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九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3 ) [2014/09]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八回) [2023/08]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七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5 ) [2014/09]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2) [2024/12]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续37) [2014/02]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1) [2017/02]
- 一缕冰酒在玉壶 [2015/01]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7 ) [2014/09]
- 混搭的华彩 --- 夏威夷纪行 (5) [2016/02]
- 挑担西洋参回中国 (2) [2012/11]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续59) [2014/03]
- 进取,真的可以不思 [2015/08]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60 续完) [2014/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2) [2017/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 [2017/02]
- 分别为圣(6)--- 圣地第一店 [2015/03]
- 分别为圣 (16)----- 哭墙 [2015/03]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 [2013/05]
- 磨合 [2008/10]
- 为谁忙? [2014/11]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5) [2009/11]
- 孩子和中国人 [2010/07]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3) [2009/11]
- 融入外国文化 [2009/11]
- 拜年了 [2010/02]
·维 立·
在中国人聚集的网站上,孩子教育总是热门话题,CND也不能免俗。不久前,CND名媛维纳斯女士随口问了一个孩子参加文体活动的问题,就在CND上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骚动。各路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专家教授慈父严母,济济一堂,争先恐后,引经据典,献计献策,熙熙攘攘,看得我这个足球妈妈也有了现身说法的冲动。
我女儿从六岁开始踢球,已经有八年球龄了。目前她在加州少年足球协会(California Youth Soccer Association,简称CYSA)一支甲级队里踢中锋,也为学校的足球队效力。朋友们都知道她对足球很入迷,是个不错的足球运动员,她自己也以此为骄傲。
足球会成为女儿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她的好朋友艾伦是功不可没的。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想让她多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问她愿不愿意踢足球,遭到了她的拒绝。我们提议了一些别的球类运动,她也没有任何兴趣。后来艾伦想踢球,问女儿想不想一起去,女儿答应试一试,我们才趁热打铁,在美国少年足球联盟(American Youth Soccer Organization,简称AYSO)在本镇的球队里给她报了个名。但我填写报名表时忘了要求将女儿和艾伦分在一个球队,况且AYSO原则上也不主张将相熟的小朋友放在一起,女儿并没有和艾伦一起踢球。第一个赛季结束后,艾伦又在AYSO玩了几年,但她们两人从来没有做过队友——作为对头在球场上刀兵相见倒是有过很多次。
女儿第一次去踢球的情景据说很有戏剧性。因为从来没有踢过球,又不认识其他踢球的孩子,她紧紧抱着爸爸的腿,说什么也不肯到球场上去。先生情急之下,只好卷起裤脚,亲自上阵,她才勉勉强强加入了其他小朋友的行列。这样的情形上演了两三次,直到女儿对踢球这件事和自己的队友都有点熟了,她才像其他小女孩一样,正常参加训练。
第一次去看女儿参加比赛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女儿所在的球队穿灰色球衣,美其名曰“海豚”,女儿的位置是左后卫。只见她在场上东奔西跑,左冲右突,忙得不可开交。但球草地上滚来滚去,跑得比人还快,要冲到球的近旁并不容易。一场比赛下来,女儿只与球接触了有限的几次。
俗话说,有些东西是别人的好,孩子却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孩子踢球,看起来就是有意思,甚至比世界杯还要精彩!但虽说如此,我们还不至于糊涂到以为自己的女儿是足球明星。事实上,我们很庆幸AYSO的信条是乐趣和参与,不是竞争和赢球。否则的话,遇上好胜的教练,女儿恐怕要坐冷板凳。
幸运的是,女儿自己不这么想。可能踢中那几脚球给了她信心,她觉得踢球非常好玩,而且认为自己踢得很棒。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AYSO的父母们。美国父母不像中国父母对孩子那么吝啬。哪怕你在一场比赛中只踢了一个好球,他们也会热情洋溢地夸你这个球踢得好。因此每次走下赛场时,即使是女儿这种球艺平平的孩子,也像英雄凯旋一般。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个孩子当然都觉得自己很不错。
不管怎么样,女儿爱上了足球。赛季结束后,很多孩子都打算春天打垒球或其他什么球,以接触不同运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女儿却告诉我们,她还想踢足球。我们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什么运动不是运动呢?况且我们对AYSO已经轻车熟路了。再换一种运动,我们岂不是又要摸着石头过一遍河?
