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九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3 ) [2014/09]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八回) [2023/08]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七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5 ) [2014/09]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续37) [2014/02]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2) [2024/12]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1) [2017/02]
- 一缕冰酒在玉壶 [2015/01]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7 ) [2014/09]
- 混搭的华彩 --- 夏威夷纪行 (5) [2016/02]
- 挑担西洋参回中国 (2) [2012/11]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续59) [2014/03]
- 进取,真的可以不思 [2015/08]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60 续完) [2014/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2) [2017/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 [2017/02]
- 分别为圣(6)--- 圣地第一店 [2015/03]
- 分别为圣 (16)----- 哭墙 [2015/03]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 [2013/05]
- 磨合 [2008/10]
- 为谁忙? [2014/11]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5) [2009/11]
- 孩子和中国人 [2010/07]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3) [2009/11]
- 融入外国文化 [2009/11]
- 拜年了 [2010/02]
下面的讲解是饶有兴味呢,还是使人欲睡昏昏呢,得等将完了才知道。
纳西,人不算多,但和周围的各族,或说各群人,完全不同。
不同的人群,就是后来说的各民族,有不少知道自己的源流,但,纳西人是从哪里来的,全然是个谜。
直到后来,研究猜测,纳西人应该是古羌族的一支,从西往南,逐水草而走,,到了现在的这块地方,便成了依水草而居,结果就在这一方水土养成了纳西这一方人。
前面说到,纳西有文字,是象形文字,其实汉字也是象形文字,有宗教,是为巴东教。此两点是纳西族完全不同于其他人数不多的民族的。
云南由于地形复杂,由于地理的隔离,各民族就分别被保存了下来,于是现在就成了所有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成就了云南现在的支柱产业---旅游,看民族,是云南旅游的主要看点。
但诸多的民族,基本上是有语言而无文字,有神话而无宗教,所以这些民族的文化很容易就会只剩下习俗和服饰,其余的就慢慢消散。
而同样弱小的纳西组,却不仅有语言,而且有文字,不仅有神话,而且有宗教,于是乎,这一个小小的纳西族卓尔不群地在云南一隅,按自己的方式生生不息。
纳西文字的产生,史家会有史家的研究,纳西人则有自己的传说。有如仓颉至于汉字,纳西亦有自己的仓颉:阿琮。
这造字的阿琮,传说中是自幼聪慧,无师而自通,造出了一套文字,切音循形,凡说纳西话的人,很易学懂。
要知道,阿琮不是传说中的神人,而是历史中的一位,生于宋理宗时,为纳西土酋(是土司的意思吧)。
讲解还在继续,窗外。
好像是清真寺,多民族,多宗教,名副其实。
有了文字,文化就可以更有效的传承,而最为珍贵的便是东巴经,东巴经现存不少,为不少国家的博物馆所收藏。
有了成文的东巴经,东巴文化的种种走出了原始文化口传心授的限制,诸如祭祀,礼法,神祗,等等都可以记录传播。
文化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纳西族力量的不足,以致他们可以在周边强权环伺下繁衍生息。
另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著名于史,那便是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提到的“元跨革囊”。
元朝的蒙古铁骑是要踏到世界尽头的,他们一路走,一路杀,一路征服。
然而,金沙江天堑阻住了蒙古铁骑。就在元军屯住江边无计可施时,纳西土酋献计,以完整的牲口皮充气做成筏子,就可渡江。
结果,蒙古铁骑革囊渡江,继续横扫天下大业,纳西人由于献计有功,在蒙古铁骑横扫之中成为覆巢完卵。
而这献计的土酋,就是阿琮的后人。
土司制度是西南各民族大多采取的社会形态,此一形态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有的民族延续到了49年以后。
纳西的土司制度早在清代改土归流时就纳入了清政府的官僚系统,如在观音峡看到的木府,家主已着清代官服。
多说一句,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当时清政府征服边远地区的有效手段。
先是一国两制,我有我的县官,你有你的土司,各辖一方,“在一国的框架下”,待到海晏河清,就来个改土归流,一国一制,土司做成县太爷。
但,特首什么时候进政治局,还是不知道。
又到尿尿时,下车,无所事事中,拍下油价。
上车再走,纳导讲到一件灵异事件:走阴。
纳西的东巴,兼祭司,教师,医生于一身,更有甚者,他还通灵。
纳导有一很要好的同事,当然是导游,在一次带团过程中,车祸,不幸遇难。
当时纳导的朋友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整车人都没事,就他一人伤重不治,时年也就三十几岁。
由于事发突然,那朋友的家人,决定找人“走阴”,看看死者有什么未了的心事。
而纳导作为生前好友,被邀请过去做个见证,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
去的时候,纳导对此将信将疑,说过,他原是麻醉师,不是巫师。
到了朋友家,负责走阴的人已到,是个老妇人,她要求把脚放在凉水盆中。
片时,她开口了,完全是纳导朋友的声音,说道:
确有几件事需要交代,在第三层抽屉有一条粉秋裤,是给妹妹买的,还没来得及给她。我的银行号码是多少多少,把剩下的钱取出即可。门后边的锄头把子坏了,要换一个。
然后,老妇人回复常态。
大家找到抽屉,真有一条新的秋裤,门后的锄头也和说的一样,然后纳导和朋友家人一起去取了钱。
信也不信?这也是东巴文化的一部分。
窗外,山是山,水是水,那里是罗筌半岛?
纳导还有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