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九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3 ) [2014/09]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八回) [2023/08]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七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5 ) [2014/09]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续37) [2014/02]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2) [2024/12]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1) [2017/02]
- 一缕冰酒在玉壶 [2015/01]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7 ) [2014/09]
- 混搭的华彩 --- 夏威夷纪行 (5) [2016/02]
- 挑担西洋参回中国 (2) [2012/11]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续59) [2014/03]
- 进取,真的可以不思 [2015/08]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60 续完) [2014/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2) [2017/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 [2017/02]
- 分别为圣(6)--- 圣地第一店 [2015/03]
- 分别为圣 (16)----- 哭墙 [2015/03]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 [2013/05]
- 磨合 [2008/10]
- 为谁忙? [2014/11]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5) [2009/11]
- 孩子和中国人 [2010/07]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3) [2009/11]
- 融入外国文化 [2009/11]
- 拜年了 [2010/02]
不久前,教育部长周济先生被解职,此举说明中国在教育领域存在严重的问题。此外,最近贝时璋和钱学森等大师相继离世,使人们不禁发出后继乏人的感叹。钱老在去世前曾经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也提出过一些大胆的设想。总的来说,在过去三十年中国的教育是十分成功的,培养了大量国家急需的经济建设人才。但是,从此以后中国就将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在高科技等相关领域的直接竞争,如果现在不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话,将来的挑战就会变得十分严峻。
在初等教育方面,中国的教学质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然而,由于存在严峻的竞争压力,应试教育模式成为了教育界的主流。毫无疑问,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智力水平,不过,在人们一生的事业中非智力因素也许更为重要。人们只有同时具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才有可能做出非凡的成就。因此,尽管升学考试制度不能废除,但是也应该避免“学而优则全”的错误观念。最近,涂序新博士在浙大自杀的事件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人们为失去如此的英才而深感痛惜。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涂博士就是“学而优则全”这种思想的一名受害者。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新学科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新观念和新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国内的中小学生却在那些加减乘除和死记硬背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因此,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将中小学教育从十二年减少为十年,并且把入学年龄降为六岁,这样一来学生在十六岁时就可以高中毕业,二十岁就可以大学毕业。人们普遍存在一个思维误区:学制越短,学生的压力就越大。其实并非如此,学生的压力只要来自于升学的竞争。如果中小学的学制被缩短,那么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下移,从而把一些专业课推迟到研究生阶段来完成。这样的转变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扩大本科的办学规模,甚至可以兴办两年制的“社区大学”。另一方面不同大学之间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差别就会缩小,因此学生的升学压力反而会降低。例如,在美国准备读理工科的高学生根本没有多大进名校的动力,大家在各自的州立大学里照样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不同档次的大学之间就会有很大差别,不过,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很多美国大学生已经没有动力继续深造了。
