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梅华
近期,媒体上有不少关于中国软性力量崛起的评论。这里要讨论是另一股异军突起的软性力量——韩国。
笔者从事的并非历史专业,但是自从23名韩国志工被塔利班武装分子绑架成为人质而引起各方面的议论后,颇有所感,希望能够借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具建设性的讨论。
近十年来,韩国在各经济领域都有超凡的表现。韩国的手机、汽车、电器用品、化妆品、服饰等分销全球各地,而它的产品已经可以媲美日货,不再与劣等货挂钩。
在短短的数年间,首都首尔已跃升为全世界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把原本高居首位的日本东京抛在后头。
韩国在发展硬性力量的同时,软性力量也跟着崛起。随着韩剧在各地的转播,韩国的流行文化也以汹涌澎湃的姿态席卷亚洲各国,影响了亚洲的华人社群。
全情投入令人侧目
今年7月中旬,我到韩国的首尔参加一个基督教的特会,结果有了新的发现:即使在宗教界,韩国也是以风起云涌的架势,影响了全世界的教会。
怎么说呢?单就我参加的特会的来说,它就吸引了5000多名散居全球各地的华人基督徒。除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中国外,就连远在澳洲、美国、东欧的基督徒都蜂拥而来。
令人感到纳闷不已的是:每年一度这样的特会不是在其他讲华语的社群居多的国家,而是在一个只谙韩语的国度举行。而每年总有那么多人愿意自掏腰包千里迢迢跑到居住环境颇为贫乏、窘迫的祷告山参加特会。为什么韩国的基督教会对华人信徒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在祷告山,我试图将自己从所处的场景抽离出来,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来阐释眼前的现象,但我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肯定的是:韩国人对信仰的投入和赤诚是充满震撼力和感染力的。
他们的祷告是那么声嘶力竭、全情投入,动作又是那么粗犷无拘、旁若无人。你可以用很理性的视角去批判他们对信仰的疯狂,但又不自觉地被吸引了。
如果你曾经看过韩国慷慨激昂的足球迷在国家队打入世界杯四强后那种摇旗呐喊、鸣鼓助阵的浩大声势,你大概就可以明白我所说的震撼力。
在我看来,能够翻转、影响世界的就是那样的软性力量。因此,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令我震撼不已的既不是首尔郊外著名的祷告山,更不是雄伟壮观、全世界会友最多的汝矣岛教会,而是韩国的基督教会所发挥的影响力——那股影响力不单是国家性,而且是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
往后应抱生命感化的态度
一名特会的主讲者透露,韩国目前大约有两万名宣教士散布世界各地,到了2010年,教会将会差派5万名宣教士进行跨国界的布道工作。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韩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差派最多宣教士的国家,这还不包括进行短期宣教的志工。他们的目的地绝大多数是回教国家。他们相信,在基督的爱的感召下,基督徒将和第一世纪的宣教士一样,是抱着爱人如己、视死如归的心态踏上不归路。
经过阿富汗事件后,韩国的教会将沉寂一阵子,但决不会一蹶不振。
我相信即使剩下的19名韩国志工都牺牲了,还是会有韩国人前仆后继地迎向前去。只是,他们再也不敢以那么明目张胆、轻举妄动的方式向回教原教旨主义者宣扬福音。
我深盼,韩国教会在遭遇那样的挫折后,对跨国界、跨文化的宣教工作会采取更谨慎小心的态度。他们会学习“驯良像兔子,灵巧像蛇”般地生活在异国异族中。他们不喧哗取宠,不以文化优势或宗教霸权的态度来改造他人,而是以生命感化生命的方式从事教化工作。
20世纪有愿意为马克思主义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21世纪初有以圣战为理由进行自杀性攻击行为的宗教极端分子。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为实践基督的大使命而愿意牺牲奉献的宣教士。这两股代表不同宗教的势力正在进行一场分庭抗礼的较量:一方是以仇恨为牺牲的原由,另一方则以仁爱为牺牲的动力。
到底韩国这一股软性力量的崛起是否能够感化回教极端分子,产生舒缓的作用?又或者它会因此在中东挑起更多的事端,把世界推向另一个纷乱的局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关注探讨的时事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