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层面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6-11 16: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哲理人生|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越来越觉得人很难有完全好人与坏人之分。

  好与坏都有层面性与阶段性。

  所谓层面性,是指那一方面,或那一角度,其人是好还是坏。

  持枪行劫者当然是社会不良分子,属坏人类。但,他在家庭中可能是个孝顺父母、爱护妻儿的好丈夫,则又有其不可否定之长处。

  于是,在治安层面上,此人罪无可恕。在亲情层面上,却可推崇备至。

  我见过不少善长仁翁,不停大做善事,社会上甚多公益设施善举,都全靠他们的慷慨才得以成立推行。而且造福人群。然这么个好人,可能对家人朋友,非但一毛不拔,且刻薄成性,辜恩负义。

  这么说,此类大慈善家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也只有拿层面性来将之划分。

  同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对人对事之表现,拙劣粗鄙,人神共愤。可是,在另一个阶段,他会有出乎意外的优异表现。

  其中是否关乎个人的情绪起落,外在环境影响抑或对手吸引力大小等等,不得而知。总之,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某人转了性!”意思就是他忽然之间由坏变好,或由好变坏。

  情况是变好的并不担保永远是君子,变坏的也未必从此就成了小人。仍然是不同阶段内,各人都会有互异的表现而已。

  我同意人很难有非黑即白之分。然,与其说中间有很多不同深浅的灰色,倒不如说人的黑、白、灰,都因事件、环境、人物、甚至心情之不同而轮流出现。

  所谓人夹人缘,无非是两个人在同一阶段内都表现优异,胸襟开朗,于是互相欣赏。相反,总有人无端端初而口角,继而动武,浴血街头。无他,就在那宗事件上,二者都不做君子,不肯承让一步,以求海阔天空,于是酿成嫌隙。

  幸好,我正觉得全面性的好人总还比全面性的坏人多,不知是不是连侯赛因之流在现阶段,依然有他的族人支持,视为英雄,使我在啼笑皆非之余,只好往宽处想了。

  【作家小传】

  梁凤仪,1970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1985年获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6年任佳艺电视节目监制及编剧,1981年任新鸿基证券及银行集团公共关系及广告部经理,1986年起为《明报》撰写勤+缘专栏。曾出任永固纸业集团董事及勤+缘出版社董事总经理。1989年开始创作,七年半内出版约九十多种作品。计有《冲上九重天》、《信是有缘》、《九重恩怨》、《千堆雪》及《在商言商》等。

  【赏析】

  人性复杂无疑暗示着人类对自身认识和掌握的困惑与茫然。以前我们惯用二元对立的观点简单地把人分为好坏、黑白两类,其实现实世界里的人形形色色,很难作如此简单的区分,因为人性表现的种种使我们不易辨识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普通人如此,就是那些所谓大恶大善之人也莫不如此,所以,用辩证眼光来看待人生,自然可以使我们对己、对人的瞭解更深刻、准确、真实。“坏人”并非十恶不赦,“好人”也不是十全十美,多少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尤其在纷繁变幻的现代社会,更难一眼看出真切的人性面影来。

  作者以宽容的处世态度观察复杂的人性,理性地把人性分成层面性和阶段性两种,比较容易为人接受。人性正反复杂纠葛,更要我们去细细辨认,不可武断。我们把不同人分类是为了对现实社会把握更方便,希望剔除人性中坏的因子,保存好的因素,这是有益于我们乐观地看取人生。只不过,人性会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让我们捉摸不定,君子与小人也因此常常产生转化,我们大可不必用固定判断给芸芸众生定性、分类,而应视具体情境作合理分析。当然,大体上我们心中仍要树立人性好坏的标准,主要看主流上是向善还是向恶。好在我们有幸生在一个“全面性的好人总还比全面性的坏人多”的社会,所以有了许多宽慰和自释。本文对论题的议论条理清晰,富有逻辑力量,且能联系生活实际,使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明白。

  (作者:梁凤仪)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9 04: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