随着中小学学制的缩短,本科毕业以后就有了很大的迂回空间。由于本科生课程安排的灵活性比较低,因此,有些学生在此期间会感到过于匆忙,从而需要一个调整脚步的阶段。因此,在本科毕业以后如果还准备继续深造的话就有两种不同选择:研究生和“研习生”。研究生有一套固定的学习计划,研习生则可以自己安排课程,他(她)们可以采用半工半读的方式来学习。此外,研习生也不受专业限制,可以任意选择任何课程,这样就为他(她)们转换专业提供了很大方便。研习生虽然最终没有硕士学位,但是,在修满一定的专业课以后也可以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读博士是一件十分慎重的事,因为在工科领域进入博士生计划的人只有大约六分之一最终能够拿到博士学位。首先,如果基础知识欠缺就无法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其次,如果对研究课题不感兴趣就忍受不了科研工作的压力和艰苦;此外,如果没有取得多少科研成果毕业以后就会有就业危机。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大家都能定期地把自己放在磨刀石上打磨,我们的国家就会充满了精力充沛而思维敏捷的人民。在美国很多高科技公司都鼓励年轻技术人员在业余时间选修专业课程,以便使他(她)们能够跟上技术进步的潮流。研习生制度的创立也为在公司任职的技术人员敞开了方便之门,他(她)们可以采用业余,半脱产或全脱产的方式到大学里来进修。此外,在公司里“跳槽”的现象十分普遍,研习生也可以成为转换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另外,研习生制度也是一个缓解本科生就业困难的一个有效手段,他(她)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找工作,从而使就业市场变得更加平稳。
总之,中国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端就是过于死板。通过压缩中小学的学制,可以为“后本科”时期腾挪出一段自由的时间。如果学生们感觉情趣盎然,就可以一口气读下去,二十五岁就有望拿到博士学位。反之,研习生制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的机会,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再继续深造。此外,这也为在社会上就职的人员回学校“充电”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途径。
在初等教育方面,中国的教学质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然而,由于存在严峻的竞争压力,应试教育模式成为了教育界的主流。毫无疑问,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智力水平,不过,在人们一生的事业中非智力因素也许更为重要。人们只有同时具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才有可能做出非凡的成就。因此,尽管升学考试制度不能废除,但是也应该避免“学而优则全”的错误观念。最近,涂序新博士在浙大自杀的事件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人们为失去如此的英才而深感痛惜。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涂博士就是“学而优则全”这种思想的一名受害者。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新学科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新观念和新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国内的中小学生却在那些加减乘除和死记硬背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因此,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将中小学教育从十二年减少为十年,并且把入学年龄降为六岁,这样一来学生在十六岁时就可以高中毕业,二十岁就可以大学毕业。人们普遍存在一个思维误区:学制越短,学生的压力就越大。其实并非如此,学生的压力只要来自于升学的竞争。如果中小学的学制被缩短,那么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下移,从而把一些专业课推迟到研究生阶段来完成。这样的转变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扩大本科的办学规模,甚至可以兴办两年制的“社区大学”。另一方面不同大学之间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差别就会缩小,因此学生的升学压力反而会降低。例如,在美国准备读理工科的高学生根本没有多大进名校的动力,大家在各自的州立大学里照样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不同档次的大学之间就会有很大差别,不过,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很多美国大学生已经没有动力继续深造了。
随着中小学学制的缩短,本科毕业以后就有了很大的迂回空间。由于本科生课程安排的灵活性比较低,因此,有些学生在此期间会感到过于匆忙,从而需要一个调整脚步的阶段。因此,在本科毕业以后如果还准备继续深造的话就有两种不同选择:研究生和“研习生”。研究生有一套固定的学习计划,研习生则可以自己安排课程,他(她)们可以采用半工半读的方式来学习。此外,研习生也不受专业限制,可以任意选择任何课程,这样就为他(她)们转换专业提供了很大方便。研习生虽然最终没有硕士学位,但是,在修满一定的专业课以后也可以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读博士是一件十分慎重的事,因为在工科领域进入博士生计划的人只有大约六分之一最终能够拿到博士学位。首先,如果基础知识欠缺就无法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其次,如果对研究课题不感兴趣就忍受不了科研工作的压力和艰苦;此外,如果没有取得多少科研成果毕业以后就会有就业危机。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大家都能定期地把自己放在磨刀石上打磨,我们的国家就会充满了精力充沛而思维敏捷的人民。在美国很多高科技公司都鼓励年轻技术人员在业余时间选修专业课程,以便使他(她)们能够跟上技术进步的潮流。研习生制度的创立也为在公司任职的技术人员敞开了方便之门,他(她)们可以采用业余,半脱产或全脱产的方式到大学里来进修。此外,在公司里“跳槽”的现象十分普遍,研习生也可以成为转换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另外,研习生制度也是一个缓解本科生就业困难的一个有效手段,他(她)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找工作,从而使就业市场变得更加平稳。
总之,中国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端就是过于死板。通过压缩中小学的学制,可以为“后本科”时期腾挪出一段自由的时间。如果学生们感觉情趣盎然,就可以一口气读下去,二十五岁就有望拿到博士学位。反之,研习生制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的机会,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再继续深造。此外,这也为在社会上就职的人员回学校“充电”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