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的华人迟早要被你们害死 [2018/02]
- 罪恶之城(三)色诱(18+) [2015/01]
- 转基因食物的方崔之争(一)方舟子是个门外汉 [2014/01]
- 穆斯林婚礼 [2015/06]
- 罪恶之城(一)菜鸟闯赌场 [2014/12]
- 找女婿就要找这样的姑爷 [2015/01]
- 那片土地(八)卑贱 [2016/05]
- 没有文化(五) [2015/05]
- 罪恶之城(2)拉斯维加斯的秀 [2014/12]
- 海外华人,需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了 [2020/03]
- 爱折腾不是你的错 [2015/10]
- 博士和“不是” [2011/06]
- 毕福剑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5/04]
- 折腾(二)----晚礼服和工装裤 [2014/12]
- 别把崔永元撕逼范冰冰简单化了 [2018/06]
- 药家鑫被判死刑,是舆论影响司法的又一恶果 [2011/04]
- 中国没有女人(一) [2011/02]
- 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 [2012/05]
- 万恶的美帝国主义,让我重新成为劳苦大众 [2011/12]
- 让人恶心的事和人 [2011/08]
- 今晚咱烧饭 [2011/12]
- 牛屎和鲜花(上)戴牛屎帽 [2011/11]
- 女儿的“男朋友”首次登门拜访 [2010/06]
- 中国的学校,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中) [2010/04]
- 中国的学校教育,就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下) [2010/04]
- 听于丹忽悠 [2009/07]
- 在美国咱遭受家庭暴力 [2010/04]
- 主流社会是个什嘛东西 [2010/02]
- 农民领导,永远正确 [2010/05]
- “骚扰”电话带来的家庭地震 [2009/08]
它告诉了曾经的一段历史
01/06/2023
历史是被现代当权者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普通人很容易被小姑娘的“浓妆艳抹”所迷惑(63语录)
(很多读者让咱继续奥秘克戎的科普知识,比如免疫洼地、治疗药物、疫情监测等等,但看了太多相关视频和照片,加上目前还有家人在住院,实在没心情写这类科普。
新年到了,就转移一下话题,说一点轻松的。祝大家新年愉快)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请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一枚1808年墨西哥铸造的银币,上面的人像,不是咱们熟悉的袁世凯,是西班牙国王查理斯四世(Charles IV),这枚钱币被先人们打上了很多戳记,其中的中文戳记,是中国民间商家、钱庄、官府等验证钱币真假和成色的戳记,这些戳记表明了一点:此钱币曾经到过中国一游。
(顺带一句,这枚世界独一无二的钱币,老值钱了)
假如大家再仔细看一下,其中还有一个皇冠样的戳记。这个戳记是菲律宾官方在1833-1834年打印上的,是菲律宾官方认可在本国可以流通的钱币标识,也就是说,在1833-1834年间(其后还继续在菲律宾流通),这枚银币就是“菲律宾的袁大头”了。
皇冠F.7.0(crowned F.7.0),代表了当时执政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Ferdinand VII,1813-1833)。
墨西哥钱币,在菲律宾流通,印上西班牙两任国王的头像和皇冠,这段历史如何理解?
其实也好理解,因为,那个年代,墨西哥和菲律宾,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那么,中国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为什么这枚钱币到中国“旅游”了呢?
这和中国历史息息相关,因为,中国人喜欢银子!
中国属于缺乏贵金属的国家,这使得中国人自古就崇尚金银。有个成语“披金挂银”,展示的就是富裕人家的“豪气”。
自明朝隆庆开关(1567年)后(中国最早对外贸易),外国人就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高档产品情有独钟了,一时间,拥有中国这类产品,成为欧洲贵族和土豪们“炫耀”的时尚,和中国人的“披金挂银”有了异曲同工之处。
这是19世纪欧洲人装宝贝用的盒子,外面加锁,以防里面的宝贝被偷窃。这里面的宝贝装的不是其它东西,是来自中国的茶叶。可想而知,当时中国的茶叶,在欧洲是多么地宝贵
贸易讲究的是“等值交换”,或者说,是互通有无,拿什么和中国人换这些“奢饰品”呢?对了,就是贵金属!
