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九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3 ) [2014/09]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八回) [2023/08]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七回) [2023/08]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2) [2024/12]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5 ) [2014/09]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续37) [2014/02]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1) [2017/02]
- 一缕冰酒在玉壶 [2015/01]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7 ) [2014/09]
- 混搭的华彩 --- 夏威夷纪行 (5) [2016/02]
- 挑担西洋参回中国 (2) [2012/11]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续59) [2014/03]
- 进取,真的可以不思 [2015/08]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60 续完) [2014/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2) [2017/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 [2017/02]
- 分别为圣(6)--- 圣地第一店 [2015/03]
- 分别为圣 (16)----- 哭墙 [2015/03]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 [2013/05]
- 磨合 [2008/10]
- 为谁忙? [2014/11]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5) [2009/11]
- 孩子和中国人 [2010/07]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3) [2009/11]
- 融入外国文化 [2009/11]
- 拜年了 [2010/02]
·胡 涣·
听了太多疾呼中国出不了大师的论调,决定自己做点调研。想起来有曾有好事者估算出三百位近代大师的智商,赶到那网站,抄出来一行大名:
歌德 (作家)210
牛顿 (科学家)190
狄更斯 (小说家)180
杰弗逊 (政治家)160
加尔文 (宗教领袖)175
康德 (哲学家)175
朗费罗 (诗人)170
巴赫 (音乐家)165
果不其然,大师们都是超高智商的天才。微积分咱学都学不懂,那发明了微积分、并用其证明了天上星星和地上苹果遵循的都是同一个数学公式的人的智商是什么水平当然可想而知。也曾学过几门数学和物理课,知识没学懂多少,倒是有一点人生感悟,那就是山外有山,外山之外还有山,做人不可不谦卑。
人文艺术界人士的智商大概难估算一点,但从巴赫那横空出世的音乐和杰弗逊为整个现代世界政治体制的奠基性贡献也可见一斑了。歌德的作品读得不多,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排在第一位,但知道歌德与多数别的作家不同,是一位出世能写《浮士德》,入世能进官场进行社会改良试验的罕有通才。美国文豪爱默生读外文著作通常只读英文译本,但为了读歌德原文而专门学习德文。
歌德的《浮士德》有上下两部。歌德对下部倾注了多得多的心血,从中年开始构思,一直到他八十二岁去世的那年才完成,去世后才发表。他自己也是对下部更满意,但多数读者不太能理解下部,而更喜欢上部。我想,相对论公式里那几个字母谁都认识,但能懂它的意思的人却没有几个。人文世界恐怕也是如此,高深的东西,即使你认识话中的每一个单词,你也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深意。在人文世界里也需要点谦卑,现在读不懂的东西先不必评判,也许再活上几十年就能读懂了。
歌德除了天资过人,其工作之勤奋也罕有其匹,属于地地道道的工作狂。在《歌德谈话录》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位绝世天才七十五岁时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我这一生也就只是辛苦工作。”爱默生对歌德也有个有趣的评价:“他不可能恨别人,他的时间太宝贵了。”
天下第一的智商,加上无与伦比的勤奋,想不当大师都难。
……………………………………
说到智商第一的歌德的勤奋与专注,想到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给出的对“天才”一词的有趣定义:“sustained attention”(持久的专注)。他的着眼点不是天才的表现,而是天才的成因。按照他的定义,天才与其说是智商,不如说是一种缘分,就像莫扎特与音乐、歌德与文学的缘分一样。如果你的孩子与他做的事有这样的缘分,你拉都拉不开,还用得着你苦口婆心和威逼利诱?
