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富翁的嘴》的读书笔记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10-18 14: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理财心经|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与吉姆-罗恩对话

吉姆-罗恩

全世界有上千万人把吉姆-罗恩尊为自己的引路人,认为是他给自己指明了人生的道路。

 
核心概念:

    * 什么是成功
    * 让成功来找你
    * 改变你的言谈
    * 菩萨畏因
    * 勇于担当责任
    * 人人都能成功
    * 坚持原则——一天吃一个苹果
    * 志向是成功的动力
    * 动机的力量
    * 写出你要做的事情!
    * 交纳什一税
    * 超越“百万富翁”
    * 感恩和修慈
    * 祈祷的力量
    * 时间的管理

 
什么是成功?
真正的成功,就是生活幸福。

这种幸福一部分取决于个人收入,一部分取决于你是否赢得了经济上的自立,还有一部分在于你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梦想成真 ,否生活得充实、幸福、美满。

这里,“经济上的自立”极具深意——我更喜欢使用“经济独立”这个说法——所谓“economically independence”。independence的意思是“独立、不依赖于别人”。如果你只有一种收入(每天的工作),那么,不论什么时候,老板不高兴了,把你辞了,你的经济来源就一下子断了;因此,这样的状态就不是“经济独立”的状态 ,因为您依赖于您的老板,您的工作。
让成功来找你

“成功不是追来的,而是水到渠成的。”

吉姆-罗恩认为,成功与否取决于你能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受成功青睐的人。

要取得成功,你必须拥有一定的能力,这包括:

    * 善于交流:要学会运用你自己的语言。
    * 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
    * 培养你的心态、你的个性,发展你自身的特点,提高你个人的声誉。
    * 培养经营能力、用人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自己身上下工夫。

我们在中学教育中,无数次学到“内因是决定因素”这样的哲学论断,现在又遇到了。
 
我们实际上在谈论的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我们的思维和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改变你的言谈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言——社交语言,以及你需要掌握的商务语言。
...
你知道有的家伙一开口就讲些下流故事,说起话来粗俗不堪,满嘴脏字。...

我不知道这和佛教的原则有些什么样的关系,但是我知道,在佛教中,菩萨有所谓四种利益众生的行为,其中一种就是“爱语”;所谓“爱语”,就是要使用大家喜欢听闻的言辞来和大家交谈。佛教很强调因果报应的思想,认为好的行为一定有好的结果。而“爱语”就是菩萨应当做的四种最主要的“好的行为”之一。

吉姆-罗恩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生动的素质教育课:你想赚钱吗?那先改改你的不文雅的言语!

 
菩萨畏因
大部分时候,人们总是在致力于改造自己的外部世界,而没有考虑到内心世界的改造。

吉姆-罗恩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应该如何做呢?

一种态度:你时时注意这样的问题,“我的胆固醇有多高?”

另一种:“我不知道,管它呢。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到时候我自会想办法处理的。”

问题是——“到时候”就已经晚了!

我们面对的方向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而我们思维的方向决定了我们面对的方向。

佛教有个说法: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什么意思呢?菩萨知道,“因”是最主要的,要在事物的“原因”上下功夫,而“结果”只是“因”的自然结论。但一般的众生(凡夫)则只在令人畏惧的“结果”来到面前的时候才知道“畏惧”。

那么,什么是最最重要的“因”呢?

——你的“心”!!!

吉姆-罗恩简直就是一个大菩萨,在给我们讲述“心行”的重要性。佩服佩服!顶礼顶礼!

 
勇于担当责任
某些人选择退缩,让别人去创造利润,开创事业,提供就业机会。似乎在他们看来,自己按点工作,让别人去承担责任能让自己更轻松一些。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回到家里,尽可能地随遇而安。

但是我认为,你自己完全可以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该怎样去把握自己的生活?我是否可以胜任一项更好的工作?我是否有可能自己创业,开始做点事情,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吉姆要求我们要勇于创业,而不仅仅是抓住别人提供给我们的“工作机会”,干些不需要动脑子和担责任的“工作”。

也许你会问: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也能做出什么大的成就吗?我也能成功吗?