虽然中国人崇尚贵金属,但历代对银子情有独钟,这也反映在很多古典小说里,什么“给点碎银酒庄,换得酩酊大醉”这类的文字,在咱小时候读武侠小说的时候,成为江湖大侠们的“标配”,因为,大侠的武功,都是在醉后才能力拔山兮盖天下,记忆最深的就是武松,3碗不过岗的烈酒,他竟然喝了18碗,结果一顿乱拳就把老虎打死了。
闲话少说,咱们继续侃这枚钱币。
由于中国的商品颇受欧洲贵族的推崇,大量的欧洲商人开始往返于中欧之间,也带来了大量的各国制造的银币,如果对中国明清钱币稍有研究,就不难发现,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00年间,在中国流通过的银元,应该有百种以上。
这其中,最早的航海大国西班牙和荷兰,都是用各自国家“国产的”银币,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上面那枚银币,就是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生产的。
中国最早使用的银锭和碎银作为货币,有一个极为不便之处,这就是:商人们每一次外出交易,都需要携带一杆秤,且由于碎银的成色不一,有商家为了赚钱,浇筑的银锭经常在成色上“缺斤少两”,中国的银锭在民间贸易上极为不便。而外国银元则重量统一、成色稳定、携带方便,明朝隆庆开关后,大量的外国银元流入到中国,受到了中国百姓的普遍欢迎(好像和咱学的历史有些出入,咱小时候一直认为,外国人用武力和金钱,让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
中国传统里使用的银锭,大多都有厂家标识,以表明其成色,但对于重量和成色统一的外国银元,最初没有这种戳记来验证真假和成色,但后来有了,且是“中国特色”,其它国家皆无。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再说说上面这枚西班牙银币。
这枚银币又被美国人称之“美洲第一枚银元”(America's First Silver Dollar),因为,当时的美洲是西班牙、葡萄牙、英法等国的殖民地,这枚原产于美洲的银元,自然成为该地区的流通货币。
搞清楚了“美洲第一枚银元”到中国旅游的经历后,现在又有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会在这枚银元上打上硬戳呢?
答案很简单,是商家和钱庄验证银元的真假、成色所用。
喜欢研究钱币的人,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全世界就是中国人喜欢在钱币上打上硬戳,其它国家和民族,往往要么是打上可以流通的“官戳”,要么打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些文字或符号。是什么时候,中国人形成了这样的习惯?难道中国人天生就怀疑一切吗?
钱币届研究硬戳的“专家”很少,目前对该问题还没有答案,因为:没有人关心这个话题!至于是不是中国人天生喜欢造假(目前世界上具有收藏价值的假币,大多数是Made in China),还是中国人天生就怀疑一切,这关咱P事,咱只要能发财就好!
偶然的机会,咱知道了“可能的答案”:中国人在钱币上打硬戳的习惯,大概是在1780年左右开始的,因为,那个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大量的假币流通到了中国(此话题留待未来再表)。
这枚钱币还告诉咱们另一个历史:该钱币1808年在墨西哥制造,装船运到中国,流通一段时间后,在1833年再游荡到菲律宾了(先到中国,后到菲律宾,现在在美国,中间是否还有其它国家旅游经历,则是天知道了)。
这又引起了咱的另一个好奇心:嗜银如命的中国人,是怎么把这枚银币给放出国的?
却原来,在19世纪初,中国也发生了很多“大事”,欧洲人发现了中国人最喜欢的商品:鸦片!
然后是......鸦片战争、庚子赔款......(此处是历史学家的话题,打住)
历史是被后来当权者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普通人很容易被小姑娘的“浓妆艳抹”所迷惑。
收藏会让人冷静地去涉猎历史,也会让人冷静地思考人生。
醍醐灌顶之日,也是痛不欲生之时。
还是糊涂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