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科索沃在没有俄国默认的情况下能否实现独立,而在没有中国积极善意的情况下能否给达尔富尔危机带来人道主义的和政治解决方案?这两大危机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但是其解决之道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否动用其否决权。
比较中俄两国阻碍主要国际倡议的能力没有意义,但这却是理解美国全球实力相对下降而直接导致国际体系转变的有用工具。从这一观点来看,中东混乱的加剧给中俄两国带来了机遇和风险。这些机遇和风险有可能促使两国确定它们在世界上的角色和形象。
关键问题是:俄国是否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而中国在“正确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中国高度自信 俄国缺乏信心
从表面上来看,俄国和中国给人的印象是,当骄傲地宣称“重返”世界舞台之际,它们正在追寻相同的道路。但是这一宣扬对于这两国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中国是一个高度自信的国家。对它而言,所谓“重返”只不过是意味着在缺席两百多年以后重新获得历史上的世界中心地位。毕竟,在十八世纪末,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商品国家,而且,中国自认为是文明的中心,即使不称雄世界,至少是在亚洲无可比拟。
中国重新树立起来的自信建立在其突出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其经济实力并非来自自然资源,而是来源于生产效率和创造力。无论有多大的政治、社会以及经济上的紧张局势,人们还是有对中国“感觉良好”。人们觉得中国取得了进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一个标志时刻,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成就。
除了台湾问题以外,中国在国际体系的转变上首先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耐心发挥作用的国家,它认为举止得体而又被世人认为是全球第二大强国,完全是合理的。
与此相比,俄国对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依旧感到不牢靠。在最近的大国集团首脑会议前夕俄国爆炸性的“修正派”行为表明了克里姆林宫“心怀不满”的本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如此强大,特别是在人口和经济方面,因此俄国人感觉到他们要“有所作为”。对于他们而言,说“俄国回来了”意味着令人羞辱的耶尔辛年代已经结束,而且他们必须耶尔辛与美国平起平坐。
俄罗斯过于依赖自然资源
俄国人并非对冷战本身怀旧,而是思恋冷战结束之际他们所失去的国际地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一个没有战略性挑战者的“超级强权”,因此俄国再一次宣扬其作为“超级大国”地位,而这一宣称并非与事实相符。俄国人不像中国人,他们并未创造经济财富,只不过是利用了其能源和矿产资源。而且,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并不对自身在世界上的地位感到自信。俄国从文化和政治角度而言在欧亚之间徘徊,他们深受自恋本能所害。这一本能贯穿于他们对历史的解读和对未来的观点。因此,俄国现在像是一个“修正派”大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俄国人对于内心认同感到不满足,他们需要更为安全和自豪的变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在不到20年前,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所以俄国无法接受美国在那里单方面部署其导弹防御系统。
当然,西方特别是欧洲人对俄国和中国作出判断可能会表现出选择性的倾向。因为我们趋向于将俄国人视为“欧洲人”(至少是在文化上如此),因此“我们”趋向于对中国不像对俄国那样苛刻。结果,身体上的暴力以及言语上的挑衅文化在普京统治下的俄国扎根,非常令人担忧,而我们却对中国的不良行为即使不是无动于衷,也是怀有更大的距离感。
但是,如果中东局势恶化,构成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集体责任感,那么,如今中俄两国的差别在明天也就不再重要。中俄两国利用美国在从卡萨到喀布尔的范围内不断恶化的困境是一回事;但是,如果局势恶化到整个地区总体上失去稳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多米尼克·莫瓦希, 作者是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创始人和高级顾问,现在担任波兰华沙欧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