春天的赛季过去了,秋天的赛季又开始了。一个赛季一个赛季地,女儿转眼就在AYSO呆了四、五年。她个头小,比较害羞,没有那种见了球就眼红要玩命的劲头,在球队的表现很一般。但教练(都是球队孩子的父母)从来都把她吹得天花乱坠,她的自我感觉也非常好。先生看到她对踢球并不是只有三分钟热度,周末的时候会带她出去练练球,还教了她几招过人的脚法。这样,在AYSO的最后几个赛季里,由于球龄长,经验比较丰富,跑得快,又得到爸爸的真传,女儿的表现渐渐出色起来。她可以过五关,斩六将,从后场冲到前场,直接射门得分;碰到踢角球、罚点球这种比较特别的场合,教练也经常要她挑大梁。她在AYSO里有了点球星的味道。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经常听说CYSA的名字。CYSA是一个与AYSO很不一样的少年足球组织。AYSO是娱乐性的,CYSA是竞争性的;AYSO来者不拒,CYSA要对球员进行选拔;AYSO的教练是父母做义工,CYSA的教练通常是领薪水的专业人士;AYSO的球队每个赛季都要打乱重分,以保证各队实力均衡,CYSA 将球队分成不同级别,每个赛季都要排名,胜者升级,败者降级,一点不讲情面。总而言之,与AYSO相比,CYSA是更真刀真枪的足球组织。与女儿同时开始踢球的孩子中,对踢球有兴趣或有天分的,很多早就已经加入了CYSA。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女儿在AYSO渐渐能够出人头地。
女儿对CYSA的态度很暧昧。她喜欢踢球,希望自己踢得越来越好,还扬言有一天要去参加奥运会,对CYSA当然很动心。但她听说CYSA的教练非常严格,不像AYSO的教练那么和蔼可亲,有时候甚至把队员训得痛哭流涕;而且她知道参加CYSA的球队是要经过选拔的,也怕自己选不上。因此想来想去,她说还是不要去CYSA。有一次,她最好的朋友艾米莉的妈妈告诉我们,艾米莉的球队要招几名新队员,问她要不要去参加选拔,她犹豫了几天,最后也没去。
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除了回国三周外,女儿一整个暑假都呆在家里,睡懒觉,看电视,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先生怕她闲得无聊,给她买了几张足球光盘,让她看后自己在后院练练常用的脚法。女儿很认真,给自己制定了一张时间表,把哪天要练哪些动作写在上面,每天都练上三、四十分钟。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她的脚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开学前不久的一天,女儿在AYSO参加的第一支球队“海豚队”的教练艾瑞克打电话来,问我们愿不愿意让女儿到他担任经理和助理教练的CYSA球队去练几次球。原来,艾瑞克的女儿酷爱踢球,在海豚队时就是主力,艾瑞克便以他女儿和海豚队另外几名高手为基础,又招募了几个人,在CYSA的一个俱乐部成立了一支球队。前些日子,艾瑞克球队的几名队员被别的球队挖走了,艾瑞克的球队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他便想到了女儿这个昔日海豚队的二线队员。
不知道是因为老教练的面子大,还是因为他只是说“去练几次球”而没提“选拔”这几个字的缘故,女儿答应去试一试。试了几次后,艾瑞克打电话来,说教练决定招收女儿为正式队员。女儿后来告诉我们,教练说“我一看就知道你能踢球”,看来她暑假在后院花的那些工夫没有白费。
女儿参加的这支CYSA球队叫“偷袭者”。“偷袭者”的教练薇若妮卡是个来自南加州的墨西哥裔的年轻女子。她曾在美国国家青年队踢过前锋,上大学时是圣塔克拉拉大学野马队的明星球员。野马队是一流的大学球队。在英国电影《像贝克汉姆一样踢球》中,两个酷爱踢球的女孩子把圣塔克拉拉大学当成心目中的圣地,更是让我们这些贩夫走卒也知道了野马队的名字。
因为自己是行家里手,薇若妮卡的训练很专业,对队员要求也很严。如果队员缺席,迟到,或是训练时犯了不该犯的错误,马上要受到长跑、俯卧撑等种种惩罚。女儿和球队的其他队员一样,对她是十分害怕。
但害怕归害怕,女儿对薇若妮卡也非常崇拜。球队的训练很辛苦,女儿却毫无怨言。教练布置大家回家练习某种技法,女儿一定不会偷工减料。薇若妮卡不轻易夸奖人。但如果她对女儿说了一句“good job”,女儿就喜形于色,一整天都乐颠颠的,做梦都在笑。
除了在技巧、身体素质上对大家进行强力训练外,薇若妮卡也教大家很多足球场上的street smarts。比如说在对方踢任意球时拖延时间啦,被对方碰撞的时候倒在地上啦,在球场上永远不要向对手道歉啦。女儿和球队的大多数队员一样,都是乖乖牌的好孩子。薇若妮卡这些指点是新奇而陌生的,也让足球有了一种更新鲜刺激的味道。
加入偷袭队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们去看圣荷西地震队的一场比赛。从停车场走向球场的路上,一个中年人跟我们搭起话来。他先问女儿是否爱踢球,女儿说是。他又问女儿是否加入了俱乐部,女儿又说是。中年人问她教练是谁,女儿说是薇若妮卡。“薇若妮卡?薇若妮卡·泽帕达吗?我知道她。个子不高,踢前锋的,很优秀的运动员。你真幸运!”他一边说,女儿一边频频点头。中年人走远后,女儿忍不住蹦蹦跳跳起来,一边跳一边说:“我真高兴!我在俱乐部踢球,我真高兴,真高兴!”
