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gkok Post Master Xie Tianhong [2008/07]
- Master Xie Tianhong [2008/07]
- 謝天鴻彩墨畫國際巡迴展"在曼谷舉行首展 [2008/07]
- 中国画家活跃亚太市场---世界新闻报 [2008/08]
- 狮子吼行者的精舍 [2008/07]
- 立足世界前哨 弘扬丹青国魂 [2008/07]
- 国际实力派艺术家谢天鸿入选《画坛五杰》 [2008/11]
- 立足世界前哨 弘扬丹青国魂 [2008/07]
- 旅泰藝術家謝天鴻入選《畫壇五傑》畫冊 [2008/11]
- 天鸿堂艺术空间 [2008/07]
- 谢天鸿为中国驻泰大使馆创作《竹林七贤图》 [2008/06]
- 谢天鸿新创肌理云山彩墨画竹艺术欣赏 [2007/03]
- 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泰国文化厅、泰国国家美术馆 [2008/07]
- 促进中泰文化交流 热心社会慈善事业 [2008/06]
- 不触诸法.毫端無我.空即是色.万法生情.------为艺界悟道者说<艺程> [2007/03]
- 福慧双运求上智,同軆大悲渡有情. [2007/03]
- 谢天鸿新工笔画欣赏 [2007/03]
- 谢天鸿新彩墨工笔重彩花鸟画欣赏 [2007/03]
- 当代国际实力派艺术家谢天鸿教授简介 [2007/04]
- 谢天鸿新彩墨画雪竹艺术欣赏 [2007/03]
- 唯诵文章是無知 [2007/05]
- 谢天鸿新工笔重彩画欣赏 [2007/04]
- 雄才之料必当內充其实也 [2007/05]
- [爱恨和合而生] [2007/04]
- 从传统在创传统的艺术力量----泰国艺坛泰斗李少儒诗书画家对谢天鸿教授的评论 [2007/03]
- 或生于福而弗其福 [2007/04]
- 谢天鸿新工笔画欣赏 [2007/03]
- 谢天鸿新工笔画欣赏 [2007/03]
圣德云: [人愚之最癖是为我见是理。萬法由己量之由是而生。此属心之弗明所至無知故也。凡为余衡量诸物似为尺度者,实则無识也。
蠢愚何以治哉?滅愚之法唯在功学。愚在不其理。出行之蠢,而于读中有案。依师正导则得愚转智也。] 不触诸法 。 毫端無我 。 空即是色 。 万法生情
----为艺界悟道者说《兿程》
国外过年没有特别激荡人心的表征。故而,只好应几位学佛的艺道好友和数位有道艺僧前往人弗海岛三点鱼勾洞中静养。一年未见了,聚在一起谈点心得,和作几幅图画,观看一下日出海景,听一听苍海的呼啸声。偶尔也看一下现代高科技的电脑,电视机传递的世界信息,或者一些娱乐杂谈等,随着些故事情节到世界各国逰览一翻,自得其乐。但这颗肉团心也不可随外边的美好世界所迁转,如如而住于三点鱼勾洞中,光明亦然。
现代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智慧的工具。人们均可利用它再创造人间奇迹,因果关系不断的循环着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人间静土-----地球这个人类世界。于是乎,在世间艺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新产品也应有尽有的展露出来,缤纷于世。个个都可标新立异,称为一代宗师,可说是一件好事了。然而,宇宙艺程时间大师设关颇繁,不容‘艺术家’取巧投机,‘泛滥社会’。设道德,人格,画品而取之,而助之,而兴之。至直成为国之棟梁而用之,社会称赞人人闻而敬佩之。然艺术家者,得誉全球而不执,名震娑婆而如是,明信因果。得悟于慧海無量般若而入世,以無所住而生其心,菩提大悲,以惭愧心助乐有情。出世,入世,再出世,再入世,往返于般若三味光明的人生艺程中。色不翼空。空不翼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