吉姆的回答可以给所有的人以信心:

 
人人都能成功
在策划人生的最初时刻,你并不一定要踌躇满志,给自己定下一个很高的起点。你在作出最初的计划时完全有可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求生是人的第一志向。首先,要想办法活下来。

接下来就是以此为起点开始积累,找事情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最初的工作内容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哪怕这些事情让你厌烦。

你不需要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只要珍惜这个起步的机会就行了。因为再过上一年、五年、十年,你绝不会还停留在你现在起步的地方。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朝九晚五,按点工作”的上班族,又应该如何起步来进行真正的“创业”呢?

我在这里看到一个惊人的(但实际上也是平淡到了极点的)方法:

我在读一本古代圣僧的传记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徒弟,由于长期修行还没有什么成果,痛苦的问他的老师,他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老师回答:继续修行。

——因为万事万物皆运动而无常,你的这个“没有成果”的状态,也必定是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的!只要努力,它肯定会变化为“有成果”,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个贫苦的人去求教一位高僧,他是否能够发财致富。

高僧回答:当然。富裕尚不可常保,何况“贫穷”呢?!

妙绝。

 
坚持原则——一天吃一个苹果

吉姆的座右铭:
 
“遵循原则,远离悔恨”。

——要么承受原则带来的约束,要么承受悔恨带来的痛苦。

(这一段极端的重要性,使我觉得,将其中的任何一个单词删除,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的笔记也就只能做的好象仅仅是原文的一些小小的标点调整)。

“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和技术性,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清晰:吉姆为我们指出了“纪律(或者“戒律”)在成功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却没有一点点的生硬和牵强。

要么遵循原则,要么忍受悔恨——我们只有这两条路可走。而吉姆已经明智的为我们作出了选择:

我们必须选择原则 。

——“因为原则的分量是以盎司来计算的,而悔恨的分量是以吨来计算的”

这是一个严肃的结论,因为正如吉姆所说,“悔恨的影响是不断积累加深的”——就好像是你得了龋齿。牙医说,“如果我们现在补这颗龋齿,你要付300美元。如果你任其发展下去,那么有一天你要为它掏3000美元。”

所以,

不管是什么,只要你发现存在问题,你就要开始进行调整、纠正。

如果妈妈说“一天吃一个苹果”,可儿子却说“我才不要呢。我没法坚持一天吃一个苹果”,因为,我可以在我高兴的时候,一次吃4个,而在另外几天,一个也不吃。

这个比喻非常的经典和贴切。

因为乍看起来,你可以选择随心所欲的“吃”与“不吃”,这是一种自由。然而,放弃原则的自由的代价,是更大的牺牲,也是更大的不自由。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原则所涉及的事情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一个原则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它”。

坚持原则还可以极大地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如果你的目标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话,那我可以告诉你,当你吃进去第一个苹果后,当天你就会感到内心的成就感开始萌发、膨胀了”。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吉姆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一个的坚守这些小小的原则,我们的生活就一定能逐步的改变。
选择一条新的原则,就从现在做起。 只要采取行动就会有惊人的发现。

 

 
志向是成功的动力

这句话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一旦你有一件自己乐于去做的事情,你就会对该事情有难以抑制的激情。

但是,怎么才能培养自己的志向呢?

吉姆认为,关键字与“自信”与“成就感”。

而自信和成就感可以来源于你完成的一个很小的事情。例如:
 
一个人从没有销售过任何一件商品,后来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件自己看好的产品。当他卖出第一件商品时,他会突然意识到,“天啊,既然我这次卖出去了,我还可以再来一次。”

到他推销出去第十件商品时,他会说,“我可以以此开创自己的事业。可能我这样一步步走下去就会成为带头人,就会成为这个领域里的巨头。”

所以,秘诀就在于:从简单易行的事做起,积累起来,你的成就感和自信将与日俱增。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动机的力量
如果你有了足够的动机,那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早上起床。你真的不能按时间起床吗?真的这件事情很难吗?你可以找出无数个理由赖在床上,但最根本的理由是:

你没有起来的动机。

所以,找到动机,是开始行动的第一步。

例如,如果你是一个热爱你的家庭的人,下面是一个很好的动机: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你的家人构筑一道固若金汤的经济壁垒。

吉姆六年前曾向一对刚刚生了双胞胎的年轻夫妇说过同样的话——现在,他们现在一年的收入超过五百万美元。

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也许你能找到你的动机:

你想去哪些地方?