这场比赛还有一个小插曲。比赛结束后,我们离开赛场时,正碰上地震队的球员退场。女儿伸出手,一个地震队的球员(不是兰登·当纳万)在女儿手上拍了一下。女儿激动得不能自己,发誓说她一辈子都不会洗这只手。让我们如释重负的是,这个誓言她只坚持了一个晚上。
虽然女儿因为加入CYSA而心花怒放,我对她其实是有些担心的。女儿体格不算健壮,又没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不像那种适合踢球的孩子。我们支持她踢球,主要是看到她喜欢,也是把这当成一种体育锻炼,至于她是在 CYSA还是在AYSO,对我们来说关系不大。俗话说,宁做鸡头,不做牛尾。在AYSO踢球时,女儿是鸡头,到CYSA踢球,她难免要做牛尾。如果她因此不快乐,对足球失去兴趣事小,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刚开始看女儿在CYSA的比赛时,我的心情是很紧张的。女儿的球队里颇有几个体能和技巧都不错的队员,水平明显比女儿高。女儿一般不在首发阵容里,总要等比赛开始一段时间后才会被换上去。CYSA的比赛比AYSO的比赛要激烈得多,对手都不是省油的灯,稍不小心球就丢了。薇若妮卡可能知道女儿这样的新手需要锻炼,给她的机会还是挺多的。但我们看她踢球,总是替她捏把汗。
但尽管看球的时候心情紧张,回家后我们的表现还是很酷的。我们用轻松愉快的口吻和女儿谈当天的比赛,对她在球场上的任何作为都不遗余力地给予表扬,同时悄悄观察她对自己表现的感受。女儿加入偷袭队后情绪好像还不错。有时比完赛,她惋惜地提到自己的某个失误,我们都会不痛不痒地将其化解过去:“那个球是没有踢起来,下半场在球门附近那一个就好多了。”“你的力量的确还要多练习。但你知道安德丽斯的爸爸怎么说吗?他说在所有这些队员中,你恐怕是最聪明的一个。因为你会观察整个局势,总是站在最好的位置。”
女儿当然知道自己不是球队的台柱子,但她小小的脑袋一定对全局进行了综合考虑,并达成了一种平衡和妥协。她会自我安慰说,我是球队的新队员,以后我会越踢越好的。而且,即使她对自己在一场比赛中的整体表现不满意,也总能找出几个亮点:“你看到我那个头球了吗?”“我的那个横传很漂亮吧? ”“我那个射门只差一点就进去了!”
不过,在CYSA踢球,的确让女儿看清了山外有山的现实。以前她总说要到奥运会去踢球,现在也不怎么说了。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坐在床上看书,她也拿着一本书坐到了我旁边。看了一会儿,她突然把书放下来,叹了一口气说,“我想我可能是去不了奥运会了。”我问:“为什么呢?”她沉默了一会儿,说,“太难了,可能性太小了。”“但还是有这种可能的,是不是?”我说,自己也知道这个说法多么软弱无力。女儿没有回答,一滴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慢慢流下来。我的心都要碎了。但我能说什么呢?生活中的梦想大都是要破碎的,难道女儿在这个稚嫩的年龄,需要我告诉她这一点吗?
就在CYSA的球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初中的足球赛季也拉开了序幕。女儿的初中规模很大,有六、七、八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将近500名学生。因为附近有些初中只有七、八两个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球队。他们想踢球,得加入七年级的队伍。七年级女子足球队要招16名队员,参加选拔的六、七年级学生却有八十多名,竞争之凶险可想而知。女儿担心自己选不上;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也七上八下;先生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一定没问题。结果还是先生说得对:经过三天选拔,两轮淘汰,女儿和另外六名六年级学生,和九名七年级学生一起上了榜。
学校足球队的训练不像俱乐部那么正规,经常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不成体统,女儿对此很不满。好在校队成员大都在俱乐部踢球,平时都是训练有素的。不过女儿并不后悔参加校队。记得我上中学时,总是很羡慕那些穿着运动衣、提着钉鞋在校园里晃来晃去的田径队员。加入校足球队后,女儿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运动袋,把自己踢球的装备放在里面,每天煞有介事地背着去上学。我猜女儿在学校里一定也是那么神气活现。
女儿的校队被证明是一支实力很强的队伍。女儿学校所在的体育联盟一共有十所学校。在预赛中,每两所学校之间都有一场比赛。根据预赛中的积分,前几名可以参加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女儿的校队赛季一开始就旗开得胜,然后又屡战屡胜,等到预赛最后一场比赛时,她们已经赢了所有八场比赛。
最后一场预赛的对手是哥伦比亚中学。不知道为什么,哥伦比亚的女子足球差得一塌糊涂,每一场比赛都以悬殊比分落后,到目前为止已经输掉了全部八场比赛。因为两支球队反差实在太大,为了不让对方难堪,教练决定在这场比赛中采用依次进球法:她事先指定队员进球的顺序,只有在她指定的第一个队员进球后,她指定的第二个队员才可进球,等等。
女儿被指定为第一个进球者。比赛哨一响,女儿带球直奔对方球门,三下两下就把球踢进去了,不到一分钟就光荣完成任务。必须进第二个球的是盖比。盖比人高马大,球技出众,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她不但是后卫,而且是后卫中把守最后一关的清道夫(sweeper)。为了在当清道夫的同时抽空去进一个球,盖比颇费了些功夫,直到上半场快结束时才得手。因为使用这种特别的方法,这场球赛只打了三比零,远不如一些别的比赛踢得淋漓痛快。
不过,这个赛季的结局是很令人失望的。虽然女儿的球队从预赛到半决赛没输过一场球,在决赛中却没能得分,反被对方进了一个球,最后只得了亚军。
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时候,女儿又参加了校队的选拔,都轻松入选。这两年里,女儿的校队都在十校体育联盟中得了冠军,女儿当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此同时,女儿在CYSA也慢慢习惯起来,从新队员变成了老队员,从替补变成了主力。但女儿对自己在球队的地位一直不是很有安全感。她经常问我,你认为我是我们队踢得最好的队员之一吗?我每次都毫不犹豫地说是。其实在看女儿踢球时,我看到了她的很多弱点,但我知道自己是个苛刻的人,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是如此。我宁愿矫枉过正,也不想让女儿成为牺牲品。女儿听了我的回答后总是半信半疑,问我有谁比她踢得好,还举出一些例子来逼我表态:你觉得克莱尔怎么样?她踢得不错吧?我便说,克莱尔当然踢得很好,但你一点也不比她差。我也不知道我的判断在她心目中分量如何,但女儿是个很自省、很敏感的人。如果她需要我的肯定,我是一定尽力而为,毫不吝啬的。谁叫我是她的妈妈呢?
