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的华人迟早要被你们害死 [2018/02]
- 罪恶之城(三)色诱(18+) [2015/01]
- 转基因食物的方崔之争(一)方舟子是个门外汉 [2014/01]
- 穆斯林婚礼 [2015/06]
- 罪恶之城(一)菜鸟闯赌场 [2014/12]
- 找女婿就要找这样的姑爷 [2015/01]
- 没有文化(五) [2015/05]
- 那片土地(八)卑贱 [2016/05]
- 海外华人,需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了 [2020/03]
- 罪恶之城(2)拉斯维加斯的秀 [2014/12]
- 爱折腾不是你的错 [2015/10]
- 博士和“不是” [2011/06]
- 毕福剑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5/04]
- 别把崔永元撕逼范冰冰简单化了 [2018/06]
- 海归的姑娘又想“出海”了 [2022/09]
- 药家鑫被判死刑,是舆论影响司法的又一恶果 [2011/04]
- 中国没有女人(一) [2011/02]
- 让人恶心的事和人 [2011/08]
- 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 [2012/05]
- 万恶的美帝国主义,让我重新成为劳苦大众 [2011/12]
- 今晚咱烧饭 [2011/12]
- 牛屎和鲜花(上)戴牛屎帽 [2011/11]
- 女儿的“男朋友”首次登门拜访 [2010/06]
- 中国的学校,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中) [2010/04]
- 中国的学校教育,就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下) [2010/04]
- 听于丹忽悠 [2009/07]
- 主流社会是个什嘛东西 [2010/02]
- 在美国咱遭受家庭暴力 [2010/04]
- 农民领导,永远正确 [2010/05]
- “骚扰”电话带来的家庭地震 [2009/08]
国人的困惑
02/19/2012
中国的奴才文化,表现在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最突出的表现,当是中国的级别文化。从古代的三教九流,到当今的省部级、市局级,老百姓骨子里,无不在心底里掂量着某个官员的职位大小,和自己级别不相匹配的人来往,就会有“高攀”和“低就”的闲言碎语,婚姻生活中所谓的“门当户对”,是对这种级别文化的最好诠释。
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级别文化。小学中,我们就被组长、班长所领导,组长、班长也被一道杠、两道杠所标识,小孩子们为了能够混得“一官半职”,就需要拼命地拍老师的马屁,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得到老师的赏识,也使用了浑身解数,为子女铺平“当官”之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权的用权,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父母和老师这样的“权钱官交易”,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八旗子弟和现今“官二代”、“富二代”的形成,成为中国奴才文化的必然产物,因为,“李刚的儿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是特权阶层,草民们听到“李刚”的名头,自然而然地表示了臣服的惧怕,当我们今天把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的公仆”这块遮羞布彻底撕去的时候,“拼爹”这样的词汇,就成为中国当今奴才文化的最形象的代名词了。
网络上有一则“五道杠少先队员”的新闻,这是一个13岁的初一学生,他在自己的博客里自豪地展示了自己五道杠的“官衔”,却原来,他是“现任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根据中国的级别文化推理,中国少先队湖北省、全中国少先队、中国驻联合国少先队总大队长应该是六条杠、七条杠和八条杠了,笔者给有爱虚荣的人提个建议,您买一件红白相间的条形T恤穿身上,可以冒充宇宙少先队总长了。
来海外的华人,在比较中美文化的时候,往往有一个困惑:XX市长、XX部长,在中国,相当于什么级别的官员?
