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统治者们的坏心眼

作者:sousuo  于 2009-12-8 03: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3评论

文章提交者:junli6363 加帖在 文化散论
 
我过去有一个错误的看法,认为封建帝制是一种不错的政治体制,虽然比不上好的民主制度,但是比那些坏的民主制和挂羊头卖狗肉的共和国要好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从产权的角度讲,帝王体制下,一个国家不是刘姓,就是李姓,产权是非常明晰的。根据科斯定理,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是稳定且有效率的。
    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中国历史上帝制从秦始皇算起已经2200多年了,似乎就从来没有太平过,更可悲的是改朝换代二十六、七回,可谓血流成洋,死人的尸体可以垒起喜马拉雅山,但是,瞎猫碰死耗子,竟也没有撞上个“现代企业制度”。对此,我一直不解,老在琢磨。我想:一套文官制度互相制衡,皇帝老儿是董事长,是最终的所有者,怎么就不能万古一姓,长治久安呢?
    有一次看电视,好像是央视的一个节目,讲范仲淹如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讲到范仲淹向仁宗皇帝上改革条陈,叫“十事疏”,发起了所谓“庆历新政”。范仲淹的主张,宋仁宗是非常乐意执行的,但是,却触动了利益集团,结果有人就向皇帝进谗言,皇帝起了疑心,于是,范仲淹的改革被终止。范仲淹被赶到湖南去写著名的《岳阳楼记》去了。
    我一边看,一边想。范仲淹是给你董事长仁宗皇帝老儿干活,目的是让你的企业运作得更好,让皇帝老儿的个人资产增值,这个皇帝怎么糊涂,把这么具有“信托责任”(郎咸平语)的“好经理”赶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企业烂掉呢?这岂不是咄咄怪事!这个节目看完了,但是,我的思考没有结束。皇帝听信谗言,那么,是什么样的谗言打动了皇帝呢?是这么几个字:谋反嫌疑!这是一个至今仍然可以栽赃陷害的罪名。
    这让我似乎恍然明白了些什么?原来皇帝的红色江山虽然是私有财产,但是有点不太稳固——帝制无法保护皇帝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皇帝的私有财产得不到保护分内外两种情况:对外的情况是还有异性的山大王们觊觎皇帝的私产,梦想取而代之(皇帝的私产没有合法性授权,理论上是人人可以攻取的公产);对内的情况是还有同姓的兄弟们也盯着皇帝的权位,想废而代之(皇位属于一姓,但不是属于一人)。对于外部的威胁,皇帝倒是可以坦然地以爱国主义为招徕,动员爱国贼们,武力应对。但是,对于内部的威胁,皇帝老儿夙夜不安,防不胜防,竟不知道怎么措手。
    我们发现:其实帝制所谓一姓的江山是属于一姓的一群人,皇帝不论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还是太子制,都是一个代理人,他不是这个江山的最终和唯一的所有者。这种制度设计的一个矛盾之处在于:皇帝既然是一族姓氏的江山代理人——总经理,他却能上不能下。有一个制度化的程序选他上去(开国皇帝是历史选择的,除外),但是没有一个制度化的程序让他顺利“解职”。但是,这并不是说,皇帝不能被废掉,而是没有制度化的程序,要靠非程序化的宫廷斗争“把皇帝拉下马”。非程序化的废黜制下,皇帝时时面对不确定性风险,这样,他日夜勤勉的就不是江山的增值,而是总经理的位子是否长久。这种制度设计恰恰导致了代理问题的最大化。
    帝制没有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合法性授权,另一个是代理问题。于是,帝制下,皇帝老儿这个代理人发展出了一连串的坏心眼。皇帝的第一个坏心眼就是他其实并不关心“企业”效益——因为他们的业绩死后才做考核。皇帝口头上当然是“全心全意”为江山社稷服务,以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全是舆论宣传,不能信的。皇帝花在后宫的精力远远多于国家事务。他们从来不差钱,为什么要为别人的小康生活点灯熬油呢!就是所谓中国第一明君唐太宗也是一个玩主。据说有一次正在玩一只鸟,魏征进来,太宗赶紧把鸟藏在怀里。他怕魏征“谏”他。魏征和太宗谈国事,太宗很不耐烦。等魏征一走,他心爱的鸟儿已经被闷死了。太宗恨得牙痒,差点杀掉魏征。