女儿加入偷袭者三年后,薇若妮卡离开了女儿的球队,球队换了一名叫路德三世的教练。路德三世是个轻言细语的牙买加人,队员们对他不像对薇若妮卡那样害怕,但他的训练也是令人谈虎色变的。先生对薇若妮卡一直颇有微词,觉得她虽然个人技术过硬,却没有花太多心思对每个队员因材施教。否则的话,女儿的上进心这么强,悟性又这么高,一些明显的缺点早就可以得到纠正,进步应该更大。现在他对路德三世抱很大希望。
但在先生等待路德教练点铁成金的时候,我已经体会到了新教练的好处。路德教练上任后不久,女儿有一天很认真地告诉我,她现在完全相信自己是个很好的足球运动员了。我的感觉是,这并不是因为她的球技发生了质的飞跃,也不是路德对她有什么超乎寻常的重视——在薇若妮卡离开球队前,女儿早就是球队首发阵容的一员了——只是我们多多少少是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的。在薇若妮卡手下,女儿曾经是替补队员,她就觉得薇若妮卡总在用看待替补队员的眼光看待自己。现在薇若妮卡走了,女儿便彻底脱下替补队员的外衣,完全是个成熟的主力队员了。
当然女儿对这一点可能并没细想。而且,她对薇若妮卡一直是非常崇拜的。她曾经严肃地告诉我,是薇若妮卡把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足球运动员。薇若妮卡不但教会了她很多踢球的技巧,也让她变得更tough了。
我不想让薇若妮卡一个人把所有的功劳都抢过去,但我承认,足球的确让女儿变成了一个更坚韧、更强悍的小姑娘。足球是一种有激烈身体接触的运动,比赛或训练时摔个跤、擦破点皮、扭了脚之类的事情常有发生。比赛时摔倒在地,运动员们都是爬起来就跑,眉头都不皱一下;夏天在烈日底下奔波一两个小时,冬天在凄风苦雨中淋个透湿,都是家常便饭。足球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也是好处多多的,而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让她们饱尝了失望和失败的滋味,这在她们养尊处优、四平八稳的生活中是很难得的。有时候一场重要的比赛输了,我都替她们难过。但女儿虽然懊恼得不行,却能很快恢复正常,还能想出一些自我安慰的理由:“至少我们还做到了so and so。”
不久前,女儿在足球比赛中受了一次比较重的伤。我们也不太清楚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总之她和对方一个队员撞在一起后,就倒在地上,很久都没起来。她被教练扶着一瘸一拐地退了场。比赛结束时,她的脚踝已经肿成了一个大包。
我们把她带到急诊室。还好她没有骨折,只是软组织受伤,但显然伤得不轻。为了稳妥起见,医生给她的右腿绑上了软夹板,用绷带包起来,还给了她一副拐杖。
女儿为自己这身新装备兴奋得两眼放光。她以前多次跟我说过,她很希望在球赛中受伤。虽然我每次都警告她不要胡说八道,但我对她的心思是了如指掌的:她觉得在球赛中负的伤,就像一枚荣誉勋章一样。现在她的愿望是实现了,但一回到家中,她就发现事情有点不妙。本来她觉得拄一副拐杖很好玩,但只在厨房和卧房之间走了两个来回,她就大叫受不了,说肩膀痛死了。当时正是夏天,她没法洗澡,只能坐在浴缸里,胡乱把身上擦一擦。至于洗头发,那就只能由我代劳了。当然我是不会抱怨的。亲手替我最爱的女儿洗那一头又黑又亮的长发,我心里甜蜜蜜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过,这样全副武装地去学校,还真让女儿成了众星捧月般的人物。从这个角度来说,女儿原来对受伤的期待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为她提书包,买午饭,还在她的绷带上写满了“早日恢复健康”之类的话。唯一扫兴的是过去校队(当时不是学校的足球赛季)的教练。他哪壶不开提哪壶,见到女儿这副狼狈样子,问她是不是救了一个险球。听女儿说没有,教练痛心疾首地对四周的人宣布说:“She hurt herself in a dopey play。”
今年秋天,女儿成了一名高中生。她当然还是成天在足球场上摸爬滚打,但这段时间她一直很不走运。首先,偷袭者队这个赛季老输球,得了倒数第二,差点降级;其次,她参加高中校队的选拔,最后一刻被刷了下来,只进了预备队。
女儿所在的高中是一个有2700多名学生的超级大国,各项体育活动都人才济济,女子足球更是出类拔萃,是去年当地高中体育联盟的冠军。跟初中时每个年级都有一支球队不一样,高中四个年级一共只有两支队伍:一支校队,一支预备队。女儿的眼睛当然瞄准了校队。她早就打听清楚了,去年校队有三名毕业班的学生,因此今年很可能只有三个空缺。女儿初中的校队成员现在都成了这所高中的新生,她们当中就有好些高手。如果高年级学生中还有几条漏网之鱼,也要跟她们争这三个名额,大家就真的要打破头了。
校队和预备队的选拔同时进行,足足折腾了两个星期。女儿先是被分到一个很有希望的小组,兴高采烈了一晚上;然后被划到据说是参加预备队选拔的小组,回来伤心了一场;后来被调去参加校队选拔,又欣喜若狂。这样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我们都快受不了了,选拔结果才终于揭晓:女儿只进了预备队。
没有进校队,女儿当然很失望。她说预备队的大部分队员不但球技不高,对足球也远没有她那么投入,跟她们一起踢球,一点意思都没有。看到她愁眉不展,我们当然也像陪绑一般,心情很沉重。但她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抱着爸爸的腿,不肯上场去踢球的小女孩,而是一个亭亭玉立的高中生了;她在球场上已经经历了不少风雨。对于这个新的挫败,她应该有自己的应对之法吧?选拔结束后,她轻描淡写地说,没有去校队也许是一件好事,否则她恐怕是个暖板凳的人;前些天她又告诉我,目前的校队有八名毕业班的学生,明年会有八个名额。她今年是差一点就进校队的四名预备队员之一,明年一定可以入选。但愿她已经开始恢复元气了。
