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美国的“走狗”、盟友或者伙伴?

作者:大西洋人  于 2007-7-6 11: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英国政府上周改朝换代,布莱尔下台,布朗任首相。在重组后的内阁成员中,最令笔者感兴趣的是新任外交大臣(外长)米利班德,年龄还不足42岁。

  如同很多国家一样,英国外交部人才济济,但压制和埋没人才的现象也很严重,升职或重用都要论资排辈。而现在,如此年轻的外长空降而至,在英国外交界引起羡慕、兴奋或者妒忌都是可以想象的。即便在其他国家的外交圈中,想必也会有不少人顾影自怜,暗自感慨。

外交政策取向值得观察

  米利班德曾任环境部长,在英国国内有不错的名声和口碑,但在国际上却完全是一个无名之辈。作为昔日帝国,英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给人以老谋深算和老奸巨滑的印象,虽然说不上是一贯的外交高手,但至少还是一个颇有心计的老手。可现在,一个没有什么外交经验的新人担此重任,莫非预示着英国外交要改头换面?

  工党上台执政以来,外长职位上已经换了四人。库克上任之初曾经雄心勃勃,誓言要对死气沉沉的外交系统进行改革,但道不同不相为谋。由于和首相布莱尔发生政策分歧,尤其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立场相左,库克只好半途退出。

  其后,斯特劳和贝克特相继担任外长职务,但都显得碌碌无为,没有建树。其原因不在能力大小,而在于外交政策的取向。由于英国对重大国际事务的政策都受制于华盛顿,使得利益为先的传统外交理念被束之高阁,而许多杰出的外交人才更是无法崭露头角。即便再有智慧、再有视野、再有能力,再怎么老谋深算,即使是有头脑的外长最后都会显得没有头脑。

  至于米里班德,道理同样如此。在宣布他担任外长之时,英国外交部里的所谓Young Turks(不满现状的少壮派)似乎都很受鼓舞,指望这位智慧过人、能力超强的年轻外长能够给英国外交带来一番新气象。但是,智慧和能力并非是关键。关键的是,未来几年的英国外交政策,是否能够与过去有所不同?

从不平等的盟友变成“走狗”

  所谓过去的英国外交,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能自主的外交。布莱尔是美国的“走狗”(poodle),他自己并没有否认,而布什总统还曾公开如此称之。但若要追根究底,这种关系还要追溯到丘吉尔时代。

  1941年,丘吉尔与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确定了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从此之后,“特殊关系”便成为战后几十年来英国历届政府的圭臬。丘吉尔的初衷,是要依附在美国身上,借助美国的力量,来阻止大英帝国的分崩离析,或者至少保住英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但现在看来,前者的希望早已彻底破灭;至于后者,英国已落居世界列强的末席,现在还在拼命挣扎。

  不可否认,英国从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中获得了不少利益,但它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沉重。美国的实力越强,“特殊关系”的内涵就越容易变质,英国的地位就越是下降。过去几十年,英国在双边关系中的角色,已经从丘吉尔所希望的“平等伙伴”,变成了不平等的“盟友”,甚至变成了经常摇尾乞怜的“走狗”。

  自二战以来直到今天,与美国建立同盟关系的国家,都为拥有这样强大和富裕的朋友感到自豪。但是,所谓“盟友”,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因为盟友之上还有盟主。尽管双方都要承担一些义务,要有所付出,但在关键时刻,唯盟主利益为大。

  英国作为盟友,为美国作出的最大和最早的牺牲之一,就是在二战结束前夕,在没有自主和不太情愿的情况下,与美国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这份协议结束了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历史,结束了英镑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强势地位,而大英帝国也随之加速消失。当时,英格兰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把这份协议的签署称为美国的“欺诈”。而直到今天,还有一些英国人感到刻骨铭心,将此称为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打击。

依违两可的伙伴关系

  环顾美国的所有盟友,没有一个国家感到与美国有真正的平等。相反,凡是与美国关系最密切,在任何事务上都是意言听计从的国家,结果都会感到伤害最大。英国是如此,澳洲是如此,日本、韩国以及一些新老欧洲国家都有这种感觉。

  当然,人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由于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强国,足以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多数国家与之交往时,从大局着想,在委曲中求全,这是现实的无奈,也是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必须。但是,委曲求全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损害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主体性和民族尊严。假若守不住这一点,那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

  美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盟友关系,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但现在早已落后于世界格局的变迁。相较于“盟友”,国际交往中比较健康的模式,应该是平等基础上的合作伙伴。虽然要做到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但伙伴之间毕竟可以做到依违两可,张弛有度,若即若离,不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维系于人。

  实际上,最近若干年来,美国的某些亲密盟友一直在朝这个方向思考和行动,特别是澳洲。而在英国,外交智囊中近年来也出现了类似的“战略创新”意识,甚至还在酝酿“悄悄的外交革命”。只是由于布莱尔政府在“特殊关系”中陷得太深太久,使得英国外交思维的惯性难以自制。如今布朗在朝,米利班德重任在肩,英国外交能否摆脱“走狗”的宿命,继而向“伙伴”的地位升华?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大西洋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2.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3.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4.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5.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6.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7.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8.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9.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10.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11.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12.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13.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14.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15.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16.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17.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18.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19.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20.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21.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22.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23.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24.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25.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26.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27.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28.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29.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4 18: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