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九回) [2023/08]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2) [2024/12]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3 ) [2014/09]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八回) [2023/08]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七回) [2023/08]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3) [2024/12]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 [2024/12]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5 ) [2014/09]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续37) [2014/02]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完) [2025/12]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1) [2017/02]
- 一缕冰酒在玉壶 [2015/01]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7 ) [2014/09]
- 混搭的华彩 --- 夏威夷纪行 (5) [2016/02]
- 挑担西洋参回中国 (2) [2012/11]
- 进取,真的可以不思 [2015/08]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2) [2017/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 [2017/02]
- 分别为圣(6)--- 圣地第一店 [2015/03]
- 分别为圣 (16)----- 哭墙 [2015/03]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 [2013/05]
- 磨合 [2008/10]
- 为谁忙? [2014/11]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5) [2009/11]
- 孩子和中国人 [2010/07]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3) [2009/11]
- 融入外国文化 [2009/11]
- 拜年了 [2010/02]
刘松萝
看到芦笛先生批评李银河女士敌视穷人的文章,就知道他回不来了。
自从芦笛的文章海归以来,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文章深刻而生动,另一方面也是名人崇拜在起作用。就在人们有些嫉妒的时候,我们看到为了展示中国网民的独立思考精神,芦笛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李银河》受到了迎头痛击。
芦笛落伍了。芦笛的落伍,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他从美国学到的那些东西,已经不值钱了。如今,中国已然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与美国平起平坐了。有些年轻人虽然喜欢美国,不过也是选择性地接受美国。美国的金钱效应和金钱游戏,是一定要学的。至于自由平等博爱,自由,主要是我自己的自由,当然是神圣的,那平等博爱就对不起,要暂时放一放了。芦笛质问李银河,“这难道是人,一个女人,而况是一个曾负笈海外、饱受异国人文熏陶的博士说得出来的话?”芦笛这样问,本身就是过时的表现。李银河的敌视穷人,有可能是因为过去在美国学艺不精,也有可能是与时俱进呢。
第二,芦笛先生离开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的缺点虽然足以让他顿足捶胸,却有可能让他以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如今,国人已然拜金拜得赤裸裸,功利得急吼吼了。不仅如此,翻脸之快,更是让人猝不及防。鲁迅先生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记得芦笛先生说过,“要论小说,我写不过鲁爷。要论思想,嘿嘿!”现在看来,要论对中国人的认识,芦笛比鲁爷还是差一些的。
芦笛不知道,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以及嫌贫爱富已经成为一些先驱者的核心价值。特立独行的人们正告芦笛:你的声望再高,也高不过钱去,你的本事再大,也大不过钱去。呜呼,吾爱吾师,吾更爱富贵。
芦笛还不知道,对处于强弱之间的人,藐视穷人,已经变成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芦笛要残酷地剥夺这种乐趣,只好挨骂。
因此,芦笛这两天挨的骂,比他海归多年的总和还要多。
我们且看看芦笛在这两天收获了什么:
这文章写的有点急就章了。
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真的。
楼主误读了李银河。
芦笛越来越浅薄,越来越娱乐化。
芦笛是个信仰"于人奋斗, 其乐无穷"的垃圾。
看来
芦笛先生的脑子比陈伯达姚文元的更不混乱
虽然李银河的立论基础(向上的通道已经打开)的确有问题
但至于这么替人思考替人下结论吗
不满足于就事论事的人
无论他是民主斗士还是专制帮凶
都是狗屎一坨
我想,骂人的话不足论。就文章来说,说芦笛胡说八道,我也就不说什么了。说芦笛误读了谁,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芦笛先生也不用退避三舍。为名人而骂人,为金钱而骂人的人,心里面是没有底的,纸老虎而已。
2009.12.15.急就
看到芦笛先生批评李银河女士敌视穷人的文章,就知道他回不来了。
自从芦笛的文章海归以来,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文章深刻而生动,另一方面也是名人崇拜在起作用。就在人们有些嫉妒的时候,我们看到为了展示中国网民的独立思考精神,芦笛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李银河》受到了迎头痛击。
芦笛落伍了。芦笛的落伍,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他从美国学到的那些东西,已经不值钱了。如今,中国已然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与美国平起平坐了。有些年轻人虽然喜欢美国,不过也是选择性地接受美国。美国的金钱效应和金钱游戏,是一定要学的。至于自由平等博爱,自由,主要是我自己的自由,当然是神圣的,那平等博爱就对不起,要暂时放一放了。芦笛质问李银河,“这难道是人,一个女人,而况是一个曾负笈海外、饱受异国人文熏陶的博士说得出来的话?”芦笛这样问,本身就是过时的表现。李银河的敌视穷人,有可能是因为过去在美国学艺不精,也有可能是与时俱进呢。
第二,芦笛先生离开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的缺点虽然足以让他顿足捶胸,却有可能让他以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如今,国人已然拜金拜得赤裸裸,功利得急吼吼了。不仅如此,翻脸之快,更是让人猝不及防。鲁迅先生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记得芦笛先生说过,“要论小说,我写不过鲁爷。要论思想,嘿嘿!”现在看来,要论对中国人的认识,芦笛比鲁爷还是差一些的。
芦笛不知道,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以及嫌贫爱富已经成为一些先驱者的核心价值。特立独行的人们正告芦笛:你的声望再高,也高不过钱去,你的本事再大,也大不过钱去。呜呼,吾爱吾师,吾更爱富贵。
芦笛还不知道,对处于强弱之间的人,藐视穷人,已经变成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芦笛要残酷地剥夺这种乐趣,只好挨骂。
因此,芦笛这两天挨的骂,比他海归多年的总和还要多。
我们且看看芦笛在这两天收获了什么:
这文章写的有点急就章了。
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真的。
楼主误读了李银河。
芦笛越来越浅薄,越来越娱乐化。
芦笛是个信仰"于人奋斗, 其乐无穷"的垃圾。
看来
芦笛先生的脑子比陈伯达姚文元的更不混乱
虽然李银河的立论基础(向上的通道已经打开)的确有问题
但至于这么替人思考替人下结论吗
不满足于就事论事的人
无论他是民主斗士还是专制帮凶
都是狗屎一坨
我想,骂人的话不足论。就文章来说,说芦笛胡说八道,我也就不说什么了。说芦笛误读了谁,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芦笛先生也不用退避三舍。为名人而骂人,为金钱而骂人的人,心里面是没有底的,纸老虎而已。
2009.12.15.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