在中国人聚集的网站上,孩子教育总是热门话题,CND也不能免俗。不久前,CND名媛维纳斯女士随口问了一个孩子参加文体活动的问题,就在CND上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骚动。各路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专家教授慈父严母,济济一堂,争先恐后,引经据典,献计献策,熙熙攘攘,看得我这个足球妈妈也有了现身说法的冲动。
我女儿从六岁开始踢球,已经有八年球龄了。目前她在加州少年足球协会(California Youth Soccer Association,简称CYSA)一支甲级队里踢中锋,也为学校的足球队效力。朋友们都知道她对足球很入迷,是个不错的足球运动员,她自己也以此为骄傲。
足球会成为女儿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她的好朋友艾伦是功不可没的。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想让她多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问她愿不愿意踢足球,遭到了她的拒绝。我们提议了一些别的球类运动,她也没有任何兴趣。后来艾伦想踢球,问女儿想不想一起去,女儿答应试一试,我们才趁热打铁,在美国少年足球联盟(American Youth Soccer Organization,简称AYSO)在本镇的球队里给她报了个名。但我填写报名表时忘了要求将女儿和艾伦分在一个球队,况且AYSO原则上也不主张将相熟的小朋友放在一起,女儿并没有和艾伦一起踢球。第一个赛季结束后,艾伦又在AYSO玩了几年,但她们两人从来没有做过队友——作为对头在球场上刀兵相见倒是有过很多次。
女儿第一次去踢球的情景据说很有戏剧性。因为从来没有踢过球,又不认识其他踢球的孩子,她紧紧抱着爸爸的腿,说什么也不肯到球场上去。先生情急之下,只好卷起裤脚,亲自上阵,她才勉勉强强加入了其他小朋友的行列。这样的情形上演了两三次,直到女儿对踢球这件事和自己的队友都有点熟了,她才像其他小女孩一样,正常参加训练。
第一次去看女儿参加比赛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女儿所在的球队穿灰色球衣,美其名曰“海豚”,女儿的位置是左后卫。只见她在场上东奔西跑,左冲右突,忙得不可开交。但球草地上滚来滚去,跑得比人还快,要冲到球的近旁并不容易。一场比赛下来,女儿只与球接触了有限的几次。
俗话说,有些东西是别人的好,孩子却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孩子踢球,看起来就是有意思,甚至比世界杯还要精彩!但虽说如此,我们还不至于糊涂到以为自己的女儿是足球明星。事实上,我们很庆幸AYSO的信条是乐趣和参与,不是竞争和赢球。否则的话,遇上好胜的教练,女儿恐怕要坐冷板凳。
幸运的是,女儿自己不这么想。可能踢中那几脚球给了她信心,她觉得踢球非常好玩,而且认为自己踢得很棒。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AYSO的父母们。美国父母不像中国父母对孩子那么吝啬。哪怕你在一场比赛中只踢了一个好球,他们也会热情洋溢地夸你这个球踢得好。因此每次走下赛场时,即使是女儿这种球艺平平的孩子,也像英雄凯旋一般。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个孩子当然都觉得自己很不错。
不管怎么样,女儿爱上了足球。赛季结束后,很多孩子都打算春天打垒球或其他什么球,以接触不同运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女儿却告诉我们,她还想踢足球。我们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什么运动不是运动呢?况且我们对AYSO已经轻车熟路了。再换一种运动,我们岂不是又要摸着石头过一遍河?
春天的赛季过去了,秋天的赛季又开始了。一个赛季一个赛季地,女儿转眼就在AYSO呆了四、五年。她个头小,比较害羞,没有那种见了球就眼红要玩命的劲头,在球队的表现很一般。但教练(都是球队孩子的父母)从来都把她吹得天花乱坠,她的自我感觉也非常好。先生看到她对踢球并不是只有三分钟热度,周末的时候会带她出去练练球,还教了她几招过人的脚法。这样,在AYSO的最后几个赛季里,由于球龄长,经验比较丰富,跑得快,又得到爸爸的真传,女儿的表现渐渐出色起来。她可以过五关,斩六将,从后场冲到前场,直接射门得分;碰到踢角球、罚点球这种比较特别的场合,教练也经常要她挑大梁。她在AYSO里有了点球星的味道。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经常听说CYSA的名字。CYSA是一个与AYSO很不一样的少年足球组织。AYSO是娱乐性的,CYSA是竞争性的;AYSO来者不拒,CYSA要对球员进行选拔;AYSO的教练是父母做义工,CYSA的教练通常是领薪水的专业人士;AYSO的球队每个赛季都要打乱重分,以保证各队实力均衡,CYSA 将球队分成不同级别,每个赛季都要排名,胜者升级,败者降级,一点不讲情面。总而言之,与AYSO相比,CYSA是更真刀真枪的足球组织。与女儿同时开始踢球的孩子中,对踢球有兴趣或有天分的,很多早就已经加入了CYSA。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女儿在AYSO渐渐能够出人头地。
