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的华人迟早要被你们害死 [2018/02]
- 罪恶之城(三)色诱(18+) [2015/01]
- 转基因食物的方崔之争(一)方舟子是个门外汉 [2014/01]
- 穆斯林婚礼 [2015/06]
- 罪恶之城(一)菜鸟闯赌场 [2014/12]
- 找女婿就要找这样的姑爷 [2015/01]
- 没有文化(五) [2015/05]
- 那片土地(八)卑贱 [2016/05]
- 海外华人,需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了 [2020/03]
- 罪恶之城(2)拉斯维加斯的秀 [2014/12]
- 爱折腾不是你的错 [2015/10]
- 博士和“不是” [2011/06]
- 毕福剑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5/04]
- 别把崔永元撕逼范冰冰简单化了 [2018/06]
- 海归的姑娘又想“出海”了 [2022/09]
- 药家鑫被判死刑,是舆论影响司法的又一恶果 [2011/04]
- 中国没有女人(一) [2011/02]
- 让人恶心的事和人 [2011/08]
- 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 [2012/05]
- 万恶的美帝国主义,让我重新成为劳苦大众 [2011/12]
- 今晚咱烧饭 [2011/12]
- 牛屎和鲜花(上)戴牛屎帽 [2011/11]
- 女儿的“男朋友”首次登门拜访 [2010/06]
- 中国的学校,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中) [2010/04]
- 中国的学校教育,就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下) [2010/04]
- 听于丹忽悠 [2009/07]
- 主流社会是个什嘛东西 [2010/02]
- 在美国咱遭受家庭暴力 [2010/04]
- 农民领导,永远正确 [2010/05]
- “骚扰”电话带来的家庭地震 [2009/08]
运动来了(下)
09/16/2018
09/16/2018
在中国人的固有观念中,对法制、专利、合约等的理解普遍存在滞后迟钝的体验,这种中美文化差异,也体现在这次FBI开展的打击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行动中。正象前文说描述的那样,美国华人学者都签署了“利益冲突”的文件,但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和中国同行的交流有何障碍,往返于中国的很多学者,接受国内同行的招待甚至是金钱的报答,也没觉得对目前从事的单位和项目有实质上的损害,别说是中国人,就是老美也乐于其成。笔者就碰到很多老美专业人士,在收到邀请访问中国后,一改对中国的固有印象,回美后纷纷表示:下次我还要到中国参加“学术交流”,因为,他们被中国的“热情好客”所迷倒,有老美专家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上瘾了,前一年的工作日程里,必然留出了到中国访问的时间表。
在和中国人就此话题交流过程中,笔者在硅谷的朋友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在他的思维里,那位苹果公司前员工张晓朗“偷盗”公司无人驾驶技术相关信息及专利,准备带回国献给自己加入的中国某企业,“这家伙就是傻,他根本不是间谍!”那么,谁才是间谍呢?朋友认为,那位GE的高级工程师郑小清,把公司的资料加密到一般图片中,再把图片发到自己的私人邮箱,那才是“间谍行为”。
持有此类观点的中国人不少,在他们的脑海深处,“间谍行为”往往是政府派出的、以刺探对方秘密资料为目的的一种针对性行为。笔者周围就有朋友这样认为:“那些科研有什么秘密可谈啊,就是发表几篇文章而已,美国就是钱太多了,不浪费了不舒服!”
问题是:FBI会这样理解吗?
