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检阅驻港部队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三天的访港行程每天都有主题。前天是亲民、昨天是政治、而今天将是主持仪式。当中,以昨日的检阅解放军驻港部队最重要,向全世界再宣示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胡锦涛昨天在香港的政治活动非常繁忙,以至一些过去也由访港最高领导人主持的活动,如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成立十周年酒会、大熊猫送赠仪式、及参观金管局等,都由他人代劳。
昨天上午,胡锦涛身穿中央军委主席的军服,首先到昂船洲海军基地。在解放军驻港部队司令员王继堂中将的陪同下,他首次以中央军委主席身份在香港进行检阅。
在军乐队演奏阅兵曲下,胡锦涛步入军营,随后向军旗行注目礼,三军仪仗队包括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装甲车方队、以及直升机方队,以整齐一致的敬礼向胡锦涛致敬。
为了隆重其事,参与检阅仪式的1900名部队人员,全部换上新设计的制服,包括军服上显示军阶标志,质料也比以往挺身及耐用。
由今天开始,驻港部队将率先换上新制服,在大陆的解放军反而要在8月1日才会更换制服。检阅仪式后,胡锦涛参观了营地,了解驻港部队的日常生活。
前香港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及曾参与香港特首选举的公民党梁家杰,均获邀进入军营参观阅军,突显胡锦涛的政治手腕。
胡锦涛还在返回酒店后,接见了前香港特首、现任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对董给予高度评价,包括在任近八年,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等。
下午,胡锦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见来自香港各界约200名人士。他在致辞中表示,十年的时间令人坚信,香港会有更美好的未来。香港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和建设好香港。
胡锦涛衷心希望,香港各界人士珍惜目前的良好局面,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促成香港社会和谐。
之后,他又接见了中央政府驻港机构代表及香港中资机构的高级行政人员。然后,他出席了特区政府的欢迎晚宴。欢迎晚宴约有500名嘉宾参加,包括60名立法会议员,但“长毛”梁国雄其后表示,收到港府通知,不获准进场。
在晚宴致词时,胡锦涛强调,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构思一国两制,不仅解决历史问题,更是长期保持香港社会繁荣稳定的最佳方案。
他说,实现一国两制,对香港、中国,以及各国投资者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利。香港是多元化社会,香港要稳定发展,必须要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希望各阶层及不同背境的人士,爱国爱港,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共同为促进及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努力。
胡锦涛特别提到 香港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栋梁,是香港的希望。因此,应加强香港和中国青少年交流,也要重视青少年的国民教育,令爱国精神薪火相传。
在香港提出四点希望
在2004年12月澳门回归五周年时,胡锦涛对澳门特区政府和各界人士提出四点希望:第一,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政府的管治水平;第二,要集中精力,大力促进澳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要着眼长远,加紧培养澳门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第四,要维护安定,努力建设包容共济的和谐社会。
这次,他在香港也是提出四点希望:第一,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实施“一国两制”,严格地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第二,忠实地履行“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第三,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第四,加强团结,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形成良好的团队作风。
两者最大的分别是,今天的胡锦涛更强调以法施政。因此,有学者指出,今后在跟香港泛民主派就 普选议题的争议上,北京将会大打法律战。
如今“井水”与“河水”相连
十年前,香港回归前夕,中国国家前主席江泽民说:“我搞我的社会主义,你搞你的资本主义,井水不犯河水……”
选择不移民(不出走)的香港人,面对回归,坚持不后退,却不知前往何方。他们感到彷徨、空虚、反叛。
在井水与河水之间,隔着两重关口。前香港政务司长陈方安生曾反对24小时通关,然而今天,皇岗口岸全日畅通无阻,充分体现中港两地相连的关系。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副教授王家英指出,随着中港经济整合而产生的政治效应,“水乳交融”才是目前两地关系最贴切的形容词。
回归十年,香港人到中国公干,以至举家北上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一些香港人,过去较为抗拒北上,是因为“恐共”,现在却纷纷改变态度,把握机会北上大展拳脚。
北京对港人不信任?