女儿对CYSA的态度很暧昧。她喜欢踢球,希望自己踢得越来越好,还扬言有一天要去参加奥运会,对CYSA当然很动心。但她听说CYSA的教练非常严格,不像AYSO的教练那么和蔼可亲,有时候甚至把队员训得痛哭流涕;而且她知道参加CYSA的球队是要经过选拔的,也怕自己选不上。因此想来想去,她说还是不要去CYSA。有一次,她最好的朋友艾米莉的妈妈告诉我们,艾米莉的球队要招几名新队员,问她要不要去参加选拔,她犹豫了几天,最后也没去。
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除了回国三周外,女儿一整个暑假都呆在家里,睡懒觉,看电视,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先生怕她闲得无聊,给她买了几张足球光盘,让她看后自己在后院练练常用的脚法。女儿很认真,给自己制定了一张时间表,把哪天要练哪些动作写在上面,每天都练上三、四十分钟。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她的脚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开学前不久的一天,女儿在AYSO参加的第一支球队“海豚队”的教练艾瑞克打电话来,问我们愿不愿意让女儿到他担任经理和助理教练的CYSA球队去练几次球。原来,艾瑞克的女儿酷爱踢球,在海豚队时就是主力,艾瑞克便以他女儿和海豚队另外几名高手为基础,又招募了几个人,在CYSA的一个俱乐部成立了一支球队。前些日子,艾瑞克球队的几名队员被别的球队挖走了,艾瑞克的球队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他便想到了女儿这个昔日海豚队的二线队员。
不知道是因为老教练的面子大,还是因为他只是说“去练几次球”而没提“选拔”这几个字的缘故,女儿答应去试一试。试了几次后,艾瑞克打电话来,说教练决定招收女儿为正式队员。女儿后来告诉我们,教练说“我一看就知道你能踢球”,看来她暑假在后院花的那些工夫没有白费。
女儿参加的这支CYSA球队叫“偷袭者”。“偷袭者”的教练薇若妮卡是个来自南加州的墨西哥裔的年轻女子。她曾在美国国家青年队踢过前锋,上大学时是圣塔克拉拉大学野马队的明星球员。野马队是一流的大学球队。在英国电影《像贝克汉姆一样踢球》中,两个酷爱踢球的女孩子把圣塔克拉拉大学当成心目中的圣地,更是让我们这些贩夫走卒也知道了野马队的名字。
因为自己是行家里手,薇若妮卡的训练很专业,对队员要求也很严。如果队员缺席,迟到,或是训练时犯了不该犯的错误,马上要受到长跑、俯卧撑等种种惩罚。女儿和球队的其他队员一样,对她是十分害怕。
但害怕归害怕,女儿对薇若妮卡也非常崇拜。球队的训练很辛苦,女儿却毫无怨言。教练布置大家回家练习某种技法,女儿一定不会偷工减料。薇若妮卡不轻易夸奖人。但如果她对女儿说了一句“good job”,女儿就喜形于色,一整天都乐颠颠的,做梦都在笑。
除了在技巧、身体素质上对大家进行强力训练外,薇若妮卡也教大家很多足球场上的street smarts。比如说在对方踢任意球时拖延时间啦,被对方碰撞的时候倒在地上啦,在球场上永远不要向对手道歉啦。女儿和球队的大多数队员一样,都是乖乖牌的好孩子。薇若妮卡这些指点是新奇而陌生的,也让足球有了一种更新鲜刺激的味道。
加入偷袭队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们去看圣荷西地震队的一场比赛。从停车场走向球场的路上,一个中年人跟我们搭起话来。他先问女儿是否爱踢球,女儿说是。他又问女儿是否加入了俱乐部,女儿又说是。中年人问她教练是谁,女儿说是薇若妮卡。“薇若妮卡?薇若妮卡·泽帕达吗?我知道她。个子不高,踢前锋的,很优秀的运动员。你真幸运!”他一边说,女儿一边频频点头。中年人走远后,女儿忍不住蹦蹦跳跳起来,一边跳一边说:“我真高兴!我在俱乐部踢球,我真高兴,真高兴!”
这场比赛还有一个小插曲。比赛结束后,我们离开赛场时,正碰上地震队的球员退场。女儿伸出手,一个地震队的球员(不是兰登·当纳万)在女儿手上拍了一下。女儿激动得不能自己,发誓说她一辈子都不会洗这只手。让我们如释重负的是,这个誓言她只坚持了一个晚上。
虽然女儿因为加入CYSA而心花怒放,我对她其实是有些担心的。女儿体格不算健壮,又没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不像那种适合踢球的孩子。我们支持她踢球,主要是看到她喜欢,也是把这当成一种体育锻炼,至于她是在 CYSA还是在AYSO,对我们来说关系不大。俗话说,宁做鸡头,不做牛尾。在AYSO踢球时,女儿是鸡头,到CYSA踢球,她难免要做牛尾。如果她因此不快乐,对足球失去兴趣事小,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刚开始看女儿在CYSA的比赛时,我的心情是很紧张的。女儿的球队里颇有几个体能和技巧都不错的队员,水平明显比女儿高。女儿一般不在首发阵容里,总要等比赛开始一段时间后才会被换上去。CYSA的比赛比AYSO的比赛要激烈得多,对手都不是省油的灯,稍不小心球就丢了。薇若妮卡可能知道女儿这样的新手需要锻炼,给她的机会还是挺多的。但我们看她踢球,总是替她捏把汗。
但尽管看球的时候心情紧张,回家后我们的表现还是很酷的。我们用轻松愉快的口吻和女儿谈当天的比赛,对她在球场上的任何作为都不遗余力地给予表扬,同时悄悄观察她对自己表现的感受。女儿加入偷袭队后情绪好像还不错。有时比完赛,她惋惜地提到自己的某个失误,我们都会不痛不痒地将其化解过去:“那个球是没有踢起来,下半场在球门附近那一个就好多了。”“你的力量的确还要多练习。但你知道安德丽斯的爸爸怎么说吗?他说在所有这些队员中,你恐怕是最聪明的一个。因为你会观察整个局势,总是站在最好的位置。”
女儿当然知道自己不是球队的台柱子,但她小小的脑袋一定对全局进行了综合考虑,并达成了一种平衡和妥协。她会自我安慰说,我是球队的新队员,以后我会越踢越好的。而且,即使她对自己在一场比赛中的整体表现不满意,也总能找出几个亮点:“你看到我那个头球了吗?”“我的那个横传很漂亮吧? ”“我那个射门只差一点就进去了!”
