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不行你们可以去告我 [2017/08]
- 更钦佩刘晓波的前妻 [2017/07]
- 何日君再来是一首什麽样的歌??? [2013/03]
- 青菜菠菜黄豆芽笋干 苏州人年夜饭饭都有寓意 [2014/02]
- 沈崇案,真相并非遥不可及 [2013/02]
- 苏州最美的16大湖泊,你去过几个? [2016/12]
- 被特朗普当众甩手,美国第一夫人将会成为摆设? [2017/02]
- “文革”中江青将“最好的朋友”整死 [2013/03]
- 苏州的桥 [2013/05]
- 枫桥夜泊及日本人对寒山寺的情结 [2011/08]
- 苏州博物馆貝聿銘先生視為【最心愛的小女兒】 [2013/05]
- 世界各国在美国获得博士头衔的数量 [2017/05]
- 什么是殖民地 [2017/10]
- 苏州的老照片 回忆那段历史和旧事,认识这个过去的年代 [2013/08]
- 你听过完整的流亡三部曲吗》 [2013/03]
- 国内还未开荒的7个小众美景地,太美了! [2016/12]
- 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電視劇《勇士們》 [2017/04]
- 中国的城市化 [2014/05]
- 想当年也是一条好汉 [2013/08]
- 民国纪事 [2013/02]
- 为什麽习近平在喜峰口接受日首相来信 [2013/07]
- 红歌的故事 [2013/05]
- 忆抗战胜利后的几个电影 [2013/03]
- 沦陷区里的童年 [2009/05]
凤(图片来源:昵图网)
故事说的是十六国时期,曾短暂一统北方并立志混一天下的前秦君主苻坚,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命人在阿房城栽种桐竹数十万株,以招徕凤凰。
苻坚这么做,是由于凤凰在古代是天命的象征,《山海经》云:“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国语·周语》曰:“周之兴也,鸑鹫鸣于岐山。”鸑[yuè]鹫就是凤凰的一种。如果真能引来凤凰,这无疑表明自己已经获得了天命,从而得到了统治天下的合法性。
凤凰自然是没有招到的,但苻坚于公元370年灭掉了曾雄极一时的前燕,先后将清河公主及其弟慕容冲纳入后宫。长安的百姓看到他们的君主如此荒淫无道,不禁讥讽道“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慕容冲小名正是凤凰,这就是“栽桐引凤”的由来。
“栽桐引凤”真是空穴来风?苻坚虽然并没有招来真正的凤凰,但他用桐竹引凤凰这个想法却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西周时期,社会上就流传着梧桐引凤的传说。《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描写的就是如此的景象:高岗上的梧桐树沐浴在清晨的光辉中,其上金色的凤凰正引吭而鸣。
而到了战国时期,庄子使得这个传说更加丰满。《庄子·秋水篇》有言:“夫鵷[yuān]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凤凰非梧桐不栖”的原型。
说了这么多,那么,这“梧桐”究竟是何物,它为什么能吸引高傲的凤凰为之驻足呢?
引凤的“桐树”是何物?研究表明,古书中的“梧桐”既不是原产于我国的玄参目泡桐属的泡桐(Paulownia.),更不是所谓的法国梧桐(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而是今天锦葵目梧桐属的梧桐,学名为Firmiana platanifolia (L. f.) Marsili。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说说泡桐。在北方,泡桐一般被称为“桐树”,有些地方甚至称其为“梧桐”,所以也就无怪乎很多人将泡桐误以为是凤凰栖息的“梧桐”了。就连我国古代著名的林木学家陈翥[zhù],也因为没有看到过梧桐树,而误将泡桐当成梧桐。
在陈翥看来,或许是“桐,独受阴阳之淳气”“开春、冬两花,而异于群木”的缘故,受到凤凰的青睐。
泡桐
然而,事实上,由于泡桐的树皮呈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乍一看来,不仅不美观,反而有点小丑,虽然用途广泛,但却很难得到高傲的百鸟之王的喜爱。
与之相反,梧桐树树干挺直光洁,姿态优美,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或许正是由于人们对梧桐的喜爱,进而认为凤凰也会很喜爱它。
梧桐(图片来源:昵图网)
梧桐树是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树种之一。
梁·任防《述异记》记载:“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旧园也,一名琴川”,这表明早在春秋时期,梧桐已经被作为园林植物加以栽培了。
汉代之后,梧桐树不仅被广泛植于皇家宫苑(上林苑),而且开始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叶生既婀娜,落叶更扶疏”“有南国之陋寝,植嘉桐乎前庭”“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等句,描写的正是在庭院中植桐的景象。
至于“法国梧桐”,这更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树种。
首先,法国梧桐是悬铃木属的植物。悬铃木这一属的植物包括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而我们俗称为“法国梧桐”的,准确来说应该是其中的二球悬铃木。
其次,法国梧桐不是我国原生物种。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它是由原产于欧洲等地的三球悬铃木和原产于美洲的一球悬铃木杂交而来,并且是随着近代殖民者引入我国的。
最后,法国梧桐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英国梧桐”。
悬铃木(图片来源:昵图网)
悬铃木属植物引入我国的时间各不相同,依据引种地的不同,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也分别被称为美国梧桐(或美洲梧桐)、英国梧桐和法国梧桐。
其中真正的法国梧桐——三球悬铃木,据记载是在公元401年,由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移植而来的,当时被称为祛汗树或鸠摩罗什树,在我国只有少量分布,并没有被广泛认识。
而二球悬铃木最早在英国开始栽种,它自诞生以来便深受人们的喜爱,被作为行道树广泛种植。后来,随着殖民者的殖民扩张被带入我国,并且最早种植于上海的法租界,又酷似梧桐,就有了“法国梧桐”的称号,久而久之,它的原名反倒鲜为人知了。
所以,法国梧桐不仅不是梧桐属的乔木,而且也并非法国原产,只是由于悬铃木的叶子酷似梧桐,因而被误以为是梧桐而已。
梧桐的古时“妙用”在古代,梧桐有着十分广泛其实的用途。首先,梧桐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从古至今,梧桐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前文已经说过,梧桐早在先秦时期已经被人们作为园林景观作物加以种植,汉代之后开始逐渐步入寻常百姓之家。
明代王象晋赞美道:“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陈继儒最懂梧桐树的好处,他在《小窗幽记》中写道“梧桐……夏秋可以开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
近现代以来,梧桐树作为行道树的一种加以推广,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并且,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国梧桐“叶背柔毛和种子绒毛飞散,易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缺点,梧桐作为一种替代树种,想必会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梧桐还是制作古琴的良材。
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我国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就是用梧桐木制成。汉代之后,用梧桐木制作古琴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风俗通义》:“梧桐生于峄阳山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以为琴,声清雅”,就表明了这一点。
当代植物学的研究也证明梧桐木材轻软,适合做乐器。
古琴
除此之外,梧桐还有许多其他的功用,如梧桐的花、子、根、叶等均可入药,树皮可造纸,种子可榨油等等。
时至今日,梧桐早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梧桐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赵利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