你想见些什么人?

今年你想学会多少技能?

你想掌握几种语言?

是否希望自己有能力捐献出自己一生中所得的90%?

或者:

90天过后,我再也不会拖欠租金了——我讨厌催租的电话!

我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500美元(而不是只在银行里有500元)

让自己的爱人不再抱怨衣服料子的粗劣?

让孩子能到最好的博物馆参观?

不再需要向老板汇报明天你要到哪里去,因为你不再需要向他请假?

经常作作按摩,肩头不再酸疼?

陪爱人到海边浴场度假?

这里面,我最惊讶的是,“捐献出自己一生中所得的90%”。我也有这个想法。总有一天,我要捐出自己收入的90%,因为,余下的10%,已经足够我的所有生活支出了(考虑到舒适的生活需要起码数倍于常人的收入,你最重的收入必须为常人的数十倍以上)。

吉姆的经典故事:
我24岁那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个小女孩。她是女孩团的成员,来推销曲奇饼干。她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嘴里念念有词地说道,“女孩团,世界上最优秀的团体。我们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曲奇,只卖两美元。”然后,她扬起灿烂的笑脸,让我买她的曲奇。

我很想买,毫不犹豫。对我来说,买不买并不是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兜里根本掏不出两美元。

我是个成年人。我有家,有两个孩子,在大学里读了一年的书,可我口袋里连两美元都没有。

我不想让她知道我那么寒酸。于是我骗她说,“嘿,我已经从你们女孩团那里买了好多曲奇饼干了,现在家里还放着一大堆呢!”

听我这么一说,她答道,“哦,那太好了。非常感谢您。”说完她就转身离去了。

她走了以后,我对自己说,“我再也不能这样混下去了。你还想沦落到什么地步呢?跟一个小女孩说谎。我是说,人最惨也不过如此了吧?”

所以,这件事成了我的一个心病。

从那天起,我就决定,我要立即采取行动,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赚钱,让自己的口袋鼓鼓的。这样不管今后我在什么地方,不管有多少个女孩团的小姑娘站在我面前,不管她们想卖给我多少曲奇饼干,我都有能力全部买下。

这种想法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我的今天。

 
写出你要做的事情!

把你要做事情全部列出来!要尽量详细,例如:

你希望你的家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你都想到哪些地方旅游观光?

有哪些事情是你梦寐以求的?

要买什么牌子的汽车?

穿什么牌子的西服?

到哪个剧场观看演出?

给经常在某大街乞讨的那个流浪汉一次丰盛的宴会?

...
 
当你完成一件事后,你就可以把它从清单中勾掉。

写下清单的乐趣有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你可以把一些事情一笔勾销,哪怕只是小事一桩。

这些目标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局限。这张单子是你个人的东西。你可以随时撕了它,把它丢到一边,然后再重新写一张。

看到这里,你必须开始写你的清单!!!现在!!!
 
假设你读了一本关于健康的书,书里讲了怎么保证营养,怎么坚持锻炼。在你读了一半的时候,这本书的作者也许会在书中提醒你,“亲爱的读者,现在请先把这本书放到一边,俯身面对地板,看看你能完成多少个俯卧撑。”你可能对此视若罔闻,根本没有照做,而是接着读下去。这时候,我相信这个作者一定还会在书里质问你,“如果你没有把这本书放到一边,没有俯身面对地板看看自己能做多少个俯卧撑,那你还看这本书干什么?如果你不准备采纳任何建议,更不准备通过锻炼在实践中增进健康,那你何苦费这些工夫来读我的书呢?”

