲发展》一书的美利坚大学布罗蒂格姆教授在她的新书《龙的礼物》中指出,这种模式减少了经济援助被收援国当权者贪污的可能。
她说:“和西方对非洲提供的贷款相比,中国给非洲的巨额贷款更不容易被贪污。我在书中指出,这种由资源支持的基础设施模式提供了一种制约机制,具体说,就是根据贷款协议,贷款用于的基础设施项目由制定的中国公司来实施。这样,资金就被锁定在开发支出上,贷款事实上从未离开中国。日本几十年前向中国提供的开发项目贷款也是采取这种模式。”
布罗蒂格姆教授强调说,她在新书中对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描述。她说,国际舆论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活动中违反劳工标准、缺乏社会责任、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等很多方面的指责都是真实的。但是,她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
*借助中国援助推动非洲增长*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非洲增长项目主任厄内斯特.艾利易提(Ernest Aryeetey)说,中国在非洲究竟是救世主还是殖民者这个问题并非非此即彼。如果询问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主、学术界、或者普通民众的话,得出的答案肯定截然不同。事实上,中国的形像在非洲不同国家也不一样。
艾利易提认为,对于非洲人来说,与其辩论中国给非洲带来的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不如探讨如何借助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的扩张来推动非洲大陆的增长。
他说:“我的观点是,新兴经济体为非洲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出口市场,这对于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多元化是否会继续? 中国的扩张是否会为非洲创造更多的出口市场? 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艾利易提说,尽管过去10年里中国和非洲的贸易和投资规模成倍增长,但几乎没有中资企业愿意和非洲企业建立合资和合作的伙伴关系。艾利易提认为,如何帮助非洲企业提高竞争力应该列入双方经济对话的讨论范畴。
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的国际开发项目教授戴博拉.布罗蒂格姆(Deborah Brautigam)在最近出版的新书《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The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当中说,西方舆论关于中非关系的辩论很少基于确凿的事实,中国政府的守口如瓶进一步助长了主观推测和臆断,加上媒体的不求甚解和以讹传讹,因此造成人们对中非关系存在严重的理解误区。
在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行的新书介绍会上,这位美国研究中非关系30多年的美国学者布罗蒂格姆举例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往往被用来当做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证据;但事实上,中国的经援规模常常被夸大。
她说:“世界银行在去年的报告中说,从1960年到2006年,中国总共向非洲提供了4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我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马上感觉这和实际情况相差很多,因为我以前出版的一本书专门探讨中国对非援助。进行了一番调查后,我发现世行报告引用的数字来自于道琼斯新闻对温家宝访问非洲的报导。而实际上,温家宝那次访问提到的数字是44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能源领域投资迅速增加。如今,从西非的加纳到南非的博茨瓦纳,从东北非的苏丹到中部的刚果,中国能源企业几乎无所不在。锁定能源供应被很多评论者认为是中国进军非洲的首要目标。
布罗蒂格姆教授认为,石油和矿产品在中国非洲战略中的确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能源投资并非中国在非洲投资的最重要领域。
她说:“能源是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很大一部分。但我们也有很多证据显示,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包括很多其它方面,其中一项是基础设施合同。据我的估计,最近几年中国在非洲签署的基础设施合同额度远远超过其它合同。比如2008年,中国公司在非洲签署的基础设施合同达到400亿美元,营业额达到200亿美元。”
此外,布罗蒂格姆说,从无偿援助、无息、以及低息贷款等经援项目来看,尽管中国商务部负责提供的这些援助款项从数额来说不算大,但是从分布来看,非洲50多个国家中除了台湾建交国以外都获得了这些援助,经援分布程度比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更为均匀。因此,布罗蒂格姆教授认为,政治因素仍然是中国在非洲活动的一个主要考量。
*中国援非模式的正面意义*
中国和非州的外交关系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曾经大力支持非洲大陆的独立运动。从60年代开始,随着建交国数量的增多,中国开始向非洲提供各种经济、人员援助和技术扶持。中国在70年代初争取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过程中得到很多非洲国家的支持。但近年来,中非经济交往越来越多地采用“能源换贷款”模式。
曾经在1998年出版《中国援助和非洲发展》一书的美利坚大学布罗蒂格姆教授在她的新书《龙的礼物》中指出,这种模式减少了经济援助被收援国当权者贪污的可能。
她说:“和西方对非洲提供的贷款相比,中国给非洲的巨额贷款更不容易被贪污。我在书中指出,这种由资源支持的基础设施模式提供了一种制约机制,具体说,就是根据贷款协议,贷款用于的基础设施项目由制定的中国公司来实施。这样,资金就被锁定在开发支出上,贷款事实上从未离开中国。日本几十年前向中国提供的开发项目贷款也是采取这种模式。”
布罗蒂格姆教授强调说,她在新书中对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描述。她说,国际舆论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活动中违反劳工标准、缺乏社会责任、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等很多方面的指责都是真实的。但是,她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
*借助中国援助推动非洲增长*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非洲增长项目主任厄内斯特.艾利易提(Ernest Aryeetey)说,中国在非洲究竟是救世主还是殖民者这个问题并非非此即彼。如果询问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主、学术界、或者普通民众的话,得出的答案肯定截然不同。事实上,中国的形像在非洲不同国家也不一样。
艾利易提认为,对于非洲人来说,与其辩论中国给非洲带来的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不如探讨如何借助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的扩张来推动非洲大陆的增长。
他说:“我的观点是,新兴经济体为非洲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出口市场,这对于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多元化是否会继续? 中国的扩张是否会为非洲创造更多的出口市场? 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艾利易提说,尽管过去10年里中国和非洲的贸易和投资规模成倍增长,但几乎没有中资企业愿意和非洲企业建立合资和合作的伙伴关系。艾利易提认为,如何帮助非洲企业提高竞争力应该列入双方经济对话的讨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