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卤水鱿鱼须 [2008/09]
- 锅塌蛎黄 [2008/09]
- 上一头龙虾 [2008/09]
- 四川凉面的做法及制作方法详细介绍 [2008/12]
- 杭州十大名菜典故 [2008/10]
- 我的年夜饭 [2008/02]
- 外酥香里软嫩的东北地三鲜 [2007/10]
- 妈妈的写意小品--糖蜜果 [2007/07]
- 鱿鱼干炖红烧肉 [2008/12]
- “断播后续的真相”和直播背后的交锋 [2019/05]
- 粤式豉油蒸鱼 [2007/08]
- 三杯鸡 [2007/10]
- 槽子糕---童年的美味 [2007/09]
- “三十六计” 兵行险招 [2019/03]
- 小土豆酱菜 [2008/09]
- 阿玛尊肉 [2008/09]
- 南瓜芝麻饼 [2008/11]
- Singapore Sling [2008/11]
- 酒吧的常用器具 [2009/07]
- 天儿热了,上凉面 [2009/06]
- 又到中秋食蟹时 [2008/09]
- 时尚餐具欣赏 [2007/08]
|
||
如果说神无处不在,那伏特加便是俄罗斯人的神,至少是男人的。 十四世纪,在俄罗斯彼得大帝崛起的时代,人们发酵马铃薯、大麦、玉米各种谷物,再把发酵而成的酒糟经过起码两次蒸馏成为原酒,去除头酒与尾酒部分,把酒 精度高达95度的液体以蒸馏水淡化到40~60度,最后用白桦木炭过滤成无色、无香、无味的澄澈液体。这看起来像水一样的饮料,却能点燃刚烈的俄罗斯民 族,在他们顽强而华美的血液里流淌着。这看起来像水一样的饮料被称为伏特加(Votka),名字源于俄语的“生命之水”,俄罗斯人相信这洁净的水有着神明 般的力量,强大了他们民族的精神能量。 水最大的审美价值在于洁净,而“生命之水”—伏特加经过繁复蒸馏和过滤程序,澄澈的程度就是判定该酒品质最重要的标准。虽然结果都会化成只有酒精味道的原浆,酿造的谷物会根据配方不同,土豆也好玉米也罢,但在工艺配方上就能决定出伏特加的优劣。 真正优质的伏特加是中庸的,透亮的酒体在醇和味觉里还包含着灵性般的触觉。 冰冻浓稠的酒液均匀地挂在杯壁,在给予口腔轻柔的抚摸,自觉地滑进喉咙产生丝丝冰凉的感觉后,在胃里化成一刹那的烈焰温暖着七经八脉。 而劣质的伏特加,饮前就先闻到那股强烈的化学味道,进而像是一个钢丝球在口里针扎翻滚,如果还能勉强吞咽,接着就是烈火烧心,五内蚁噬的酷刑,到不吐不快“哈”出酒气时,还会伴随着强烈的呕吐感。相信武侠小说里常描述的绝毒—“子午焚心散”,也不过如此矣…… 很多时候,伏特加是俄罗斯人壮美情怀的全部动力,它可以很平民也可以很贵族,因为让它变得清醇的介质可以从平凡的桦木上升到昂贵的钻石。世界上最昂贵的 伏特加DIAKA(TM),Diamond Vodka,便是沿用古代沙皇的秘方和他的钻石过滤工艺酿造,用近100颗平均1克拉的钻石,让伏特加有了水晶般的质感,表现出其他名酒无法比肩的尊贵, 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伏特加那种“纯”的信仰追求。 其实伏特加的美在于那种“无”,就是无形无相,才让它在酒的大千世界里化三万六千身,在各种鸡尾酒上像影子般无处不在。兑上柳橙汁的经典 Screwdriver(螺丝起子),和兑了番茄汁又撒盐点辣椒汁的Bloody Mary,兑了西柚汁在杯口抹上一圈盐的Salty Dog(咸狗),兑了Cointreau和莱姆汁的Kamikaze,或酸或甜或辛辣,在各样回味中带来别样的冰灼口感。 俄罗斯人饮 酒的方式比他们寒冷的冬季还要干脆,即便是最烈的酒也要一口到底,然后握紧拳头,“呵”地一声吐出酒气。当五脏六腑仿佛被爆发的蓝色冰焰吞噬,头脑却依旧 顶着天使羽翼下的阴凉,当口里含着一股能点燃空气的炽热能量,躯干却仍旧用原本的体温等着兴奋缓缓蔓延。有人说,喝伏特加如同与天使和魔鬼的共同体谈判, 优游在天堂与地狱间。即便如此,伏特加依旧是刚烈的中性的,它可以不着痕迹地充当基酒的角色,也可以在极冷的环境中变成微稠的流体,让我们像俄罗斯人一样 随着喉咙咕噜一声吞饮下去,清晰感受那条浅蓝色的冰线平静地从食道渗透到腹腔,然后顺着四肢脉络瞬间释放出直达脑际的灼烧般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