重要的是“立即行动”。不管你朝那个方向努力,你就会越来越接近你的目的。正如圣经中上帝所说:“如果你向我迈近一步,我也会向你迈近一步。”

只要你开始朝你希望实现的目标努力,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千真万确地存在这种神奇的现象,你会发现生活总是乐于回报那些执著的追求者。

知道这些,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交纳什一税

“什一”即是十分之一。这里的“什”念“十”,可不是“什么”的“什”,读错音的话,可要丢大人的!

“什一税”,就是说,拿出你收入的十分之一,来回馈社会,奉献给公益事业。

吉姆经常给孩子们讲这样一个公式:70-10-10-10。

意思是——你每赚来1美元,花出去的永远不要超过70美分。
 
在那留下的30美分中,10分用做流动资本,10分用做闲置资本,另有10分用去捐献。

你可以把它捐给教堂或者某个慈善组织,你可以授权别人来管理这一部分资金,也可以亲自把它捐献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

这种付出可以改变人的精神境界——获得更强烈的成就感。 但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认为,所改变的不仅仅是“精神”状态,还有物质的,也就是说,“金钱”上的——付出将使你更为富有。

先哲们总是说(特别是佛教有这样的教义):要想得到更多的财富,必须乐于施舍。我们总是把这句话当作道德上的说教,实际上,它很可能是一条虽然难以置信,却万分真实的客观规律。

实际上,吉姆自己也坦承,他自己的“道德说教”确实也给他带来了财富和声誉:
 
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鼓舞的事,因为它已经给我带来了好几笔财富,而且仍在不断地为我赢得利益。

还有一个结果:“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听到别人在四处推荐或宣扬你的名字,就好像你听到有人说,“在我人生中的某一个阶段,我曾在某个地方听了这个人的一些想法,他所说的一切改变了我的一生。”


另外,我还注意到书中的这样一句话:
 
不仅仅要付出个人收入的10%,还要付出一部分时间。

这样的付出绝对是笔明智的投资。

——它可以让你马上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超出你最初的想像。

我觉得,有许多人,可能会在金钱的布施上比较慷慨,可是,在涉及到他自己的实践的时候,就比较“吝啬”。我不知道我下面的想法是否正确,但是,我确实在试图这样努力:

如果可能,除了付出金钱外,还要贡献自己的时间,后者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可能有前者所不及的方面。

如果难以挤出时间,那么,就设计一种为别人提供“工作机会”的方式,出钱让别人替你工作,而这种工作就是“布施”。

另外,你可能会 担心,“如果我把钱捐献给某个组织,可这个组织滥用了我的捐款怎么办?”

其实对你来说,他们是否滥用捐款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你曾经付出过。对工作负责是他们的事情。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明星在圣诞宴会上,遇到一个向他乞讨的妇人,这个妇人说,他的女儿的了绝症,而他们的家庭有没有经济来源,因此急需他的慈善帮助。这位明星毫不犹豫地将身上的几百美元给了这位妇人。当这位妇人千恩万谢的离开后,明星的朋友埋怨他说:你怎么这么愚蠢,我早就见过这个妇人,她总是以同样的理由乞讨。

你知道这位明星怎么回答吗?

“这是我这个圣诞节里所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这个世界又少了一个处于病痛中的少女,和一个绝望的母亲!我太高兴了”!

 
超越“百万富翁”

吉姆25岁的时候,他的恩师对他说,“罗恩先生,我觉得你应该定一个目标,立志做个百万富翁。”
我对他的建议非常感兴趣。你想啊,他的话多有吸引力啊—做个百万富翁。

接着他对我说,“为什么要这么想呢……”

我当时心想,“天啊,他根本不需要告诉我为什么。能拥有100万美元那该有多棒啊。”

可他对我说,“你要这么想就永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之所以要做个百万富翁,是为了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你必须真真正正的成为一个值得100万元的人,才能真正的拥有100万。而这个过程,就是你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在学习物理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只是希望学好初等物理,你永远不可能完美的掌握哪些物理知识(什么平抛、斜抛、摩擦力、浮力、压强等等);而当你学了高等物理后,在回过头来看初等物理,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和简单。

