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史 第二课: 更正教的初传(1807--1842年 )

作者:Servant  于 2010-2-27 14:1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基督教信仰问答|通用分类:信仰见证

中国基督教史   第二课: 更正教的初传(1807--1842年 )

经文: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翰10:16)

(一)世界宣教的背景:
a). 16世纪,宗教改革;更正教诞生。
b). 17世纪,与天主教抗争,“南特赦书”后,外出宣教--属灵的复兴后,带来人心的改变,愿意走出自己原来舒服的,原来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c). 莫拉维亚会--为了福音的缘故,愿做任何人--自己卖身,成为奴隶,为了向奴隶传福音;
d). 约翰。卫斯理的复兴---循道会,美以美会—卫理工会—学生自愿海外宣教运动—2万人,1/3去了中国。

(二)中国当时传教的障碍:
a)。 到中国传教,对更正教而言,是她破题儿的第一遭。当第一个更正教的差会在成立不久,向中国差出第一个宣教士时,实在是全新的尝试。
b). 文化上的障碍:由于欧洲天主教与更正教国家之间,爆发了近100年的宗教战争,造成两派教会的互相仇恨,不相闻问。因此,更正教的传教士没有从两世纪前的天主教传教士那里获得任何有关中国的知识和经验。中国对于19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实在是一个既神秘又陌生的地方。
c). 政治上的拦阻:自从康熙59年,皇帝下令驱逐西洋教士离境开始,历雍正,乾隆,嘉庆等朝百多年,禁教法令均一再被重申提出。中国政府禁止基督教在华传教,西洋传教士一律不得居留中国,国人若有奉教者,皆处死刑。这些律法,给了天主教致命的打击,同样,对更正教的传播更是困难重重。
d). 无法进入中国:贸易方面,中国是十三行,英国是东印度公司。一切的对外贸易,仅在这两个公司之间,在许多限制下进行。外国人被禁止学中文。国人若教外国人华语,一经发现,即处死刑。除了一定的时间,洋人可到广州城外的十三行交贸外,其他时间,一律不能在中国。他们都住在澳门。

(三)拓荒先锋和第一代中国基督徒。
拓荒先锋—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807年来华;米(拎)(William Milne)1813年来华。
a) 英国人马礼逊--1804年决定献身中国的传教事工,开始学中文,天文,医学。--1807年来到中国之前,先到纽约--别人问他“你一个人能够改变中国拜偶像的习惯吗?”他说,“我不能,我知道我不能;但是,上帝能”。1807年9月7 日,清嘉庆年间,来到中国,是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宣教士。--他到了广州,在广州十三洋行工作,当翻译。---他的主要事工:学中文;编字典;翻译圣经;出杂志。

b). 英国人米(拎)--1813年来华--他本来没有资格;他的父亲在他6岁时,就过世;他是个牧童,属于低下层;他的差会本不许他来(希望选有学识的),但是,在听完他的祷告后,被圣灵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他愿意做任何工作,甚至给马礼逊烧饭---他主要在马六甲侍奉,帮助马礼逊办学校,办杂志。—妻子在澳门,1819年过世---他自己1822年过世。
c). 蔡高—中国第一个受洗的更正教的信徒。--广东香山县人—印刷工人,协助马礼逊做印刷工作—马礼逊替他施洗。1814年9月9日施洗。
d). 梁发—广东人—1816年11月3日,在马六甲由米拎替他施洗。--帮助印刷,自己的中文造诣相当好---1820年,他的妻子受洗,第一个中国更正教的女信徒--1823年,梁发被马礼逊按立为第一个更正教的中国传教人。--1832年,写的《劝世良言》影响了太平天国。

(四)拓荒之旅。
a). 居留之地的困难。- 马礼逊在1807年,受英国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差派,抵达澳门时,他的首要困难,就是如何取得合法居留中国的身份。 ——中国, 不欢迎他;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紧张,也不欢迎他。——澳门,是由葡萄牙管理,而葡萄牙是一个天主教的国家,天主教的传教士一直在澳门工作,对这位更正教的传教士不会有好感。许多时候,甚至禀告中国官府,将他驱逐。
b). 成为东印度公司的翻译—— 在非法居留中国两年后,为了合法居留中国,马礼逊在1809年,加入东印度公司,成为正式的雇员,做翻译工作。 ——东印度公司,是一贩卖鸦片为主的烟商。这件事,一方面是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也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c). 非法偷学中文。—— 有一些科举落第的人,为了生存,被迫受雇于传教士手下,从事一般士绅阶层视为可耻的工作。马礼逊的两个老师,大抵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受雇的。同时,他们的薪酬非常高昂。另外,马礼逊的一位老师,身上常带着毒药,以便万一被官府捕获时,可以免去酷刑。马礼逊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学习中文的。
d). 神的预备—— 因为学中文的艰难,一般的商人,都不学中文,所以,懂中文的都是传教士。这样,在以后的与中国政府打交道时,需要翻译的时候,这些传教士,就是首选。