不过,十年来北京曾为香港《基本法》三度释法。有人认为,勉强来说,可以把头一次的释法,强调为“居港权释法”,是为香港人口政策着想。但是,第二次及第三次的释法,就未免太过火了。2004年的第二次释法,是对香港政制改革的解释,谁都知道是因为2003年的50万人“七一游行”之后,北京对港人不信任的反弹。一年后,北京的第三次释法,仅是为了补选特首的任期是两年还是五年加以澄请,显然是北京连香港特首也不信任。
香港回归初期,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北京遵守不干预香港的承诺。但五、六年之后,北京由“完全不管”,变成“事事都管”,甚至重申“中央给香港多少权,就有多少权”。
对此,香港人感到无奈。十年人事几番新,今天中港关系更紧密,而香港的社会环境,也加速“去殖民化”。
十年间,港人曾经历金融风暴、楼市泡沫爆破、负资产、失业、沙斯肆虐、和50万人上街游行;同时,又享受了恒生指数冲上2万2000点、港股集资额全球第二、CEPA(更紧密经贸安排)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使经济迅速复苏、及有港人当上世卫总干事等。
香港回归十年,港人就像坐了一趟过山车。未来十年,不知会坐什么车。
“看着《老港日记》,我哭了”
转眼间,香港回归中国十年。
过去一星期,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举办了多姿多彩的活动。与十年前一样,除了必须去的采访外,我并无走入人群中去“庆祝”或“请愿”,而选择了和家人静静度过。
唯一例外的是,曾主修传媒学(电影研究)、热爱电影的我,走进戏院看了两部与我(和大部分港人)引起共鸣的电影,这就是《千言万语》和《老港日记》。 两部电影都是香港回归后的制作。第二次看《千言万语》,看后仍是感慨万千;至于《老港日记》,则是献礼给香港回归十周年的首轮电影。与许多现场观众一样,看着看着,我哭了。
过去十年,香港的政治形态完全不变,基本上还是“泛民主派”与“爱国爱港”两大阵营在对抗。
《千言万语》拍出了“泛民主派”的产生背景;而《老港日记》则道出了“爱国爱港”如何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忠诚。
其实,“泛民主派”和“爱国爱港”都是为民请命。所不同的是,一方站在香港立场;而另一方则坚持先爱国后爱港。经过这么多年的对抗,两大阵营都呈现疲态,甚至是双输。
在《千言万语》中,一群社会运动分子,意图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香港殖民土地上,搞“忘记”、“革命十年”、“不会忘记”的街头社会运动,结果感到处处碰壁和被压制。
对于他们的生活片断,我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八十年代初刚当上记者时,我几乎每天都和他们见面。
我也曾探望过艇户,也采访过“水上新娘”、“无证妈妈”、 “刘山青事件”等。当然,我也认识被称为“甘仔”的甘浩望神父。
至于《老港日记》中的人物,对我来说就更有亲切感了。因为,我的成长经历跟主角“老左”差不多,也认识许多“丹心一片”的老师、或工会的一些大叔大嫂 。
电影中的老左,在经历了四十年风雨,眼看香港发展得愈来愈繁荣安定之际,却愈来愈发现自己原来显得过时和失落。 跟老左不同的是,我不但去过天安门,还到过澳洲留学。
两部电影都非常真实地描写香港人的生活,反映了在繁华香港的另一面,其实并非处处黄金,处处莺歌燕舞。当然,也并非处处都是警察和黑社会。 十年前香港回归时,有部分泛民主派人士声言不敢离开香港,担心一旦走了就无法回来;同时,也有一些爱国爱港人士以为,终于可以当家作主了。
他们都错了。
十年过去,原来香港没变。香港人的自由度仍是很大,但争取民主之路,就仍需努力。
香港已回归中国,殖民地成为香港的历史,中国也向资本主义开放。无论老左派和泛民主派,都要在历史中寻找新的交汇点,迈向一个民主的中国和香港。
欢庆 请愿 示威 各团体不同方式表达意愿
今天是香港回归中国十周年,香港一些团体昨日纷纷用不同的方式迎接这个大日子。
在香港体育馆,来自两岸四地的约一万名青年,以及为数三十多个的表演单位和团体,出席了由香港民政事务局、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以及香港青年协会合办的“龙声鼓舞—万人青年音乐会”,一起庆祝香港回归中国十周年。
不过,四百多名前线医生则选择用另一种方式迎接香港回归十周年。他们昨天一起穿上医生袍,由中环遮打花园游行至政府总部,向特区政府递交两千名医生签名,呼吁当局在庆祝回归中国十周年的同时,也要顾及医生的感受。请愿团体“前线医生联盟”主席罗智峰指出,在2000年后才入职的医生薪酬,与2000年前入职医生相比,少了四成,这种薪酬制度令香港公家医院的医生流失率在近年不断上升,导致医生青黄不接。该组织呼吁港府向医院管理局增拨资源,调整整体员工的薪酬,特别是提高2000年后入职医生的薪酬。
另一边厢,支联会、前线及学联三个政治团体合共五十多人,昨日也在立法会议员何俊仁、刘慧卿及梁国雄带领下,由湾仔修顿中心出发,准备游行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塌的酒店示威,要求“平反六四、争取民权”。但他们出发后不久便被警员包围。
香港警方发言人解释,出于保安考虑,禁止游行者前进,并劝吁他们改用其他路线。但游行者不接纳,双方对峙,并多次推撞。直至傍晚,示威者才和平散去。
香港著名精神科医生曾繁光指出,这十年来,随着经济起起伏伏,不少香港打工仔的工作时间较以往长,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家庭生活。据他所知,香港精神科门诊的数字在过去十年大幅上升了九成。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副教授王家英也表示,回顾过去十年,虽然有不少民意调查指香港市民较以往开心,但其实社会的贫富悬殊仍然相当严重,基层生活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改变,仍要面对不少生活困难。
他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港府未来需要制定一些针对不同阶层需要的政策。
陪同胡锦涛到访香港的国务委员唐家璇出席海洋公园大熊猫赠送仪式时表示,大熊猫是友好吉祥象征,北京中央政府继八年前赠送安安及佳佳两头熊猫给香港后,这次再送上乐乐和盈盈,显示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关爱及祝福,也体现大陆人民对香港的关怀。他希望盈盈及乐乐能够为香港带来吉祥欢乐。
即将离任的香港政务司司长许仕仁则表示,相信在行政长官曾荫权领导下的特区政府,会以民为本,在重要政策上广纳民意。“而从各项民意调查显示,本次特首选举,曾荫权以高民望、高提名、高票当选,显示市民认同他的施政。”
-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