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独立报 :美国“修理中国”的难看一面 想到结局就不寒而栗
上周一名商人在自己的工厂上吊。这个新闻迷失于持续的市场骚乱当中,但它例证性地说明全球市场酝酿中的一个大故事。这名男子在广东省一个小镇经营企业,他高度成功的公司处于中国进口品渗透美国的前沿。但是,他的产品被发现含有铅油漆。他是美国“修理中国(China-bashing)”的最新扭曲中的受害者。
在美国,修理中国似乎是政治好办法。最近的美国民调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声称他们把中国视为国家的敌人。但中国的问题需要放在一定的背景下看,而且一定不要引起一轮全球保护主义。
现在有两种危险的暗示。首先,中国残酷的当代资本主义本质,以及它对降低成本的沉迷,可能令事故发生。在美泰召回后,中国外交官赵宝庆(Baoqing Zhao)指出在中国也不乏有安全问题的美国产品。你有没有想过你会看到美国指责中国太资本主义的日子?正如赵宝庆所言,任何经济体当中都总会存在流氓公司。许多有铅污染的例子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供应商。
流传在美国的第二个暗示是中国的监督系统达不到美国的标准。中国人自己承认他们有问题。但至少他们为此做了些事情。中国在收紧工厂检查体系,超越美国的标准,而且给出一些特别的中国式的惩罚。美国批评家可能还能想起中国原国家药监局长郑筱萸最近被处决。
目前的歇斯底里只是20世纪经济大国和21世纪经济大国在关系日益恶化之路上走出的又一步。我(作者:Chris Walker)想到结局就不寒而栗。
中国商务部高官北京记者会批美国不积极合作
面对美中贸易摩擦,中国官员星期四指责美国最近采取的措施有“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并批评美国没有与中国进行积极合作。
中国商务部星期四在记者会上散发的一份报告说,今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美国国内媒体热炒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美国国会先后提起28起涉华经贸议案;美国商务部扩大了对华出口管制范围;以及美方对中国铜板纸等5种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希望通过磋商和交流来解决贸易纠纷:“最近一个阶段,美国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而且对中国提出的一些磋商要求,可以说没有完全地考虑。特别是在一些案子上,中方是积极地同美国开展合作,但是美国却把中国的一些应该说完全符合世贸组织有关规定的事情诉诸世贸组织。”
*华盛顿报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
华盛顿抱怨说,中国在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方面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美国对华贸易长期以来存在巨额逆差,至今无法解决;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导致多宗产品最近被召回,如宠物食品、儿童玩具等。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制造基地,生产厂家有近8000个,就业人口超过300万。2006年全球玩具贸易额为157亿美元,其中中国就占了45%。
从今年6月开始,美国公司开始大规模召回中国生产的玩具。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说,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展开了调查。他说:“在3次大规模召回涉及的2100万件玩具当中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属于所用的涂料和油漆含铅超标的问题,这一类大概有300万件,占整体召回数量的14%。”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
高虎城说,第二种情况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今年5月公布了一项新的更为严格的针对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标准,而被召回的大部份中国玩具都是2007年以前生产和销售的,当时是符合美国标准的。高虎城还批评个别媒体以偏盖全、蓄意炒作、夸大事实。
其实,对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不仅限于美国,也不仅限于国外,中国本国民众也十分关心。一名北京市民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的老百姓吃不到什么真正健康的东西了。蔬菜有农药残留,这也不算什么,司空见惯了。特别是一些电视台做虚假广告,比如说,一些保健品、药品、健身用品,吹得挺神。好多都逐步爆光了,都是假的。”
为了提升国内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心,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系列节目,题目是《相信中国制造》。金融时报说,它反映出中国领导层不断加深的忧虑:尽管国内限制了对相关丑闻的报导,但是海外媒体大量的有关劣质中国产品的报导,已开始在国内产生政治影响。
在星期四的记者会上,中国贸易官员试图为中国产品正名。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说:“我们每天几乎是一个小时就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的商品。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中国的产品从根本上、从主流上质量是不可靠的,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和中国制造的美誉的。”
中国官员表示相信,通过中美各界的共同努力,两国能够克服当前经贸关系中的困难和挑战。
[
本帖最后由 Atlantician 于 2007-8-23 09:3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