(五)南洋的传教基地。
a). 传教的困难—— 取得合法居留中国的地位,并学会中文后,马礼逊的具体的困难,就是接触不到中国人。一年中,只有规定的时间,可以去广州,并且只能见到少数受雇与洋行从事清洁,苦力的工作的人。(他已经在向这些人传了)。这段时间,他主要是编了一本中英文字典,叫做“五车韵府”,及从事圣经翻译和写福音单张等文字事工。七年后,有第一个华人信徒蔡科(高)受洗,成为更正教的初熟之果。
b) 马礼逊在华的孤独工作,至主后1814年结束。 这年,米(怜)来华,帮助马礼逊。他们搬到南洋。将福音传给在南洋打工的人,等他们告老还乡的时候,把福音传回中国;同时,在南洋设印刷厂,支援在华的福音工作。印刷厂的一个受雇者,是梁发。在南洋追随米怜一年后,便皈依基督徒教,成为中国的第二位信徒。(后来,在1822年米怜逝世后,由于马六甲的工作顿失重心,马礼逊乃决定按立梁发,成为第一位华人牧师)
c). 在这个预备时期,因为不能公开传教,所以,做了许多预备性的工作。
--文字印刷—1812-1815年,编中文文法(课程);1823年,编《华英字典》;《基要真理手册》。
--翻译圣经--1810年,翻译《使徒行传》,《路加福音》,《约翰福音》;1819年,旧约在马六甲出版;1823年,合并本出版;当时,还有其他的翻译本;但这个版本,翻译比较严谨,是一个普遍使用的版本。
-办杂志--1815年8月15日,中国的第一份民间的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介绍西方的科学,律法。介绍圣经的指示。
--设印刷厂—马礼逊的岳父,使用活字版的中文铅字,

(六)广州的福音工作:
a) 其他在广州的传教士——荷兰传道会的郭士立(G. Gutzlaff), 美国海员之友会的雅裨理(D. Abeel),美部会(属公理宗)的裨治文 (E. C. Brigeman),以及较后的人如卫三畏(S. W. Williams),罗孝全(I. J.Roberts) . 据统计,至1842年,在中国本土工作的传教士,共有十七人。其中三人主要在澳门传教的。
b)“不成功的传教” ——一位传教士写到:“一个小的外国人团体,绝大部分时间,只能躲在幽暗的角落,悄悄的向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少数中国人,进行不成功的福音工作。”马礼逊,在七年后,有第一个人信主;到1833年,来华25年后,中国才有十位信徒。
c). 主要的事工。 
-发单张(给科举的考生)。刚开始是给所有的人,发现他们读不懂。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办学堂,栽培本地的人才:
  马六甲—英华书院;——两年中,有六个学生,其中三人,随老师到美国升学,他们是容 (第一位中国留美的大学毕业生,回国后,随洋务大臣李鸿章工作),黄宽(在美国念完高中,转到英国的爱丁堡大学,获医学学位,为第一个拥有正规西医训练的中国人,回广州博济医院服务),黄胜(虽然没有念成大学,但由于对外国事务的认识,也使他成为了19世纪香港的一位重要的华人领袖)。
  1828年,梁发,古天(),在广东的高明县,办起了第一所基督教的私塾—初期新式学堂--中文,圣经,科学,英文。
-医疗传道---美国公理会(Congregation)伯驾医生(Peter Parker)--在广州设立博济医院---第一个最有规模的更正教的医院,并有附设学校。--他把眼科,麻醉科的观念,带入了中国。

思考题:

1)马礼逊来华传教之初,遇到了哪些困难?

2)马礼逊在中国,有那些“第一”?

3)当我们在传福音而看不到“果效”的时候,如何办?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5: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