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每次老板邀请保罗•戴尔(Paul Dyer)参加聚会时,保罗总能不冷不热地推托说:“我下次一定来。”
然而,当30多岁的老板邀请24岁的戴尔成为MySpace和Facebook网络社交圈的好友时,戴尔感到难以推辞。从一方面来说,接受网络好友意味着此人可以进入你的私密空间,建立一种办公室同事无法达到的亲密关系,如分享最近和朋友胡闹时头顶灯罩的搞笑照片等。
从另一方面来说,拒绝与同事或老板成为网络“好友”会让人感到不快。就这样,戴尔把老板加入好友,然后把自己空间里所有不适宜的照片都删掉。“我宁可让一些东西转入地下工作状态,”戴尔说,也得让老板加入我的好友圈。
其实,并非只有戴尔感到有些尴尬。他老板也有一些胡闹的照片,比如尝试同时喝下两大杯酒之类的。戴尔不得不做点表面文章,鼓起勇气给老板发讯息说:“我参加聚会时也是个疯狂小子。”在其中一张照片里,他老板身穿粗布西装(“我从没见过那种衣服。”戴尔说道),撇着肩摆出一个滑稽的街舞造型。
那样子简直惨不忍睹。“我为他感到悲哀。”戴尔说道。
和以前的电子邮件和“好友列表”一样,Facebook和MySpace等社交网站给出的“好友”定义覆盖面如此之广,以至于连陌生人都纳入进来。不过,加陌生人为好友还好说,跟那些比陌生人熟悉一些、但又够不上好友级别的人在网络上亲密接触,那才叫怪怪的。
“有陌生人请求加为好友不算什么,”市场研究顾问妮娜•西恩(Nina Singh)说。然而,当她的一个客户加她为好友后,她看到了一张那人光着上半身的照片。“当你看见自己客户的胯骨露在外头时,一定会有点别扭。”
现年54岁的维克多桑舍(Victor Sanchez)是一位资深市场经理。他曾受邀加入一个社交网站,并意外地看到自己一个年轻同事身上刺有海马刺青的照片。“有时候,同事的有些隐私越晚知道越好,最好是永远也不知道。”桑舍说道。
这些社交网站有助于巩固已有的朋友圈子,让朋友之间组织活动、分享照片更加方便,也能让相隔很远的朋友彼此了解近况。然而,这种网站的影响力一旦渗透进办公场所,就会引起不少尴尬,尤其是对那些私生活不太检点的同事来说。试想,能对一个同事这么说吗:“嘿,同性恋,过得很爽吧?”
当老板也加入好友圈时,真正的难题出现了。你是甘愿冒着事业受挫的风险拒绝老板成为网络好友呢,还是甘愿冒着同样的风险让老板看到你在朋友聚会上喝得最醺醺的照片。“一个人所有的社会关系,不管是亲密的还是普通的,都挤进同一个好友圈来。”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人类学助教汤姆•波尔斯托夫(Tom Boellstorff)说道。他正在写一本关于网上社交的书,名叫《第二次生命》(Second Life)。
有个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市场经理被一个律师同事邀请成为网络好友,虽然根本不想在工作时间之外跟他有什么来往,但她不得不接受这份邀请。有一次开完会后,那个律师说自己看了她的网络档案,发现她有男朋友。
“真是奇怪,”这位市场经理说,“我心里想,你上Facebook就为打听我有没有男朋友吗?”
一旦有同事加入好友圈,人们就会觉得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隐私(这其实也是对同事的一种冷落),或者删掉网络档案中的一些敏感信息(这就好比把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藏在床底下)。上文那位市场经理删掉了自己在大学时拍的喝酒照片──她双手举起一个小啤酒桶,对着出酒口猛灌啤酒。
有些公司招聘人员时,在考虑给予面试机会前,会毫无愧疚地在网络上搜索应聘者的资料。“我们会用谷歌(Google)搜索一下,也会在MySpace上搜索应聘者的资料。”律师凯洛琳•科尔特(Caroline Kert)在谈到招聘工作时说。
在搜索信息时,科尔特主要关注应聘者有没有跟以前的公司发生冲突,有没有泄漏过公司的商业秘密。她说自己从来不会因为看到应聘者穿着比基尼的照片就产生反感。科尔特也经常参加“野人狂欢节”(Burning Man Festival),她在MySpace的个人空间里也有自己做类似事情的照片。
劳埃德(J.D. Lloyd)是名法律系学生,身高6英尺2英寸,体重250磅。他去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由于不想冒任何风险,他删去了个人空间中身穿一件紧身棒球衫的照片。“那件衣服太紧,”他说,“有几张照片可能露出了我的肚子。”
以前,公司要求员工不得将个人生活带入工作中来;但现在,有些老板巴不得想了解员工的私生活。23岁的数据分析员瓦莱丽•朱厄特(Valerie Jewett)不得不把老板加为好友,但其实她很想让个人生活与工作生活井水不犯河水。
她说,我老板人不错,但快四十岁了还想装嫩,实在让人哭笑不得。那个老板在朱厄特的个人首页上留言说:“哈哈!我在这里找到组织啦!真是超级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