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从小到大,皮特•哈里斯(Peter Harris)从未想到曾经有过的几份兼职零售经历以及他的购物热情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如今,现年45岁的哈里斯已是亚洲数一数二的高级名牌鞋品及配饰代理与销售商──Pedder Group的总裁。在哈里斯的引领下,公司已将Christian Louboutin、Prada、Yves Saint Laurent、Marc Jacobs以及Chloe等国际一线品牌带到了中国及东南亚地区。
上世纪90年代,出生于悉尼的哈里斯为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家咨询机构从事配饰产品开发的工作。不久他接到了连卡佛(Lane Crawford)的电话,这家总部设在香港的公司邀他参与一个 兴计划,帮助公司重新打造其传统业务项目──百货公司。哈里斯接受了这一邀请,于1993年移居香港,上任后负责女鞋及配饰业务。十年后,他已不仅是Pedder Group的创始人之一,而且还担任其总裁。Pedder Group是一家独立经营的公司,附属于Lane Crawford Joyce Group,而后者则是一家内股公司,专营蓬勃发展的配饰业务。
Pedder Group在大中华(主要指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的45个销售网点开展高端配饰及鞋类零售业务,它的销售渠道包括连卡佛百货公司以及自己的专营店On Pedder及Pedder Red。该公司已在香港、上海、台北、新加坡和雅加达开设了面向高端消费者的On Pedder专营店,今年它们还将落户北京和曼谷。
不过,在Pedder Group连连开店之际,连卡佛却关闭了在中国的三家百货公司。连卡佛表示,关闭的这些商场有的面积太小,容不下全部商品,有的则是在公司2003年进行改革前开设的特许经营店。但是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连卡佛仍全心致力于大中华地区的扩张计划。
如今的Pedder Group年收入已达1.2亿美元左右,而且它也成为Jimmy Choo、Anya Hindmarch、Giuseppe Zanotti以及Stuart Weitzman等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座桥梁。Pedder近日已确认,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北京和上海开设独立式旗舰店经营这些国际鞋品和配饰。
日前,哈里斯在香港接受了《华尔街日报》(以下简称WSJ)记者的电话采访。
WSJ: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哈里斯:我上学的时候做过一些兼职工作,这让我有机会了解成人的工作世界是什么样的。工作是用来享受的,而对我来说,我的工作也正是我的兴趣所在。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英国文学,毕业后在澳大利亚教了一年书。虽然我对消费和购物充满热情,但从没想过它也能成为一种职业。80年代中期我搬到伦敦,开始为一家高级鞋店工作,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销售规划以及采买有了更深入的接触。
WSJ:这段时间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哈里斯:在我刚刚踏入零售业时,曾经有两三个人让我受益匪浅。一位是我在澳大利亚工作过的一家大型百货连锁公司的副总裁,还有一位是英国一家商店的老板,他白手起家创建了一家成功的连锁店。他们做生意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他们对所作的事情充满了热情。年轻的时候你往往不觉得他们有多了不起,但现在我才意识到与他们共事的经历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我来说有多重要,他们对我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WSJ:你曾在伦敦和米兰这样的时尚之都工作,那是什么把你吸引到亚洲这块新兴之地的呢?
哈里斯:我之所以加入连卡佛是因为我对他们有信心。他们在香港已经打拼了150多年,从面包店起家,如今已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但在10几年前,公司开始丧失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面对这一局面,公司所有者决心重塑连卡佛往日风采,也就是那个时候他们向我发出邀请。如今连卡佛的 兴计划已见成效,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商场之一。
我想是兴趣和缘分把我引向了这份工作,从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从事零售工作以及喜欢购物的习惯让我有机会了解这个国家,了解这里的人。
WSJ:那你来亚洲后发现这儿的人有什么消费习惯呢?
哈里斯:这里的消费者喜欢商家专门针对个人与他们进行接触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正尝试在商场、产品以及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其中让设计师亲临商场就是一大重头戏。消费者通过与设计师的交流后知道我们的产品其实并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去年我们就邀请了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中的造型师帕特里夏•菲尔兹(Patricia Fields)来到香港和东南亚与消费者见面,今年5月份克里斯蒂安•伦博丁(Christian Louboutin)也将亲临香港。此外,西班牙年轻设计师佩德罗•加西亚(Pedro Garcia)也在受邀之列。
WSJ:为什么在亚洲这种策略如此重要?
哈里斯:在香港的旗舰店中,有200名消费者大概占到了总业务量的20%。我们的顾客通常不是游客,他们大多是本地居民,定期来这儿购物。建立品牌忠诚度是这里服务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尽力与顾客保持紧密的联系。为了表达对顾客的谢意,我们还邀请他们参加店内的各种活动。
WSJ:On Pedder以其橱窗展示及店面设计而闻名,这是出于什么想法呢?
哈里斯:环境是购物体验的一个重要元素。我们的顾客早已习惯了高档宾馆和机场头等仓休息室那样的一流环境,因此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要营造一种与之相匹配的购物环境。陈设奢侈品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在设计On Pedder香港旗舰店时,我们与Tsao & McKown Architects PC的纽约设计师Calvin Tsao进行了合作。装饰后的空间取名为白色大厅(White Hall),面积近400平方尺。白色大厅临街而建,每三周就会完全改头换面,而且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题。现在人们在谈到我们的旗舰店时往往都免不了说起它的装修与设计。整个店面布置中,产品的摆放面积不超过15%到20%。
WSJ:你最喜欢的商业类书籍是什么?
哈里斯:《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书中谈到的策略所蕴含的讯息与日常商业生活十分相关,就团队构建与管理来说,更是值得借鉴。
WSJ:你现在在看什么书?
哈里斯:我正在读《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这本书的作者激励企业摆脱充满残酷竞争的红色海洋,去建立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其实想想在这样一种“少一些你争我夺,多一些自我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工作也挺有意思。
Amy Choz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