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慧哲文十篇] 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9-22 06: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哲理人生|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智慧是什么?


樊思歧


    智慧并不属于头脑,它在头脑的背后。智慧是你头脑背后那个一直看着头脑的东西。


   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荒诞,但是,它的确就是这样。如果把头脑拿开,智慧将不会消失,科学现在无法办到,但科学迟早能够办到。生物界的某些生物提供着证据,它们并不具备头脑,但他们仍然可以让生命很好的发生和持续,它们也许没有人来得聪明,但是,它们带着自己本能的智慧。


    那个真相是:


    头脑实际上是人身上的一个电脑,一个生物电脑,只不过它比目前的所有电脑都来得复杂。它看起来是人的一个必需品,其实并不是,只不过头脑和身体的那个关联过于复杂,显得人的身体离不开它,如此而已。


    你觉得智慧来自你的头脑,那其实是一个错觉。智慧根本就不是来自头脑,而是头脑之外,然后穿透头脑而被头脑表达出来。头脑仅仅是作为传递智慧的一个中途通道,作为一个表达智慧的工具而存在。


    头脑的本质和电脑一样,具有庞大的数据及信息存储系统和运算系统,在生活中运行和表现出来,就是人的记忆和思维,但记忆和思维并不是智慧。因为头脑和头脑背后的智慧离得很近,所以会让人产生错觉,产生对两者难以分辨的混淆。


    头脑不是智慧,它依赖于从外来给它预先输入的各种资料和知识才能发挥作用。那是目前学校在做的工作,对你的头脑填入尽量多的知识,然后头脑存储,作为记忆,以备后用,然后头脑可以针对具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回答。


   智慧不是头脑,它并不依靠外来的知识,而是你本身固有的,躲在头脑背后的一种觉知品质。它看着头脑,它指导着头脑。每当有什么不确定性问题出现时,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时,头脑就显得更多的无能为力,而你的直觉和临时反应,就来自智慧,而这个智慧来自头脑背后的觉知。


    这个觉知,这个观照事物整体,甚至也可以观照头脑本身的品质,就是智慧,它超出头脑之外,它并不属于头脑。


    当你思考问题,那个躲在头脑背后看着你的头脑思考的那个“看”,那个“观照”,那个静静的“觉知”,就是它。


   一朵玫瑰,你正在看着一朵玫瑰,那个在你内在静静站在一边看着“自己正在看着一朵玫瑰”的“看”,那个同时对玫瑰和你自己两者的整体觉知,那个超然于你自己和外物的家伙——观照,才是智慧。


    平时你感觉不到它,是因为头脑思维的打扰,它被掩盖着,每当有什么突发事件,甚至你的头脑还来不及反应时,它就可以立刻反应,只是头脑马上又接管了你的注意力,你很快就错过了它。


    头脑可以度量,可以通过智商测验来度量,但智慧属于你内在深深的固有品质,它具有无限的深度,不可度量,它本身和神秘、爱、优雅、喜乐相连,它是一个无穷的宝藏。


    只有你在头脑不在的时候充分警觉,那么你才能够找到它。


    现代科学不会同意这种说法,包括尤其是把记忆划为智慧之外,现代科学会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记忆,一个人如何还能具有智慧。


    这没有太大关系,那个歧义仅仅是针对智慧的定义,它可以被定义得宽泛些,也可以被定义得狭窄些,这不是要点。


    要点是:某些你本来就具有的内在觉知品质是超越头脑之外的,也是超越神经系统之外的,他是你智慧的真正来源。


    那就是为什么电脑无法在智慧上超越人的原因,电脑完全可以超越人脑,那没有问题,那只是个时间问题,在某些方面电脑已经超越人脑。但电脑想超越人的智慧,是不可能的,这不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生命本质的问题,电脑逾越不过属于生命,属于智慧的这个“质”。


    庄子说:“知识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象流星一样短暂而令人伤感。”


    庄子非常敏锐,他实际也是在说,知识总是外在无限的东西,与其把你一生的精力耗费在对知识的追求上,不如更加在意识上警觉,认出和找到原本属于你自己内在的智慧。


   当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时候,老子没有多说,没有说一点点知识,老子只是单纯的反应,直接表达事物的实质。这个表达不来自知识和记忆,而是直接来自一个现场觉知所引发的自动表达,超出头脑之外的一个即兴表达,头脑完全被动,只是如实地把老子的智慧感觉翻译成语言,向孔子表达。


    佛经的表达完全是翻译式,叙述式的,你找不到分析过程和证明过程,为什么?


    那是因为头脑对超出它理解之外的东西想用逻辑来表达是很困难和不可能的,头脑唯一能做的就是完全变成一个翻译家,直接翻译着智慧的感觉,头脑能做到对智慧的近似翻译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


智慧是第一生命


陈岩


    日前,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来访。有朋自远方来,沏上一杯香茗,述说别后之情,其乐融融。


    席间,友人忽问:“何为世间之贵?”我说:“我曾听一位大师说过,诚信是第一财富,正法是第一坦道,实语是第一妙味,智慧是第一生命。”


   友人说,为什么说智慧是第一生命呢?人的健康才是一切的支柱。你不见广告上说——朋友,如果你有1,000,000财富,后面的那些“0”分别代表金钱、美丽、地位、名誉、快乐、家庭等等,而前面的那个“l”则是代表了健康。有了这个“1”,后面的那些“0”才有了意义。你想,即使腰缠万贯,富甲十方,或高官厚禄,事业发达,或貌如天仙,多才多艺,如果是体弱多病,终日离不开药物,这样的人生岂不也是黯淡无光?


