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教宗本笃十六世对巴西的访问终于落下帷幕。这次访问受到大量关注,主要因为拉丁美洲是全球天主教徒最多的地区,而巴西的天主教人口又是世界第一。
更为重要的最近几十年来,原来差不多占人口九成的天主教信仰,在拉美被其他教派尤其是福音派基督教不断“蚕食”,如今只占巴西人口64%。长此以往,天主教在这一重要大本营的多数地位委实堪忧。
这是本笃十六世继任教宗以来首次出访南美,尽管在当地依然不乏人山人海的盛况,但是具体数字却无法令人乐观。《华盛顿邮报》报道,教宗这次在巴西主持的最大一次集会——上周五的户外弥撒,参加人数不超过80万,对比前些时候当地一次同性恋大游行就吸引了300万人。
《纽约时报》报道教宗在访问巴西时最后一次布道,只吸引了15万信徒,远远不到梵蒂冈电台原来乐观估计的百万听众。
大背景是拉美贫富悬殊
天主教在拉丁美洲每况愈下,与梵蒂冈中枢最近几十年来坚持的保守教义和政策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罗马教廷为了赢得对苏联东欧共产主义阵营的斗争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是世上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地区,大量财富集中在极少数巨富阶层手中,而大多数民众生活在贫困之中。
更恶劣的是少数富有阶级运用各种手段来维持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结构。于是在许多基层教士的推动下,所谓“解放神学”应运而生,主张教会应该积极地为穷人争取社会公平和正义,因而有时又被称为“基督教社会主义”。
在1970到1980年代,“解放神学”在拉丁美洲大行其道,成为左翼力量的同路人,同时也成为右翼专制政权的眼中钉,许多教士因此遭到杀害。
但是这正值若望·保禄二世出任教宗、与美国联手将苏欧共产阵营作为主敌的时代。教廷于是一反1962-1965年第二次梵蒂冈主教会议之后的“自由化”趋向,开始严厉批评和制裁拉美天主教会中的“解放神学”派系。
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当时正是若望·保禄二世“清理门户”的主要助手。在罗马教廷和当地右翼政权的双重压制打击下,“解放神学”逐渐退出拉美天主教主流。
但这并不是说“解放神学”从此消失。据《纽约时报》报道,由于拉美社会的两极分化毫无改善,“解放神学”仍然在教会基层享有重大的支持和影响。
“解放神学”具有很大道德号召力,罗马教廷对它的压制,成为主流天主教社会影响日益下降的重要因素。
教会的社会责任提上议程
天主教在拉美遭到福音派基督教“蚕食”的另外原因,也与罗马教廷坚持的保守政策有关。尤其是传统呆板的教会仪式,甚至强调以拉丁文布道等等。
而福音派,则以现代大众商业行销手段来传教。两者对比,对“普罗大众”而言,颇有点类似以西方古典音乐来与现代摇滚音乐争夺听众,输赢自然不难猜测。
另外,拉美近年来民主化的一个新趋向是原来被长期压制的南美土著居民的政治觉醒。
天主教当年的传播,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是依靠殖民势力将土著居民挤压在“十字架和刀剑之间”。本笃十六世却坚决反对“解放神学”人士反省强迫土著信教过程的主张。
除了在爱之病(艾滋病)流行之际仍然坚持反对使用避孕套,以及在堕胎问题上采取极不妥协的传统立场之外,梵蒂冈在贫富对立严重、缺乏社会公平的拉丁美洲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教会在“拯救灵魂“之外,究竟还负有什么社会责任?
按照对《死海古卷》等古代资料的研究,早有学者指出原始基督教代表一种争取社会公平的革命运动。耶稣基督关于“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教导,也是明确的证据。
但是现代基督教特别是天主教,是基督教在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过程中经过所谓“君士坦丁转变”(Constantinian shift)的产物。教会是否应该积极干预社会,因此成为很有争议的问题。
看起来,在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而下一任教宗很可能来自南美的前景下,梵蒂冈迟早必须正视“解放神学”为何在拉丁美洲始终“阴魂不散”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