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坏消息说来就来 [2017/11]
- 郭阿姨的故事(下) [2021/02]
- 郭阿姨的故事(上) [2021/02]
- 宅家笔记之二 [2020/08]
- 郭阿姨的故事(中) [2021/02]
- 住院开刀 [2017/11]
- 我也曾经三十而已 [2020/08]
- 我的陕西北路 [2020/12]
- 过去的十天 [2021/09]
- 新冠云云 [2020/03]
- 做一个无胸有怀的女人 [2017/12]
- 豆豆日记–44 [2018/04]
- 为人父母 [2020/08]
- 豆豆日记–46 [2018/04]
- 豆豆日记–45 [2018/04]
- 豆豆日记–36 [2018/03]
- 年过半百 [2017/12]
- 回上海随笔之二 [2015/05]
- 活色生香石库门七十二家房客之外传 [2021/01]
- 豆豆日记–92 [2018/10]
- 豆豆日记-59 [2018/07]
- 豆豆日记–60 [2018/07]
- 豆豆日记-82 [2018/08]
宅在家里其实也不空,好多人建议我追剧,于是就追上了"三十而已",横竖觉得片名的英语翻译nothing but thirty说错也不错,可是说贴切也不贴切;管他呢,反正本来就是中文电视剧嘛,英语名字无关紧要,再说看看也就是消遣而已,何必认真?与其说我在认真看剧,不如说在看场景,很多街景都那么熟悉,有一个窗户看出去是旧时的上海展览馆。小时候每天早上从邻邨穿出去到展览馆门口排队过马路上学,西哈努克亲王和撒拉西皇帝(那时候叫他撒垃圾皇帝,到今天也没搞明白是哪个国家的)来访,我们都是要折了纸花去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照现在的说法和球队的拉拉队差不多,只不过那时候对身材没有要求。剧情里的养老院是不是那个亲和缘?看着有点像,还有那个酒吧是不是外滩十八号?我觉得是。虽然剧中的灯红酒绿离我的记忆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每剧结尾时那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还是让我觉得亲切,甚至可以闻到油墩子的萝卜丝香。
又扯远了,不是说宅嘛,今天礼拜六终于没人打电话来关心了,希望明天也没有,但早起的问答题照例还是要交的。大致我们宅也是上班的需求嘛,所以也一样有周末的。国内的朋友们说澳洲太落后了,在上海居家隔离的门户上都装一个接触器,只要出去,居委会那边的终端就会响,根本不需要什么警察什么视频检查。我没问具体怎么个装法,想必应该和医院监护老年痴呆病人的sensor是一个道理吧,老人一起床一离开椅子护士站那边就知道了,这个是防摔,那个是防溜,有点意思。我觉得把这个用在防溜上是个省力的好办法,可是老郭说行不通,比如我们家可以有四个出口,有些大房子有好多出口,这么装澳洲政府非破产不可。我倒是也没辙了,转头还是求教上海的朋友,谁知道答案干脆利落: 四个出口街道给封掉三个就可以了!咦!超级简单的减法怎么都想不出来?澳戆澳戆还真不是吹的。
今天下午这边一个朋友也打电话来问我宅得如何,我说蛮好的,延长一点更完美。她是有居家办公的命却并不领情,每个星期自己跑去办公室两次社交社交,也是哦,人都是社交动物,一个人宅可能真要宅出病来的。她说澳洲没希望了,人家落后国家都已经订购了新冠疫苗,更不要说超级大国了,可是澳洲太穷了,政府根本没钱买疫苗。我劝她不要相信那些自媒体胡编乱造,她说那是正规报纸,堂堂正正的悉尼晨锋报,反对党的卫生部长亲口讲的。我问那是新闻吗?我怎么没听说?她说不是新闻,我说那就对了呀,反对党不就是跟执政党唱反调吗?你说东我必说西,不然怎么叫反对党?很多人相信媒体,其实媒体都是喉舌,只是看在谁的手里,比如悉尼晨锋报是左翼报纸,反对党是工党,那不就对了吗?如果看每日快讯报,那信息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那是右翼报纸。所以报纸除了新闻诸如今天有多少新感染者,又有多少人死亡,那些没法瞎编,其他的观点都是可以左右的,电视也一样,自媒体就更不用说了,信息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啊,倒是也不会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