所以,求其上者,得其次,就是这个意思。

上述结论的一个自然的推论,就是:不能为贪图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我想,通过非法的手段获取钱财就是放弃原则的例子之一)。

 

 
感恩和修慈
感激之情非常重要。

回忆一下那些在你的生活中帮助过你,或者让你有所感悟的所有人,从内心的深处感激他们,希望他们能永远欢乐、幸福,这就是“感恩”。

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简直不能抑制自己的激动之情,因为良久以来,我就觉得,在佛教的“四无量心”的修行中,有着不可言传的奥秘。所谓“四无量心”,就是指慈、悲、喜、舍四种修心方法;例如,其中的“慈”的修习,就是要将“愿彼无忧无恼,幸福安乐”的意愿覆盖到所有的众生。因为你感恩的对象是无数的众生,所以称之为“无量”,这样的修行方法就叫“慈无量心”。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互相依存的——哪怕是你出钱买别人的东西,卖者也对你有恩,因为如果他不愿意挣钱,你就买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了。(当然,同样道理,你对他也有恩)。

以我的理解,感恩就是“慈无量心”的修行。严格说来,“慈无量心”比一般的“感恩”更为广泛一些,因为你不仅要感谢那些对你好、帮助过你的人,还要感恩所有的众生。

当我读懂了这条古代圣贤所揭示的真理以后,激动不已。

从某种角度,你简直可以说:

你可以坐在家里,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做”,只用感恩和修慈,就可以积累你的富德,为以后“赚钱”打下基础!

 

 
祈祷的力量

祈祷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神秘的力量。

在美国的货币上,印着这样的字样:IN GOD WE TRUST (我们信仰上帝)。这里的“上帝”不一定是耶稣或者耶和华(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上帝),而是泛指一种信仰的归宿。吉姆认为,这也是一种潜在的祈祷。美国的参议院在召开议会前 也要作例行的祈祷。祈祷的力量是难以言传的,神奇和不可思议的。
 
你不一定非要去基督教堂、犹太教堂、清真寺或类似的地方作祈祷。作祈祷不一定非要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但是不管在哪里,我认为祈祷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的力量。

如果你有信仰,祈祷是一种非常好的宗教体验。

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也可以象爱因斯坦一样,信仰“自然的上帝”;也要以感恩之心向众生、向整个自然、宇宙袒露你的心愿和渴望,祈祷得到所有大家的佑护。

 

 
时间的管理

    * 首先要意识到时间的宝贵。
    * 不要轻易开始一天的活动,除非你在头脑里已经将它们一一落实。

你要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每一天的生活:在它来临之际,或是在前一天晚上,把自己如何度过这一天的情形在头脑中过一遍。然后再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正如我们要做出一天的计划一样,我们也要制订一个月的计划、一年乃至若干年的计划。
如果你想得到财富,渴望财富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你要为得到财富付出相应的代价。

迈克:也就是说,不管要得到什么,自己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吉姆:你可以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先付出相应的代价。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兴奋,我可以以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追求自己渴望得到的财富,并让每个人都受益。

上面这段话我并不是理解的很深刻。不过,我可以想象到为什么吉姆会“非常兴奋”,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只要你愿意“付出”,你就可以得到;也就是说,他已经知道 ,自己可以追求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点,使得他很兴奋。 正如一个年轻人,渴望得到某位美丽而善良的女子的爱情,而当他得知,他可以使用正当的于他人无害的方式,付出自己的代价,就一定可以得到他梦寐以求的爱情,他怎能不高兴呢?

那么,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到底是什么呢?

纵观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起码有如下几点:

    * 改善自己的言辞。
    * 加强内心的修养。
    * 找一件事情,不断的努力,坚持做下去。
    * 培养自己的志向和自信。
    * 坚持原则,而不管这个原则多么小。
    * 感恩和祈祷。
    * 计划自己的时间。
    * 奉献公益。

 

吉姆推荐的书:

《思考致富》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6.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3.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4.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5. 馬上不一樣! 馬英九例行發表六四感言 強烈措辭變不見(附全文) [2008/06]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1.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2.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7.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 04: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