“無我”是阅历,学识和技艺融鑄到一定程度而自然出现的境界,是艺术家们已经取得了成熟的个性艺术后的再追求目标。主要是追求画外之画,是深悟“性理”,明了自我“宇宙”的艺术一体性。即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觉悟本来面目与自然宇宙一体之真源,而成圣者之境界,达到內心世界与大自然的浑然一体性。正如宋代苏东坡所云:“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 。在中国古典画论中,大师们一向强调心手两忘。南北朝时期王僧虔也指出:“必须使心忘于手,手忘于书,心手遺情,书笔相忘,是为求之不得”。 诸如,云云。。。。。。。。。。。。。。。。。。 。。。 《金刚经》所言:[無人相我相]。[一切圣贤皆以無为法而有差别,以是为技,则技礙神,以是为道,则道礙圣,所谓酔达真諦,画由逸。]。。。。。。。。。。。。。。。
正是人的意识,于控不住物的壮况下,不带平常那种娇饰意为的执着,大自然与人性的真实本来面目才会相合,经無住的心底通过笔端跃然纸面。这就把無我的境界宣说的淋漓尽致透彻明朗了。。。。。。。。。。。。。。。。。。。。。。。。。。。。。。。。。。。
好了,愧者不善为文,故也很少为文,因学养不能通古,论今文笔不精,怕立言误人于歧途,反生罪业。更不能以己之点滴学识而夸夸其谈,犯所知障而自误,故惭愧清修远离尘埃之都市,精进参悟[無名大师]無上般若论著妙理于洞府,融会贯通三业自静己意应机化有情而矣。。。。。。文章就让文章家去作吧。 舟可渡人,亦可覆人。文字文章亦復如是。文字可育人识,然文章家知见不正,我执缠身,或者为文未达般若之境界,所做文章也是会误己害人的呀!文者君子思之。。。。。。
通达無我的艺术境界,道路是坎坷曲折的。因为無我境界的产生应有实实在在的艺术成就作基础,这成就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愧者依于[無名大师]所著無上般若论著之一《艺程》修学参悟,受益非浅。不敢藏私,今转载供艺界道友共同参学,希能有所感悟或领悟。乃艺道之幸矣,中华艺术文化雄立娑婆之幸矣。
《艺程》
呼行艺道,途何就之,众历艺程当悟尔。世法亦方圆之归,翼凹凸之旁门。弗就根源,握毫挥毫者众,故徒劳其心,终入盲士者凡,由取艺不內故。持精微之技,望日越十度寒秋,正谓取法于上乃达中乎之道耳。故师表之才则敝高下。择道之行在于缘起。同君一夜盛读十年,亦復如是也。归则易数,与之定事,大有雅风皆为渊学。学则众师,各遵其道,弗以旁闻之学参疑师论。依师当慎,定师必忠。凡盲师無才者,狂简斐然成章,自命不凡,谓人甚高而良奇谤焉。实则尚無问世篇章,世未允诺,反之则自号为家,以膚识矣,学不可履耳。良师持德,虚怀若谷,举世名望始鞭撃器挥,帰叟不倦,终盖世所誉,方堪大家。依上入格,行一道之良教,施之于坚,待荟诸长乃途程法矣。
为学者先参艺派,识之于格,格高境大,气韵生动故。中画者一树多枝,诸家皆藏妙趣,法涉多门,格归四道。《名画禄》记:“画之逸格,最难其侍。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耳”。又载:“大凡画艺,应物像形,其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橱已走,拨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耳。其三论定,画之于人,各有本情。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盡玄微,故目之曰:妙格耳。画有性周动植,学俟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故目之曰:能格耳。”四格之妙各在师法,故尔弗谤偏解。宫室民间各具长焉。唯雕虫斗方,传闻图解,世人有谓之者,不堪大家之流,亦含乎于入家之道,取精去粕受学之为。非为巨家之道矣。