   我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健康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活在世上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朋友之间深刻的情谊,生活的质量就差了。人之所以烦恼横生,之所以对人生困惑茫然,并不是因为没有健康,而是因为没有智慧,因为没有了悟茫茫人生的真实相。纵观古今中外,凡圣贤哲人,无不是胸襟恢宏,慧思迭出。即使有人体弱多难,亦能恬淡豁达地直面人生,谁又能说这样的人生无价值呢?”


    人的生命并不在乎是否一定要孔武有力,健步如飞;而是在于是否每一天都活得很值得。


用心于现在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调心”,对什么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看,要能善解、包容。


    我常说:“杯子不要看缺角,要看圆的部分。”但是曾有慈青问:“我把杯子打破了,怎么办啊?还是可以善解得。打破了,就空了、没了,我们可以从头再开始;不要因为杯子岁了,让心灵也碎了,因为物质是由“成住坏空”的。


    每件东西都有“成”的时候,还有让我们使用时“住”的形象;但是,物质的东西总是会“坏”,坏了就会“空”,所以有东西的时候,要用爱心去疼爱它;有了毛病,要用善解得心去包容它;万一破掉了,要心怀感恩,感恩它曾经让我们使用,这样就好。


    不要在事情无法挽回时,只会说后悔,不要常有这种过了之后的烦恼。
有些人很爱钻牛角尖,有的一直在想过去的事,心里无法放下;有的却一直追求未来,这样都会损失现在啊!什么事情都要好好把握现在,不要让它出错。
比如讲话时,万一说错了,就要赶快说:“对不起”,然后就让它过去;如果一直放在心里不能消化,这样就不对。事情还未到时,也不要妄想未来,又迷失于现在。


    过去的是杂念,不要经常放在心里;未来的是妄想,也不要想那么多,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人在这里,心就要在这里。这时候说话,心要用在说话;这时候再听话,心里得用心听话;这时候做事,心就用在做事,这样就不会做错、不会说错、叶不会听错。人在日常生活中,总离不开说、听、做;假如事事都用用心的话,人生就不会错。


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问他怎样才能把公司管理得更好。


   艾维·利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使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5分钟。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张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又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实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后来有人说,五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其中,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还为舒瓦普赚得一亿美元的利润。


    艾维·利这个价值2.5万美元的方法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方法人人都应该去尝试,每天写出你要完成的六项最重要的事情,并按照重要性排列,先专心做完第一件,然后做第二件。只消一个月,你就会发现,你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你居然完成了许多看起来要花两三个月才能做完的事情,而且时间也突然变得好像花不完一样。如果你想体验这种感觉,那么请立刻行动。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种方法能让你做出选择,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而不会被琐事干扰,而实际上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是花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的。你养成了只做重要事情的习惯,就等于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


    拿破仑·希尔归纳了四条做不值得做的事情的坏处,十分经典:


    1.不值得做的事情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
    2.不值得做的事情会消耗时间与精力;
    3.不值得做的事情会浪费自己的有效生命;
    4.不值得做的事情会生生不息。


    所以,《论语》说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意思就是说,就算是一些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是恐怕它们会妨碍我们做更重要更长远的事情,所以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去做的。


   台湾作家李敖在《选与落选》中谈到人生的选择,把这个问题说得更加深刻:


    "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童话作家王尔德有一次对一位来伦敦寻求发展的作者说:"我知道有好些人,满怀光明的远景来到伦敦,但是几个月后就崩溃了,因为他们有回信的习惯。"余光中在《如何谋杀名作家》中不无刻薄的把给作家写信的读者也作为"名作家谋杀团"的成员,"回信,可以剥夺他们的时间,不回信,可以鞭打他的良心,无论如何,对于谋杀名作家,总是有贡献。"


    在生活中,类似于回信的琐事实在太多,看起来有一定做的价值,但你忘了,其实用这些时间你可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勇气在一开头就予以"封杀"的话,它们就会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直到把你的所有时间和精力耗费得干干净净。


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


狄马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最后忍辱负重,终获成功。中学生也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容回避。


  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


  相反,在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


  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不要表扬下岗工人勤俭节约,农民衣着朴素。在被动地从事一件他完全不得已的事时,我们不要一味地赞叹受难者的勤劳勇敢,那会显得我们全无心肝。


一座偌大的城市找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脚排泄,被归为“素质低”;一个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被高度赞扬,却只字不提教育部门的失职;这种文化培养出的道德,鲁迅称为“瞒和骗”。它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


  这种苦难美学不值得赞美。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5.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7 15:3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