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文章---陈冰(伦敦)深圳和香港能否全面“无缝对接”?

作者:大西洋人  于 2007-8-22 12:5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8月15日,深圳福田口岸正式开通,从深圳到香港九龙落马洲只要走过240公尺的桥路就到达。在深圳一方,不仅商家看好口岸开通后带来的商机,而且中国银行也开设了外币兑换点,在私下兑换风气之前抢占市场。

  这是“香港模式”登陆中国内地的一个显著迹象,规范化的市场体制和法制化的社会组织,都在银行设置的小小外币兑换窗口中展露风情。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和深圳的政府高官都将福田口岸的开通视为“深港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是继深圳湾口岸开通后口岸的又一盛事。”

  实际上,随着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来临,深港间的合作力度和速度都在加快,“无缝对接”不仅是一个经济术语,也是一种政治期待。今年7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深圳湾口岸开通仪式,深港两个特区的高级官员都在称赞跨海大桥——西部通道实现了深港“无缝对接”,中国首次采用的“一地两检”通关模式把深港跨境服务融为一体。

  8月13日,以共建国际大都会为主题的“港深合作论坛”在香港举行。“香港向北、深圳向南”,是深港两地从民间到官方对合作前景的共识。尽管论坛强调“港深大都会”如果能实现,到2020年深港两城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万1100亿美元,仅次于纽约、东京,排名世界城市第三位,但从香港方面主动提出给深圳200多万户籍居民自由出入香港的政策建议,以及学者们呼吁把“深港大都会”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深谋远虑来看,“无缝对接”都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

深港具备全面对接的条件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验室,深圳特区建立27年来始终把香港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镜面,成功地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路向作了诠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写进宪法。在这个过程中,深港两地的经济联系几乎难分你我,产业结构相互补充,两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水乳交融,就连工薪、房价、物价这些日常生活的指标都在逐渐趋同。

  两地“无缝对接”最显著的标志还在于交通上。从香港任何一个地铁口下去,转几趟车,都可以到深圳。而按照深港合作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深港两地机场、铁路完全接轨,两地机场将联系成超级航空港。随着深圳地铁网的进一步扩展,深圳的地铁口也能和香港地铁接驳,换趟车就坐在香港地铁上了。

  从文化上来看,香港在历史上本来属于新安县(即后来的宝安,现在的深圳),深港两地的民俗和思维习惯是同根的。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经济体制、司法体系和政府运作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同样增加了普世价值色彩,遵纪守法、表达自由、宽容社会、多元文化均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成为亚洲最自由、最民主、最有秩序的城市之一。而深圳特区的发展也是以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经济市场化、文化国际化、环境绿色化、社会宽容化方面均有不俗的成就。有些方面深圳还超过香港,比如落实公民文化权利、免费开放市属文化场馆、确立文化立市战略等。

深圳特区新的历史使命

     从经济、文化、社会心态和生活方式来看,深港的日渐趋同是不争的事实,就连立法权这样的重大政治问题上,两城也很近似。要说差别,则是政府运作的形式不同、言论自由的程度不同和民主法治的模式不同。从大众生活的角度看,深港间的差距在于香港居民持港澳通行证可自由进出深圳,而深圳居民进出香港则要花15天时间办证。

  这种差别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并不意味着深圳没有政治改革的尝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为解决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汇率不能自由浮动、资金不能自由进出等问题,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曾准备发行特区货币,票样都印出来了。尽管特区货币因经济考量而没发行,但深圳改革胆识还是值得称道。纸币上的图景是黄帝像而不是政治领袖头像,显示了较强的国际视野。

  1988年,深圳又进行了“移植香港经验, 建造内地香港”的政改尝试,国家体改委派小组到香港考察,提出包括移植香港的法律、设立深圳行政首长等建议。这些建议虽未完全变成现实,全国人大却也给深圳授予立法权。此后七八年时间的努力,深圳基本上建⑵鹆擞胂愀酆凸?手饕??锰厍?妥杂擅骋浊?姆?上嘟咏?蛉谕ǖ牡胤椒ü嫣逑怠?p>  2003年,深圳市政府根据中共十六大报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再度进行政改尝试,广泛吸收香港和欧美的成功经验,筹划打造一个决策、执行、监督“行政三分制”的全新政府架构,从而形成权力制约机制,提高政府效率。这项革命性的政改方案公布后,在国际上引起非常正面的反响,被视为中国积极接纳世界先进文明的具体步骤。

中国政改“先锋城市”

  这项本该再度显示深圳特区之“特”的改革计划最终因各种原因而搁浅,使得深圳成功地在经济、文化和移民社会方面为中国改革做出示范后,没能在政治改革上再领风骚。但是现在,随着“深港大都会”构想的提出,深港全面实现“无缝对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政改上创制新经验,可以说是深圳特区新的历史使命。

  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战略构想,似乎与中共在十七大后加快政治改革步伐的信号是相互辉映的。虽然“港深合作论坛”没有讨论政改议题,但中国的政治改革总是要选择一些城市“先实验后推广”,这是经济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让深圳去担当政改的“实验室”,不仅具有地缘优势,而且与这个城市到2030年建成“全球性的先锋城市”的目标相一致;不仅能更快更好地促进“深港大都会”的形成,而且会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推进民主法治、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范本,对中国统一也同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香港回归十年的成功经验表明,最大限度的政治宽容和自由,并没有导致香港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更没有引发内地社会的不安。如同《联合早报》评论员杜平所言,成功的香港模式应该走出实验室,惠及内地。况且,民主、自由、法治、人权、多元社会等理念,已被中国的执政党认可为“人类文明成果”而加以推广。

  如同经济改革一样,进行政治改革是一场漫长的探索过程。即便香港模式率先在深圳实验,也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因此,深港两地政府提出“先易后难”、“分步推进”、“脚踏实地”的战略步骤,是很稳健和严肃的。而这个“深港大都会”中,当然也应该包含政改内容。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大西洋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2.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3.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4.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5.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6.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7.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8.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9.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10.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11.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12.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13.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14.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15.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16.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17.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18.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19.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20.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21.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22.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23.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24.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25.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26.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27.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28.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29.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3 16: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