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九回) [2023/08]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3 ) [2014/09]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八回) [2023/08]
- 融化在爱琴海(第十七回) [2023/08]
- 弥漫着绝望的荒凉(续2) [2024/12]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5 ) [2014/09]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续37) [2014/02]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1) [2017/02]
- 一缕冰酒在玉壶 [2015/01]
- 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7 ) [2014/09]
- 混搭的华彩 --- 夏威夷纪行 (5) [2016/02]
- 挑担西洋参回中国 (2) [2012/11]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续59) [2014/03]
- 进取,真的可以不思 [2015/08]
- 醉梦浮生:地中海游轮归来(60 续完) [2014/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续2) [2017/03]
- 地板是怎样炼成的? [2017/02]
- 分别为圣(6)--- 圣地第一店 [2015/03]
- 分别为圣 (16)----- 哭墙 [2015/03]
- 醉梦浮生:地中海邮轮归来 [2013/05]
- 磨合 [2008/10]
- 为谁忙? [2014/11]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5) [2009/11]
- 孩子和中国人 [2010/07]
- 没有什么是天然的,就算是母爱。(3) [2009/11]
- 融入外国文化 [2009/11]
- 拜年了 [2010/02]
本人學理工科,哲學門外漢。總覺得哲學這東西太深奧,象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類的東西實在是轉的讓人頭暈,搞不懂。上中學的時候學了點唯物辯證法,可最終也沒搞懂到底辯證什麼。那個八卦圖上的轉魚圖案可能最能說明哲學的實質,就是“轉->暈” 。
一友人告訴我他正在寫一篇哲學論文,專研“無”字,內容語焉不詳。從名字上看,應該屬于玄學,形而上,論證的焦點應該是“無”。“無”,應該不是虛無吧,就象是“無為而無不為”等等。佛教也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說法,不過這好像太空了點。自然科學認為宇宙始于一個極其微小的點,最終可能還會縮回那個點去。而基督教則認為世界是上帝從無到有的創造,最終再從有到無的毀滅。似乎哲學家們總是想搞明白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最終好像無一不是是徹底把人搞暈為止。
雖然有點玄,但如果能有一部哲學著作,或者能夠提出一個新穎的哲學論點,也真是人生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
其實,所有的哲學都踢到那塊繞不過去的鐵板,就是世界的本源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哲學就不會有終極的結論。愛因斯坦覺得“上帝不會擲骰子”,牛頓認為似乎應該有“第一推動”。那個被譽為擁有自愛因斯坦以後最聰明的頭腦的霍金博士則提出“時間無開端,宇宙無邊界”,並因此把他那本被稱為Unread Bestseller的書《時間簡史》賣了1000萬冊。毛澤東臨走之前說要去見馬克思,估計也是去問這個問題。“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連孔子都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把這個事兒說明白有多難。
有多難呢?只舉一個例子,看看要理解宇宙的尺度這一件事就有多難。天文學里有個名詞“星雲”,是指一堆低密度物質由于相互吸引而密集起來形成的。下面這個圖叫做“馬蹄星雲”︰
看著多麼漂亮。可這堆所謂的“密集物質”的平均密度僅為每立方厘米10-100個原子,比地球上實驗室能夠得到的所謂真空要低的多!它的直徑有幾十光年(簡單比方吧,波音飛機飛一光年的距離要用120多萬年),能想象它有多大、離地球有多遠嗎?再者,什麼是“有”,什麼又是“無”呢?
還又听說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刻苦研究的幾乎沒有質量的中微子,在遠古時期(百億年前?)可能比現在的幾個星系還要大!這簡直是徹底讓人匪夷所思了,不暈算你狠。
無也好,有也罷,對于地球上現實世界的人來說,一口飯,一件衣,卻是維持生存的實實在在的東西。人被造、也被局限在這個有限的三維時空里,不知怎麼被賦予這種不高不低的智能,要想跳出去試圖從外面看這個世界,何其難啊。難怪耶穌要說,這地上的事人尚且不明白,何況講天上的事!
一友人告訴我他正在寫一篇哲學論文,專研“無”字,內容語焉不詳。從名字上看,應該屬于玄學,形而上,論證的焦點應該是“無”。“無”,應該不是虛無吧,就象是“無為而無不為”等等。佛教也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說法,不過這好像太空了點。自然科學認為宇宙始于一個極其微小的點,最終可能還會縮回那個點去。而基督教則認為世界是上帝從無到有的創造,最終再從有到無的毀滅。似乎哲學家們總是想搞明白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最終好像無一不是是徹底把人搞暈為止。
雖然有點玄,但如果能有一部哲學著作,或者能夠提出一個新穎的哲學論點,也真是人生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
其實,所有的哲學都踢到那塊繞不過去的鐵板,就是世界的本源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哲學就不會有終極的結論。愛因斯坦覺得“上帝不會擲骰子”,牛頓認為似乎應該有“第一推動”。那個被譽為擁有自愛因斯坦以後最聰明的頭腦的霍金博士則提出“時間無開端,宇宙無邊界”,並因此把他那本被稱為Unread Bestseller的書《時間簡史》賣了1000萬冊。毛澤東臨走之前說要去見馬克思,估計也是去問這個問題。“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連孔子都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把這個事兒說明白有多難。
有多難呢?只舉一個例子,看看要理解宇宙的尺度這一件事就有多難。天文學里有個名詞“星雲”,是指一堆低密度物質由于相互吸引而密集起來形成的。下面這個圖叫做“馬蹄星雲”︰
看著多麼漂亮。可這堆所謂的“密集物質”的平均密度僅為每立方厘米10-100個原子,比地球上實驗室能夠得到的所謂真空要低的多!它的直徑有幾十光年(簡單比方吧,波音飛機飛一光年的距離要用120多萬年),能想象它有多大、離地球有多遠嗎?再者,什麼是“有”,什麼又是“無”呢?
還又听說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刻苦研究的幾乎沒有質量的中微子,在遠古時期(百億年前?)可能比現在的幾個星系還要大!這簡直是徹底讓人匪夷所思了,不暈算你狠。
無也好,有也罷,對于地球上現實世界的人來說,一口飯,一件衣,卻是維持生存的實實在在的東西。人被造、也被局限在這個有限的三維時空里,不知怎麼被賦予這種不高不低的智能,要想跳出去試圖從外面看這個世界,何其難啊。難怪耶穌要說,這地上的事人尚且不明白,何況講天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