海外侨社举办活动,接待国内的考察团,经常会邀请美国相关嘉宾,当介绍出席的美国嘉宾的时候,组办方为了能形象地介绍嘉宾的职位,以增加自己的面子,经常会对国内的考察团成员宣布:这位嘉宾,相当于XX市“土地局局长”、“关帝庙庙长”、“小卖部部长”、“存车处处长”……幸亏老美对中国的官员级别不甚清楚,要不然,他们知道自己的官衔成为组办者用来沽名钓誉的招牌,他们一定会象中国官员和专家教授一样,印上各种名不符实的头衔,以获得在中国社区到处骗吃骗喝的通行证,毕竟中国的平头百姓对当官的一直会景仰了脖子,顶礼膜拜呢。
经常听到才来的一些学者问这样的一个问题: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SF(旧金山分校)是不是加州大学分校,是否接受加州大学的领导?对这样的问题,实在难以回答,按理说,既然叫分校,自然接受总校的领导,可问题是,那是中国人的思维,你用这个问题问老美,估计老美会觉得你为什么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了。
海外华人奴才的劣根性还表现在:海外的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谁也不服谁!无论哪个慈善组织、哪个德高望重的个人,都不能一呼百应、马首是瞻,可只要使领馆官员一个招呼,社团侨领都能出钱出力捧场。某市市长竞选,几个候选人在中国人社区都出现了竞选办公室,台上候选人打得不亦乐乎,台下中国人也吵个不停,本来在美国为数就不多的中国选民,还出现这样分裂的态势,难怪老美不拿在美华人当棵葱,敢情咱们自己就是草。由于外国政府不能参与美国的政治选举,要不然,美国大都市的市长,没准都被中国人拿下了,因为,只要中国官员表示一下,华人选民保管投票集中,还积极投票。对这样的奴才文化,习惯了民主平等和独立的老美能不害怕吗?
中国的奴才文化,在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更是炉火纯青,官员们必须拿捏火候,切不可造次。上级官员视察,下级官员必须全程陪同,还必须是相当级别的官员出场陪同,否则,自己的仕途就有了“阴影”,如果中央某部长级钦差造访,分管的省级干部必须到场,该行业的一把手厅长也必须全程笑脸出迎。省长在省内出访,市县长不出面迎接是为“大忌”,除非是活得不耐烦了,这是官场上不成文的规定,有哪一位官员“忽视”了,您就等着自己和祖宗八代“贪污受贿”、“卖淫嫖娼”、“贩卖毒品”、“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被查处了,因为,一个人倒霉,全家遭殃,中国的体制就决定了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拼命往上爬的为官之道,说到底,就是获得保护自己和亲友的权力,为打倒竞争对手、或者避免被对手打倒囤积能量而已。
咱参加过不少美国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对口对位”的官场文化。小到一个小镇(town)的镇长,对联邦政府高官的来临,都表示了绝对的“不恭”,更别说到场献媚了。美国副总统戈尔到某个小镇办事,小镇镇长置之不理,有相识的中国人问镇长,大人物到访,为什么不去迎接,镇长答曰:我是小镇市民选出来的,我只对小镇居民负责,副总统来这里,关咱屁事!
奴才文化的另一种表现是:大学、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军队文职等,也被冠以级别,这就导致了全民族渴望在仕途上往上爬的奇怪现象,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在现代更为明显,海归再有本事,也架不住一个握有权力的小科长、小组长,于是,很多海归纷纷放弃曾经的专业,去周旋和陶醉在官场文化了,海归们现在不是以博导、专家为荣,而是以“X长”、“X主任”而骄傲了。
曾经接待过一个大学由校长领队的大学代表团,接待期间,校长接到国内来电,放下电话,校长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大声地对在场的人员宣布:我们大学被批准为“副省级大学”了,中国到目前为止,只有XX大学、XXX大学等N所大学是“副省级大学”。在场的中国人一起鼓掌,纷纷加入表示祝贺的行列!
这样的文化,造就了具有这样思维的人,那么,这些人对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举家坐经济舱前往中国赴任表示了“不理解”,对总统奥巴马光顾快餐店认为是作秀,自然就有了可以理解的同情了,因为,虽说在那一天,中国的伟人曾经自豪地宣布,你们站起来了,但事实是,你们的腰还是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