美国有个说法叫“发现你心中的天才”(Discover the genius in you),其实说的就是你要去发现与你有缘分的那件事。我很喜欢这个说法——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某个领域中的天才。
从高智商者到大师,差的不是智商,而是缘分——持久的专注。其实,看看上边那个表格,我看中国不少上得了报纸的神童都至少拥有巴赫与杰弗逊的智商,如果实在赶不上歌德的210分的话。在哪个人群中都有高智商的人,但不是在哪个人群中都有大师——在一个大家都浮的社会中,潜下去专注点什么东西是不太容易。
……………………………………
智商高的孩子活得并不容易。好苗子没有好土壤就可能还不如普通的苗子容易成活。《自然》节目中讲,鳄鱼的后代中,每一百条里只有一条能成长为池塘巨无霸。神童成长为大师或天才(英文定义)的比例大概也比这高不到哪里去。
况且,借用一句我在一个车尾标语上看到的话:“我们的科技已经远远跑在了我们的人性的前面”,就算高智商者成了大师,他对人类也不见得就是完全的福分,如果他的缘分不是在如歌德那样启迪人性的工作的话。我相信保罗的话: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听了太多疾呼中国出不了大师的论调,决定自己做点调研。想起来有曾有好事者估算出三百位近代大师的智商,赶到那网站,抄出来一行大名:
歌德 (作家)210
牛顿 (科学家)190
狄更斯 (小说家)180
杰弗逊 (政治家)160
加尔文 (宗教领袖)175
康德 (哲学家)175
朗费罗 (诗人)170
巴赫 (音乐家)165
果不其然,大师们都是超高智商的天才。微积分咱学都学不懂,那发明了微积分、并用其证明了天上星星和地上苹果遵循的都是同一个数学公式的人的智商是什么水平当然可想而知。也曾学过几门数学和物理课,知识没学懂多少,倒是有一点人生感悟,那就是山外有山,外山之外还有山,做人不可不谦卑。
人文艺术界人士的智商大概难估算一点,但从巴赫那横空出世的音乐和杰弗逊为整个现代世界政治体制的奠基性贡献也可见一斑了。歌德的作品读得不多,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排在第一位,但知道歌德与多数别的作家不同,是一位出世能写《浮士德》,入世能进官场进行社会改良试验的罕有通才。美国文豪爱默生读外文著作通常只读英文译本,但为了读歌德原文而专门学习德文。
歌德的《浮士德》有上下两部。歌德对下部倾注了多得多的心血,从中年开始构思,一直到他八十二岁去世的那年才完成,去世后才发表。他自己也是对下部更满意,但多数读者不太能理解下部,而更喜欢上部。我想,相对论公式里那几个字母谁都认识,但能懂它的意思的人却没有几个。人文世界恐怕也是如此,高深的东西,即使你认识话中的每一个单词,你也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深意。在人文世界里也需要点谦卑,现在读不懂的东西先不必评判,也许再活上几十年就能读懂了。
歌德除了天资过人,其工作之勤奋也罕有其匹,属于地地道道的工作狂。在《歌德谈话录》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位绝世天才七十五岁时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我这一生也就只是辛苦工作。”爱默生对歌德也有个有趣的评价:“他不可能恨别人,他的时间太宝贵了。”
天下第一的智商,加上无与伦比的勤奋,想不当大师都难。
……………………………………
说到智商第一的歌德的勤奋与专注,想到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给出的对“天才”一词的有趣定义:“sustained attention”(持久的专注)。他的着眼点不是天才的表现,而是天才的成因。按照他的定义,天才与其说是智商,不如说是一种缘分,就像莫扎特与音乐、歌德与文学的缘分一样。如果你的孩子与他做的事有这样的缘分,你拉都拉不开,还用得着你苦口婆心和威逼利诱?
美国有个说法叫“发现你心中的天才”(Discover the genius in you),其实说的就是你要去发现与你有缘分的那件事。我很喜欢这个说法——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某个领域中的天才。
从高智商者到大师,差的不是智商,而是缘分——持久的专注。其实,看看上边那个表格,我看中国不少上得了报纸的神童都至少拥有巴赫与杰弗逊的智商,如果实在赶不上歌德的210分的话。在哪个人群中都有高智商的人,但不是在哪个人群中都有大师——在一个大家都浮的社会中,潜下去专注点什么东西是不太容易。
……………………………………
智商高的孩子活得并不容易。好苗子没有好土壤就可能还不如普通的苗子容易成活。《自然》节目中讲,鳄鱼的后代中,每一百条里只有一条能成长为池塘巨无霸。神童成长为大师或天才(英文定义)的比例大概也比这高不到哪里去。
况且,借用一句我在一个车尾标语上看到的话:“我们的科技已经远远跑在了我们的人性的前面”,就算高智商者成了大师,他对人类也不见得就是完全的福分,如果他的缘分不是在如歌德那样启迪人性的工作的话。我相信保罗的话: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