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九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3 ) [2014/09]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八回) [2023/08]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七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5 ) [2014/09]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续37) [2014/02]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2) [2024/12]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1) [2017/02]
- 一缕冰酒在玉壶 [2015/01]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7 ) [2014/09]
- 混搭的华彩 --- 夏威夷纪行 (5) [2016/02]
- 挑担西洋参回中国 (2) [2012/11]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续59) [2014/03]
- 进取,真的可以不思 [2015/08]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60 续完) [2014/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2) [2017/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 [2017/02]
- 分别为圣(6)--- 圣地第一店 [2015/03]
- 分别为圣 (16)----- 哭墙 [2015/03]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 [2013/05]
- 磨合 [2008/10]
- 为谁忙? [2014/11]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5) [2009/11]
- 孩子和中国人 [2010/07]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3) [2009/11]
- 融入外国文化 [2009/11]
- 拜年了 [2010/02]
从山路转将出来,天晴了,路宽了,高速路的路标有了庞贝的显示。
记得有那位网友提到,他是从《火山和地震》这本书上知道的庞贝,并一直向往之的。
无独有偶,我也是从这本书知道庞贝的。
《火山和地震》是一套科普丛书的一本,回想起来,那真是超好的一套书,简直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科普书籍,应该比旧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稍晚,记得名字的有几本,如《人和宝藏》,讲地质的;《征服病菌的道路》讲医用微生物;《燃烧以后》,化学发展史,全集的第一本书是《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李四光等人写的集子。该丛书没等到出完,就史无前例了。
书归正传,庞贝,知道庞贝的故事是六十年代,当时根本不可能有有朝一日能去庞贝看看的奢望,但这令人震撼的考古伟业,却是少有不会被忘记的事情之一。
所以,当选择邮轮路线时,一看途径庞贝,兴奋莫名,立时选了这条线。
从那不勒斯登陆,想看的就是这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终于,零距离了。
入口处何其简陋,酒好不怕巷子深,门面和内容相比应该是可以忽略的,这当然指得是有内容的情况。
图中穿黑体恤的是我们在园内的导游,其称职与否,不知道,但导游是必须要有的。
照这照片时,还没进去,只是表示一下不能等待的心情,管它是什么建筑,先拍下来再说。
远古的遗迹和现时的生机,如此密不可分的相处,遗址和现时的界限模糊了。
庞贝,不能不提到火山,火山是岩浆的源泉,当时灼热的液体,现在静静地保持着当时的奔流,也将对建筑的伤害一并留到现在。
由于当时是液体,才有了现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才让我们知道这是真的。
这次爆发的特点是突然,所以当遗迹出土后发现,它们被保存的太完整了。
看看这个,新建的又怎样,有这气势吗?
多漂亮的音乐厅。
对于古罗马人,音乐似乎和食物一样要紧,他们肯定没有“民以食为天”这样的格言。
大家走在两千年前铺成的街道上,做何感觉呢,似乎还有行人便道呢。
是不是他们太超前。
大家从世界各处过来,就是为了看看这保存近乎完整的古城,看看我们的前辈是怎么生活的。
不管他们,反正我以为,他们两千年前过的日子,和我们五六十年前有一拼,至少房子都是石料的。
走在这些大街小巷,若没导游,肯定会迷失方向,到处的房子,当初也许形态颜色各异,现在,时间把它们变得太一样了。
不知这些房子的主人是谁,更不知他们生前的日子,只能从剩下的墙壁门窗,来组装我们各自的想象。
这里不是住人的,这里应该是住神的。
所以,陡时宏伟了起来,这也是很好地体现建筑水平的地方。
没有现代起重设备,这石柱,就算是一节节摞起来的,也绝非易事。
然而为了取悦诸神,人们还是尽自己所能,把神庙尽量做的鹤立鸡群。
这并不知名的雕塑,同样精美,同样惟妙惟肖,可以推想,当时的社会很有一批高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者,说他们是杰出的艺术家也不为过。
这只是庞贝的一角,崇拜诸神的庞贝人有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我们在庞贝的参观还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