人艺之途,当重文书,诗词歌赋深研益学,久之始悟艺共同源。故昌硕受艺中晚,一举大师,垂名芳世,自非才高识妙,焉能谈奇理之哉!辉世精作,怪当今居之世幾可悬堂品论,皆因文才之功故。艺门建宗之源,独非艺也,文诗皆艺栋,览遊皆艺梁,双基弗築,纵玉瓦金檐,何决楼阁之成乎,幻谈一焉耳。古往今来展观史论,大师之流,無一者弗为德出,弗为文出矣,弗为苦出矣。古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膚,困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艺成之道一復由然,無旁其之途。成者在身歴耳。人云:滴水入舌味百何穷,拜君可识质乎?客云:非也,皆耳闻幻观如是。点滴之因亲当受之于意,方出己有。画论云:“万里奇观,万卷深阅,行外师夺造化,其德生矣,其功见矣,其品高矣,其卷秀矣,故终成大器之源耳。何以故?由亲歷而量人,爱人也德,然由成,经实苦习见闻渊广,实识之才艺出入心体,基堪“末那”乃苦习数载之养哉。故優在时夫鹏志之夺。初入临瞥而不可盲程,定本而取法于上。
今古多玩童胡唠,观高士之妙墨,气韵生动,华滋入廲,自狂抄之,持具挥洒,言称泼伉,良为吾独也,此举笑焉,智者弗习。见其步路者爬行而升,擊技者必先乏其筋骨皮肤之排术,非以何决武坛高士。正谓《道子》门:“华其外而碎其內,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脚故也。”
从艺当深诸学之就。行广闻亦恐歧误,取道者层楼步登,基深內养,始行万里,感诸境入性,吸万物灵便媚于合笔內情之间,可得艺也。
法家羲之书者堪鹅剑之风,得养鹅于公孙之舞。常鹅群细及,动,静,站,卧,行游于晨戌之时,忘食于归餐之顿。观公孙舞剑,变之于速,伉麗于行。张怀歓说:“義之精研体势,無所不工。”鹅体点横真钩具也,钩而化挑,其颈一曲及生弧意耳。肢粗且力,嘴顺撇,逆视捺之。發步凌空,升之飘逸,降则浑矣,转远展羽,开合逰龙之变乎。正谓前人曰:行收笔用运腕之道耳。学观物法,取之于神,非为形也,着形且弗鹅书哉。习者不悟多之歧途。元法家赵氏孟俯临義之《蘭亭序》後跋云:世人但学蘭亭面,欲换凡骨無金丹,世人误道,得表未裏之故。览境取之者在神形变艺,万法如是。表裏虚实才明亚圣。故感物遊歷,焉可乏之。
万法终形,归云师導,依规法矩皆得方圆,弗依师何立大器耳!造艺之程浪击横生,奇单悟翼,则中高下,有志者弗从坎坷为难,高山仰之,景行行止,须然不至,心想往之。故而绝顶之观,众山小焉。求艺者百矣,取之者一难,無志误道之故也。無雄者数途畏难,而方震裂,出差呜呼,行其所错,乃百年之性命告穷归天,而未献優群生,卒之众人也,实附于人兮,为艺者当造就于绩,而優者于险远也。安石《逰裦禅山记》云:“夫夷以近,则逰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而人之所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又云:“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其艺亦然嵌基之实,壮心雄泼,故中庸者安得提婆之才!
[無名大师,言说無名实乃妙谙五明,显密俱通之[中国画坛史無前例的巨匠],人生宇宙之圣德导师也。愧閦有幸於九九年九月在泰国大曼谷俱乐部得见大师。因缘故,後依止大师座前忍辱智慧大仁波切为师,认真听闻,修学無尚般若智慧之法音,论著,受益無量。今将大师论文《艺程》一篇转载,希读者诸君能有所悟是为幸矣。]
[大师之伟大的精神,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桌越的成就,感召天下,许多专家,学者,教授,科学家,艺术家,名道演,高僧大德及军,政,商学界的著名人士,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万里迢迢,皈其门下拜师求学。----均五体投地,讃佩不已。]------(选自美国白宫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主席,哲学博士,文学博士,法学博士,祖炳民教授为大师画集序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