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种理念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10-21 18:1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生活娱乐|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古往今来,反复为诗人所吟唱的主题,除开爱情恐怕就是乡愁了。

对于初恋者来说,爱情不只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 醒,而且也是一种关于生命之形式的设计。最初的异性,由于幻想的投注,成为光芒四射的偶像。如果说神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那么不妨说,初恋在某种意义上 乃是一种自恋,一次具有形上学色彩的情感体验。正是以这样一种超功利的本体属性为参照,婚姻才常常显得叫人失望,被戏称为“爱情的坟墓”。记不起是谁说 过,只有经历一场深刻的恋爱,男人才能成熟起来。其道理即在于,受挫的初恋使年轻的心从浑沌未开的主观世界突围而出,转向真实的生活中确证自己。

那 么乡愁呢?毫无疑问,乡愁首先是人在旅途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之情。古代乡民社会,故乡作为一个地缘概念乃是血缘的投影。因此,这二个字在游子心中如雪夜的炉 火,永远充满了盈盈暖意。且不说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迁客骚人,即使不识愁之滋味,一腔豪气少年游的英俊弟子,当其“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亦不免怅然而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是,乡愁似又并不只是因思乡而成愁。叶赛宁,这位俄罗斯最伟大也是最后的乡土诗人, 一方面对生养自己的梁赞省那神秘的教堂、十字架以及布谷鸟的婉转啼鸣依依眷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回到故乡,却“只有森林、贫瘠的土壤和小河对岸的沙 荒……”

这种情感与现实的矛盾,今天还常使我们陷入难堪的窘境。实际上,睿智的古人早就提醒大家,“未老莫 还乡,还乡须断肠”。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乡愁本质上乃是旅愁,因旅途的风雨和孤单由然而生的渴望与怀想。并且着断肠人在天涯的特殊情境和距离感,故 乡,千百年来被情绪化地大大美化,以致几如伊甸园般尽善尽美,神圣而永恒。?既然如此,为何人们还是对乡思乡愁沉湎执着如斯,吟咏品味不止呢?可能的解释 是,对浪迹天涯的游子来说,故乡是真切的慰藉,乡愁是触景所生之情;而对于那些以天地为人生之逆旅的智者而言,故乡又成为借物起兴的象征之物。当是时也, 乡愁已虚化为一个空筐,所承载的是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顿悟,以及随之而起的复杂情愫:漂泊无根的无奈,随缘任运的洒脱,对酒当歌的狂放。——这次 第,怎一个乡字了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中呈现的与其说是一幅田园生 活图画,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存在情调,禅意盎然。确实,对田园恬淡的向往,即意味着对尘世浮华的厌弃。但孟氏之义应不仅限于此:田园之可留反衬出生命之无 归;生命之无归又凸显出唯田园之可亲。龚定庵诗云“温柔不住住何乡”,其情趣虽异,而义旨并无不同。

有人 说,现代人是城市人,不知乡为何物,自无所谓乡愁。工业社会,钢铁的客人踏碎了田间的小路。在接踵而至的后工业社会或曰信息社会里,人的丰富性更在各种形 式的技术理性面前萎缩,数字化成为生存的标准样式和基本内涵。这一切使得蜗居都市的现代人越来越与环绕其身的高楼、公路以及快餐店相融为一,踏青与郊游构 成他们关于自然的全部体验。但是,我并不怀疑,在一级一级阶梯般的登攀空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人们的不眠之夜,带来那个古老的问题: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就是乡愁,生命思乡的冲动。借此冲动我们或可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否灵性尚存。 奥尼尔认为男人最大的悲哀是得不到自己最初的女人;女人最大的悲哀则是留不住自己最后的男人。我想,对许多人来说,不论其为男为女,也不论其爱情是否如 愿,这样一种悲哀应该相同,那就是他们迟早将发现,那个令人魂牵梦萦的故乡,居然也只是一个心造的幻影。虽人生如寄,仍一往情深,这就是我们的宿命。

作者:陈明
转自:http://www.yuandao.com/tongren/xcsyzln.html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6.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3.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4.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5. 馬上不一樣! 馬英九例行發表六四感言 強烈措辭變不見(附全文) [2008/06]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1.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2.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7.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1: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