中国人来到美国,需要抛弃了“一切有利于”的原则,在美国,一切以法律为准绳!“有利于”的借口,碰上了法律的硬规定,那个时候就是“不利于”您自己了。
在这里去谴责部分华人学者“违规”导致这次FBI的打击扩大化,似乎有失公允,因为,人都是自私的,接受中国大学或者一些研究机构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有名有利,何乐而不为呢?同样,指责中国出台某些政策来吸引高级技术人才回国效劳,个人认为也是没有道理的,每个国家都希望吸引本国科学家为国家服务,假如不提供高薪和优越的环境,有哪个科学家愿意去过一种“苦行僧”的科研生活呢?请不要拿“爱国主义”这块遮羞布来遮掩金钱的魔力,那是少数投机成功者给今天处于困境的后来者吃的“老鼠药”,他们现在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却用自己的高调来“衬托”在美老老实实做科研的中国人“不爱国”,非常为这种伪科学家所不齿。据笔者有限的观察,所有(100%)选择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发展的学者,都是从自身发展和家庭情况综合考虑的结果。
由于FBI这次打击“间谍”行动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中国学者,引发了华人社区的恐慌,但笔者对身边很多学者进行了调查,除了少数单位要求获得NIH资助的“所有学者”(不仅仅是中国学者)进行“和外国政府资助项目合作”工作申报登记,绝大部分单位还没有采取申报工作。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毕竟绝大多数学者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都是纯理论性研究,最后以发表文章为目的的。
在和普通美国人的交流中,笔者意识到这次“运动”的严重性!某日和一老板喝咖啡,我表示了这次FBI在舆论宣传中的误导,“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间谍”,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老老实实搞学问的科研工作者。老板赞成笔者的看法,不过,他反问了一句:我怎么知道你是间谍、还是科研工作者呢?
是啊,在美国疑罪从无、“坏人很难得到惩罚”的法制体系中,近10年被起诉的“商业间谍”案,竟然有52%是华人所为,这也难怪让美国政府警醒,对在美的华人采取了针对行动,这需要所有在美从事科研工作的华人学者警醒了:不要为了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有朋友问:我怎么才能区分“学术交流”和“间谍行为”这个界限呢?
说实话,这个界限还真的很模糊,笔者只能根据有限的法律知识,为了免除FBI的烦恼,提出如下建议。
1、和国内同行进行交流时,千万不要发生金钱关系,尤其是全职在美的学者,切不可接受有薪酬的国内兼职,如果因为您自己名声太大推脱不过去,需要按照在美单位的规定操作;
2、近期尽可能不要回国做相关学术交流,如果需要交流,选择除了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等敏感国的其它国家;
3、如果确实需要到中国交流,尽可能带上你的老板或者上司,让他们做你的挡箭牌;
4、到中国交流,临行前需要做足功课,让你的老板、上司充分了解您此行确实是“学术交流”;
5、任何单位的资料切不可复制到自己个人的信箱或者电脑,以免未来“浑身是嘴也说不清白”;中国来的学者喜欢晚上在家里加班,经常把单位的资料带到家里“通宵工作”,在美国,请你改掉这种不良习惯!
6、近期对中国来的参访代表团或者个人,尽可能安排单位接待科室接待,自己不要擅自接待。接待过程中,请相关人员陪同,避免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参访一些“不宜参访”的项目和地方;
7、对来自中国在自己手下或者实验室工作的访问学者,其科研工作需要“关注”,以免来访的学者不了解有关规定,踩了红线让你“背黑锅”。
(如果读者还有建议,请不吝赐教)
总而言之,近阶段在美的学者还是采取“小心为妙”的策略,如果被冤枉了,毁掉的不仅仅是您个人,还有您全家的“美国梦”。
造成目前人心惶惶的很多中文信息,笔者认为,您需要带着一个思考的头脑来参阅有关信息,有几点可以告诉大家,FBI在案情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不可能向大众披露细节;用人单位对某些学者的处理,也没有义务向公众汇报;被处理的个人,更不可能把自己的行为公布于众,所以,请让“新闻”飞一会儿,待发酵后自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下面,笔者就某一个新闻,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来分析其虚假性。
上图的信息明显就是个虚假的信息,捏造这个虚假信息的人,连美国的法律基本原则都不懂。FBI抓人后,必须走法律程序,一旦证据确凿,会提请检察官起诉,FBI只有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才会放入,不可能和当事人协商,更没资格遣送当事人回国。什么“很人道”、“仁至义尽”,看上去让人忍俊不住。
海外华人属于少数族裔,华人不宜自我互相倾轧,对那些用谣言诽谤他人的海外华人,法律迟早会体现其正义的一天。中国有句古话: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