不过,在CYSA踢球,的确让女儿看清了山外有山的现实。以前她总说要到奥运会去踢球,现在也不怎么说了。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坐在床上看书,她也拿着一本书坐到了我旁边。看了一会儿,她突然把书放下来,叹了一口气说,“我想我可能是去不了奥运会了。”我问:“为什么呢?”她沉默了一会儿,说,“太难了,可能性太小了。”“但还是有这种可能的,是不是?”我说,自己也知道这个说法多么软弱无力。女儿没有回答,一滴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慢慢流下来。我的心都要碎了。但我能说什么呢?生活中的梦想大都是要破碎的,难道女儿在这个稚嫩的年龄,需要我告诉她这一点吗?
就在CYSA的球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初中的足球赛季也拉开了序幕。女儿的初中规模很大,有六、七、八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将近500名学生。因为附近有些初中只有七、八两个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球队。他们想踢球,得加入七年级的队伍。七年级女子足球队要招16名队员,参加选拔的六、七年级学生却有八十多名,竞争之凶险可想而知。女儿担心自己选不上;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也七上八下;先生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一定没问题。结果还是先生说得对:经过三天选拔,两轮淘汰,女儿和另外六名六年级学生,和九名七年级学生一起上了榜。
学校足球队的训练不像俱乐部那么正规,经常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不成体统,女儿对此很不满。好在校队成员大都在俱乐部踢球,平时都是训练有素的。不过女儿并不后悔参加校队。记得我上中学时,总是很羡慕那些穿着运动衣、提着钉鞋在校园里晃来晃去的田径队员。加入校足球队后,女儿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运动袋,把自己踢球的装备放在里面,每天煞有介事地背着去上学。我猜女儿在学校里一定也是那么神气活现。
女儿的校队被证明是一支实力很强的队伍。女儿学校所在的体育联盟一共有十所学校。在预赛中,每两所学校之间都有一场比赛。根据预赛中的积分,前几名可以参加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女儿的校队赛季一开始就旗开得胜,然后又屡战屡胜,等到预赛最后一场比赛时,她们已经赢了所有八场比赛。
最后一场预赛的对手是哥伦比亚中学。不知道为什么,哥伦比亚的女子足球差得一塌糊涂,每一场比赛都以悬殊比分落后,到目前为止已经输掉了全部八场比赛。因为两支球队反差实在太大,为了不让对方难堪,教练决定在这场比赛中采用依次进球法:她事先指定队员进球的顺序,只有在她指定的第一个队员进球后,她指定的第二个队员才可进球,等等。
女儿被指定为第一个进球者。比赛哨一响,女儿带球直奔对方球门,三下两下就把球踢进去了,不到一分钟就光荣完成任务。必须进第二个球的是盖比。盖比人高马大,球技出众,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她不但是后卫,而且是后卫中把守最后一关的清道夫(sweeper)。为了在当清道夫的同时抽空去进一个球,盖比颇费了些功夫,直到上半场快结束时才得手。因为使用这种特别的方法,这场球赛只打了三比零,远不如一些别的比赛踢得淋漓痛快。
不过,这个赛季的结局是很令人失望的。虽然女儿的球队从预赛到半决赛没输过一场球,在决赛中却没能得分,反被对方进了一个球,最后只得了亚军。
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时候,女儿又参加了校队的选拔,都轻松入选。这两年里,女儿的校队都在十校体育联盟中得了冠军,女儿当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此同时,女儿在CYSA也慢慢习惯起来,从新队员变成了老队员,从替补变成了主力。但女儿对自己在球队的地位一直不是很有安全感。她经常问我,你认为我是我们队踢得最好的队员之一吗?我每次都毫不犹豫地说是。其实在看女儿踢球时,我看到了她的很多弱点,但我知道自己是个苛刻的人,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是如此。我宁愿矫枉过正,也不想让女儿成为牺牲品。女儿听了我的回答后总是半信半疑,问我有谁比她踢得好,还举出一些例子来逼我表态:你觉得克莱尔怎么样?她踢得不错吧?我便说,克莱尔当然踢得很好,但你一点也不比她差。我也不知道我的判断在她心目中分量如何,但女儿是个很自省、很敏感的人。如果她需要我的肯定,我是一定尽力而为,毫不吝啬的。谁叫我是她的妈妈呢?