    皇帝的第二个坏心眼就是他并不喜欢忠良和贤臣。皇帝喜欢安定团结,最讨厌瞎折腾,除非“总经理”难以为继,做不下去了。但是,在出现内忧外患的时候,所谓的忠良和贤臣是最可怕的。因为,这时社会出于无序,皇帝的位子最有可能被替换。皇帝一方面需要忠良和贤臣辅佐,也最害怕这两类人。谁能保证他们不被“敌对势力”所利用,而成为颠覆皇位的“乱臣贼子”呢?。皇帝要么早早地废掉这两类人,即使江山苟延残喘;要么在完成“保稳定”的任务之后,赶紧把这两类人干掉——但是,为什么历史上还有忠良和贤臣前仆后继,层出不穷,我无法解释,只能勉强归结为儒教的功劳。即使海晏河清的盛世,皇帝也讨厌忠良和贤臣,这些人以道德傲世,往往对皇帝的公仆形象造成压力,是潜在的“不安定因素”。皇帝最喜欢小人和庸人,当然还有伶人,这些人毫无威胁而且让人舒服,何乐不为啊!
    皇帝的第三个坏心眼就是常常让整个国家烂掉,但绝不实行别人的那一套“普世价值”。中国历史上变法(改良)从来没有成功过。从商鞅变法,到王莽新政,再到王安石变法,直到戊戌变法,都是以失败告终。变法失败,社会开始逐渐腐烂,旧的政权开始动摇。皇帝(有时不是皇帝,是皇后,比如西太后)在变法图存和社会腐烂之间选择后者。他们没有错,从代理的角度看,社会腐烂掉,他们才能生存下去——皇帝们没有必要为别人的财产考虑身后的事情。其实,皇帝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他们连儿孙的事情都不及考虑,所谓“天下”,不过是哄匹夫们入构的一个鱼饵。“我死后那管洪水滔天”,这是所有皇帝没有说出的真话。大多数时候,皇帝老儿和国有企业的老总的想法是一样的:把所有的钱花光,留一个烂摊子给下一任。
    皇帝的第四个坏心眼是喜欢做恶人,不喜欢做善人。皇帝喜欢武力,喜欢杀人。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特别是那些愚蠢的知道分子特别不理解这一点,因此,老是恬噪:什么仁政呀!什么宽容呀!什么宪政呀,等等!皇帝喜欢镇压,喜欢铁血,因为道理讲不下去,江山的“财产权”没有合法性授受,要讲理,皇帝没有理,是要输的——讲理会把皇位,或者江山讲掉,傻瓜皇帝也知道这个理。其次,他是一个代理人,对于社会生态——社会关系的可持续性,没有责任,用武力和铁血破坏社会生态,他可以使自己的统治最长化,而又不用承担成本(除非有阴曹地府),那么,皇帝为什么要傻乎乎地和那些蒙在鼓里的愚民们去讲理,或者对他们实行仁政,甚至宪政什么的呢!如果要在死两百万人和稳定20年之间做选择,皇帝选择什么是一目了然的。再说,搞政权,办大事,妇人之仁最误事嘛。
    以上归纳出来的所谓皇帝的坏心眼,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没有掺入道德因素,虽然严格地符合逻辑,但是需要实证。前述所有历史上的改革统统失败是一个手边的证据。改革为什么失败,恰恰是皇帝们在捣乱,或者他们根本就是改革的敌人。利益集团抵制是真,但是根子在皇帝。第二个证据是中国帝制历史2200多年,加起来有多少所谓的盛世呢?数来数去不超过一百来年,95%是乱世,这个责任在谁?只能说没有几个皇帝是好东西。乱世是必然的,盛世是偶然的,这是皇帝的坏心眼的“成果”。当然,也有几个不错的皇帝,这个例外要归因于道德,偶而出现几个真有信托责任的代理人刚好符合统计上的误差。
    非常奇怪的是:中国历史上改革和改良从来以失败告终,但是,暴力革命却常常成功。我很久前写过一个帖子《中国人的破坏性思维》,其中说:“对于政治体制的改进,中国人从来是没有耐心的,而且认定一定要天翻地覆才痛快,因此,每一次朝代更迭,都是推倒重来。”不知道常常成功的革命是不是对统治阶级坏心眼的一种报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上层建筑看中国的统治者们从来没有认真地总结过历史的教训,以至每每不是在山林的啸叫中自己爬上树枝吊死,就是被那些“屁民们”抹掉脖子,死得没有任何体面和尊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0 回复 yulinw 2009-12-8 09:23
呵呵,没人评,怕挨砖~~~
0 回复 SirCat 2009-12-8 10:03
“纯经济学的角度”是什么狗屎东西
也敢来炫耀?
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的学问
米国那么多的经济学家,
整届整届的MBA毕业生
还有八年的MBA总统
结果把国家经济带到沟里去了
还拖累了全世界
到现在爬不出来
假装骂皇帝
话里话外地
带出个“执政合法化”
看来也是个
被气死的苦命
呵呵
0 回复 homepeace 2009-12-8 12:18
5%盛世不等于95%乱世。
大多数时期,虽不盛但也不乱。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5-18 17: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