女儿加入偷袭者三年后,薇若妮卡离开了女儿的球队,球队换了一名叫路德三世的教练。路德三世是个轻言细语的牙买加人,队员们对他不像对薇若妮卡那样害怕,但他的训练也是令人谈虎色变的。先生对薇若妮卡一直颇有微词,觉得她虽然个人技术过硬,却没有花太多心思对每个队员因材施教。否则的话,女儿的上进心这么强,悟性又这么高,一些明显的缺点早就可以得到纠正,进步应该更大。现在他对路德三世抱很大希望。
但在先生等待路德教练点铁成金的时候,我已经体会到了新教练的好处。路德教练上任后不久,女儿有一天很认真地告诉我,她现在完全相信自己是个很好的足球运动员了。我的感觉是,这并不是因为她的球技发生了质的飞跃,也不是路德对她有什么超乎寻常的重视——在薇若妮卡离开球队前,女儿早就是球队首发阵容的一员了——只是我们多多少少是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的。在薇若妮卡手下,女儿曾经是替补队员,她就觉得薇若妮卡总在用看待替补队员的眼光看待自己。现在薇若妮卡走了,女儿便彻底脱下替补队员的外衣,完全是个成熟的主力队员了。
当然女儿对这一点可能并没细想。而且,她对薇若妮卡一直是非常崇拜的。她曾经严肃地告诉我,是薇若妮卡把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足球运动员。薇若妮卡不但教会了她很多踢球的技巧,也让她变得更tough了。
我不想让薇若妮卡一个人把所有的功劳都抢过去,但我承认,足球的确让女儿变成了一个更坚韧、更强悍的小姑娘。足球是一种有激烈身体接触的运动,比赛或训练时摔个跤、擦破点皮、扭了脚之类的事情常有发生。比赛时摔倒在地,运动员们都是爬起来就跑,眉头都不皱一下;夏天在烈日底下奔波一两个小时,冬天在凄风苦雨中淋个透湿,都是家常便饭。足球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也是好处多多的,而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让她们饱尝了失望和失败的滋味,这在她们养尊处优、四平八稳的生活中是很难得的。有时候一场重要的比赛输了,我都替她们难过。但女儿虽然懊恼得不行,却能很快恢复正常,还能想出一些自我安慰的理由:“至少我们还做到了so and so。”
不久前,女儿在足球比赛中受了一次比较重的伤。我们也不太清楚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总之她和对方一个队员撞在一起后,就倒在地上,很久都没起来。她被教练扶着一瘸一拐地退了场。比赛结束时,她的脚踝已经肿成了一个大包。
我们把她带到急诊室。还好她没有骨折,只是软组织受伤,但显然伤得不轻。为了稳妥起见,医生给她的右腿绑上了软夹板,用绷带包起来,还给了她一副拐杖。
女儿为自己这身新装备兴奋得两眼放光。她以前多次跟我说过,她很希望在球赛中受伤。虽然我每次都警告她不要胡说八道,但我对她的心思是了如指掌的:她觉得在球赛中负的伤,就像一枚荣誉勋章一样。现在她的愿望是实现了,但一回到家中,她就发现事情有点不妙。本来她觉得拄一副拐杖很好玩,但只在厨房和卧房之间走了两个来回,她就大叫受不了,说肩膀痛死了。当时正是夏天,她没法洗澡,只能坐在浴缸里,胡乱把身上擦一擦。至于洗头发,那就只能由我代劳了。当然我是不会抱怨的。亲手替我最爱的女儿洗那一头又黑又亮的长发,我心里甜蜜蜜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过,这样全副武装地去学校,还真让女儿成了众星捧月般的人物。从这个角度来说,女儿原来对受伤的期待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为她提书包,买午饭,还在她的绷带上写满了“早日恢复健康”之类的话。唯一扫兴的是过去校队(当时不是学校的足球赛季)的教练。他哪壶不开提哪壶,见到女儿这副狼狈样子,问她是不是救了一个险球。听女儿说没有,教练痛心疾首地对四周的人宣布说:“She hurt herself in a dopey play。”
今年秋天,女儿成了一名高中生。她当然还是成天在足球场上摸爬滚打,但这段时间她一直很不走运。首先,偷袭者队这个赛季老输球,得了倒数第二,差点降级;其次,她参加高中校队的选拔,最后一刻被刷了下来,只进了预备队。
女儿所在的高中是一个有2700多名学生的超级大国,各项体育活动都人才济济,女子足球更是出类拔萃,是去年当地高中体育联盟的冠军。跟初中时每个年级都有一支球队不一样,高中四个年级一共只有两支队伍:一支校队,一支预备队。女儿的眼睛当然瞄准了校队。她早就打听清楚了,去年校队有三名毕业班的学生,因此今年很可能只有三个空缺。女儿初中的校队成员现在都成了这所高中的新生,她们当中就有好些高手。如果高年级学生中还有几条漏网之鱼,也要跟她们争这三个名额,大家就真的要打破头了。
校队和预备队的选拔同时进行,足足折腾了两个星期。女儿先是被分到一个很有希望的小组,兴高采烈了一晚上;然后被划到据说是参加预备队选拔的小组,回来伤心了一场;后来被调去参加校队选拔,又欣喜若狂。这样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我们都快受不了了,选拔结果才终于揭晓:女儿只进了预备队。
没有进校队,女儿当然很失望。她说预备队的大部分队员不但球技不高,对足球也远没有她那么投入,跟她们一起踢球,一点意思都没有。看到她愁眉不展,我们当然也像陪绑一般,心情很沉重。但她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抱着爸爸的腿,不肯上场去踢球的小女孩,而是一个亭亭玉立的高中生了;她在球场上已经经历了不少风雨。对于这个新的挫败,她应该有自己的应对之法吧?选拔结束后,她轻描淡写地说,没有去校队也许是一件好事,否则她恐怕是个暖板凳的人;前些天她又告诉我,目前的校队有八名毕业班的学生,明年会有八个名额。她今年是差一点就进校队的四名预备队员之一,明年一定可以入选。但愿她已经开始恢复元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